合同法用人单位违约金
A. 2018年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违约金算什么标准
劳动合同违约金最新标准2018规定:1,在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有明确的规定;2,如果用人单位不遵照本法规定约定违约金的,当事人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3,劳动仲裁,一般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1年内提出;4,如果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满意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一、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二、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法律依据】
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B. 合同法中违约金是怎么规定的
律师解答:
合同法对于违约金问题的主要规定如下:
(1)如果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的,违约金等于违约所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可以对违约金进行约定。
第一百一十四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减少。”要正确适用该条,关键在于正确解释该条违约的性质。
该条规定的违约金属于约定的违约金,而不是法定的违约金,没有争议。但该条规定的违约金性质上是属于赔偿性违约金,还是惩罚性违约金,亦或二者兼有,则没有形成一致意见。
大多数学者认为,该条款规定的违约金,在实质精神上是以赔偿违约金为原则的。理由是违约金与损失悬殊时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减,违约金是对损失额的预定。
另外合同法解释二还有规定,条文如下:
第二十七条当事人通过反诉或者抗辩的方式,请求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调整违约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八条当事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增加违约金的,增加后的违约金数额以不超过实际损失额为限。增加违约金以后,当事人又请求对方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九条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
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C. 新劳动合同法关于违约金的问题!急急急急
按新《劳动抄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属无效条款。用人单位只有在为新员工提供培训以及依法约定保密条款(竞业禁止)两种情况下才可以约定违约金。
前者单位必须提供相关的培训费用具体发票予以证明。你还没有到公司上班也没有接受过公司任何培训。故可以放心。
但是如果是应届生有三方协议的,需要到学校办理。
D. 劳动合同法违约金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但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如果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用人单位可以和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E. 劳动合同法违约金规定
法律分析:除了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两种特殊情形外(下面有介绍),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如果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也是无效的,劳动者无须支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五条 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F. 《劳动合同法》生效后,用人单位如何订立违约金条款
那么,在该法生效之前及之后,用人单位如何应对或订立违约金条款是很多用人单位关心的问题。本律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违约金条款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1、《劳动合同法》生效前订立的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的效力问题。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除本法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并约定服务期)和第二十三条(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者要承担保密义务并约定竞业限制期限的)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而在《劳动合同法》生效前,很多用人单位都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条款,尽管违约金条款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有约束力,但在订立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处于强势地位,因此,用人单位经常利用订立违约金条款来避免劳动者提前解除合同。因为《劳动法》第十九条将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条款规定为劳动合同的条款之一,而违约金条款往往被视为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条款进行订立。而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对违约金条款的强制性规定很少,导致违约金条款在《劳动合同法》生效前被普遍的滥用。
那么,这些违约金条款的约定在《劳动合同法》生效后是否继续有效呢?这个问题很多学者从学理的角度分析认为应该继续有效,也有些人认为其与现行《劳动合同法》的强制性规定相抵触而无效。这一争议将会在今后颁布的《劳动合同法》相关配套的实施细则、实施条例或者司法解释中得以明确。在近日媒体公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中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法》生效前订立的违约金条款与《劳动合同法》相抵触的,违约金条款无效。尽管该条例尚未生效,但用人单位可以从中了解到立法者的立法倾向。2、《劳动合同法》生效后,违约金条款的订立问题
如上所述,《劳动合同法》生效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只能就以下两种情况约定劳动者承担违约金:1、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并约定服务期,当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2、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者要承担保密义务并约定竞业限制期限的,当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的。用人单位不能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约定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的情形。
从《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可以推出:1、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约定用人单位承担违约金的各种情形,但由于《劳动合同法》新增了很多情况,规定用人单位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因此,劳动者不会滥用权利,要求订立用人单位承担违约金条款;2、《劳动合同法》只规定了劳动合同可以约定:劳动者承担保密义务并约定竞业限制期限,同时劳动者又违反了竞业限制的情况下,劳动者应支付违约金,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违反保密的义务是无需支付违约金的。虽然严格依据《劳动合同法》可以做成这样的解释,但本人认为这是立法漏洞,与立法本意不符。当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违法保密义务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的规定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来追究劳动者的责任。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
反不正当竞争法
》、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来追据劳动者违法保密义务的责任。3、《劳动合同法》生效后,违约金金额确定的问题
《劳动合同法》对于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并约定服务期,当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应支付的违约金的金额做了限制性规定,即不超过劳动者未履行的期限与整个服务期的比例乘以用人单位为该劳动者支付的培训费的金额。
但《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者要承担保密义务并约定竞业限制期限的,当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时应支付的违约金金额没有规定。这一问题在《劳动合同法》起草时存在很大争议,有些立法者建议将违约金与经济补偿相结合,即违约金为经济补偿的3倍以下。用人单位可以参考这个标准来制定违约金。
关于违约金金额的约定,根据之前的相关司法实践,违约金不宜约定过高,违约金金额的确定应考虑劳动者的岗位,工资水平,违约后给单位造成的损失等情况综合考虑。4、违约金和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的区别
《劳动合同法》生效后,劳动者支付违约金的情形只会出现在上述两种情形中。如果劳动者处于优势地位,劳动合同中可能出现很多种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的情形。
经济补偿金主要是在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要求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约定时支付给劳动者的补偿。
而赔偿金主要发生在用人单位严重违法的情形:如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的。
我们可以预测:劳动者支付违约金的情形将减少,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将大大增加,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的情形可能减少。
G. 劳动合同法违约金如何规定
首先,<<劳动合同法>>明确只允许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两种违约金:
1.用人单位出资让劳动者去培训,可以约定服务期违约金,但金额最高不能超过用人单位支出的培训费用,且按约定期限逐年递减.
2.关于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的保密协议,可以约定竞业期违约金,约定劳动者在离职后一段时间不得到同类的公司就职.但最多不得超过两个月,离职后原用人单位需按月向劳动者支付不能到同类单位任职的经济补偿,否则劳动者不算违约.
现在来说说各种情况:
一.劳动者自动辞职的.
单位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有上述第1点,劳动者需支付违约金,如果上述第2点,在收到用人单位支付的经济补偿金后违约要支付违约金.
如果没有上述情况,劳动者不需支付任何违约金,就是合同里约定了也无效.
二.由于单位违法,劳动者提出辞职的,
单位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上述第1点,劳动者不需支付,有第2点的按一的做法.
三.劳动者无过错,单位提出解除的.
如有上述第1点,劳动者不用支付,如有第2点按一的做法.
四.由于劳动者的重大过错,单位提出解除的.
按一的做法.
.合同未到期,公司裁员.
A)08年前部分从入职到2007年12月31日每工作满一年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不足一年部份按一年计算,这里说的月工资按解除劳动关系前12个月劳动者的平均工资为基数.
B)08年后部分从2008年1月1日开始每工作满一年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不足6个月部份支付半个月,超过6个月不足一年部份按一年计算,这里说的月工资按解除劳动关系前12个月劳动者的平均工资为基数;若平均工资高于当地社平工资3倍,只以社平工资3倍为基数.
C)如果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单位需支付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这里说的月工资按解除劳动关系前1个月劳动者的工资总额.
D)如果违法解除合同,就是"没犯什么大错误",单位提出裁员,而与你协商不一到的,A,B项双倍计算.
H. 合同法是怎么规定违约金的
劳动合同中设定违约金条款的只限于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和违反保守商业秘密约定两种情况,除此之外,劳动者只要在履行“提前通知义务”后,即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这是行使了法定的辞职权,不构成违约,也无需支付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违约金。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I. 合同法“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举个例子解释
这要看你和用人单位签订的培训协议是如何约定的,如果没有签订协议,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解除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和第三十八条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你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向用人单位申请,并由用人单位批准。解除劳动合同是你的决定,你只需要依法通知用人单位,并证明你书面通知到了,那么你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就是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就不会出现由你承担《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的赔偿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所述的情况之一,你不仅无需提前30天,还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要求经济补偿。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侵犯你的合法权益,你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是没有经济补偿的。只要没有《劳动合同法》第25条的内容,约定由劳动者承担的违约金都是不合法的。
递交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或通知)后,批不批无所谓,关键是要有人签收,做为依法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否则不良单位会说你是自动离职,没有交过辞职报告,把一切责任推到你身上,也为不支付你近期的工资找到借口。你提前30天(试用期提前3天,下同)提交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或通知,如果没人签收,你就到邮局寄特快专递,并在“内件品名”栏中填写“解除劳动合同决定(或通知)”,保留好底单做为证据,外加劳动合同就够了,如果用人单位不在工作的最后一天支付你的工资,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要求支付工资及相关经济补偿。
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或通知内容最好明确以下内容:
1、本人因…………(如果用人单位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该原因最好写明,便于以后举证。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侵犯你的权益,则可以写个人原因),决定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最迟工作到某年某月某日;
2、请公司书面通知(该通知必须有公司印章,否则无效)本人于某年某月某日与某人交接工作,如未接到有效的书面通知,本人将视为公司无需本人交接,由此给公司造成的不便或损失,本人不承担责任;
3、请于工作交接之日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之规定与本人结清工资和《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其他相关费用,并向本人出具《劳动合同法》第50条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该证明的内容应符合《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4条的规定,否则本人保留申请仲裁或诉讼的权利。如公司无需本人交接,则于某年某月某日(最后一个工作日)某时(下班时间)前完成以上事宜。
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时的工资支付时间详见《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经济补偿金支付时间详见《劳动合同法》第50条。如果不按时支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执行《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3、10条和《劳动合同法》第85条规定。
如果你认真看一下我以上回答中书名号《》中所涉及的内容,你才能充分理解我回答的意思。网上搜索这些法律规定的名称,再找到对应条款即可。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