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殖民社会法
㈠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国的殖民历史对美国的影响
1、英国的法治基础传统对北美殖民地法律建设进程的影响
在美国殖民地时期,在法制建设方面虽有很多内容和美国建国时期、建国之后不同,但因英国殖民统治的强制性,加上大不列颠历史传统所致的惯性,英国法治传统和法律传统在殖民地法律法治中无处不在,并被美国传承下来。其时,英国控制北美殖民地的手段之一,便是享有是审查、废止殖民地法令之权。这导致了北美殖民地对英国法治法律的依赖。1788年前,殖民地出版的著名法律论著作,皆为普及读物。在北美独立战争前后,立法者们承认自己不精于立法,更不消说地方长官。
北美殖民地早期的人们,如同大不列颠本土人一样,多半相信盎格鲁撒克逊人古宪法是保障其权利的有力武器。1606年北美殖民地第一部法律《弗吉尼亚宪章》便将大不列颠本土人的所有自由权利在法律上设置为殖民地人的自由权利,1639年《马里兰人民自由权利法案》则普通法列为北美殖民地必须继承的英国遗产。1776年,《独立宣言》在强调北美人民享有不容置疑的天赋人权之际,同时依据源于英国的法治理论谴责其对殖民地人民天赋人权之压制。1789年,美国第一届美国国会为弥补此前法律的不足,通过了补充权利法案,宪法第1至10条修正案,里面汇集了殖民地时的各类权利法案之精华和英国普通法之重要条款。
2、英国的法治基础传统对北美独立战争的催化
殖民地的立法者虽处于英国本土统治者的军事政治压力之下,却能够结合殖民地的具体情况,以实用主义观点汲取英国习惯法,并对英国习惯法进行补充。如18世纪中叶殖民地出版布莱克斯通《英国法释要》,因结合殖民地的具体情况作了简化和摘要,反显得比原著清晰易懂,在殖民地颇受青睐,再版多次,其销售数量几同于英国,这使得殖民地人对基本的英国法律法治普遍比较了解,这是殖民地民间在独立战争中崛起一流政治法律人才的重要条件。因为殖民地人民普遍具备法律知识,所以维权意识很强,在18世纪多数时间,不少民间人士和民间学者结合殖民地情况有选择地汲取英国法著作,揭批英国强加的法律法治带来的贪污腐败等现象,为殖民地人民的权利最大化寻找理论依据,也为独立战争进行了足够的理论准备。
而英国方面,虽然予北美殖民地以法律法治等文明精华,但骨子里仍是将北美视为肥后而杀之物。如1765年英国对北美殖民地实施的《印花税法》,对依旧没有任何代表权的北美殖民地人民课加印花税,规定违者须受审,被震惊了的北美殖民地人民更加激烈地从英国法律和法律精神中寻找依据进行反抗。此后,围绕着赋税权利和政治权利不均衡等问题,殖民地和英国本土的矛盾和斗争愈演愈烈,殖民地人民在议会、媒体等处,以演说、文章等方式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并衍化出一些比英国法律更具国民权利倾向的法律精神和法治理念。如1767至1768年,约翰・迪金森发表文章,抗议英国强征赋税的《汤森税法》,指出,自由不容站污,宪法至上,殖民地政府不应受英国国会强制性权力的制约,美国有宪法学者认为,迪金森的理论为美国限权政府理论和宪政理念奠定了基础。这些,是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导火索。
㈡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提法是谁首先提出的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国封建主义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
具体是谁提出 这个问题就有点···
㈢ 法国殖民越南的原因和动机,从经济,政治,社会的角度考虑,主要是强调它的帝国主义.谢谢!
没实力。
㈣ 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1、《南京条约》
签订时间:1842年8月20日
签订双方:中英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从此步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五口通商章程》
签订时间:1843年
签定双方:中英
内容: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租界)。
3、《望厦条约》
签订时间:1844年
签订双方:中美
内容:美国享有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4、《黄埔条约》
签订时间:1844年
签订双方:中法
内容:法国享有中美《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5、《上海海关征税规则》
签订时间:1854年
签订双方:中国上海道和英、法、美三国各派一名代表组成“税务管理委员会”
内容:上海海关成为中国第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
不平等 条约是指在签订 条约的 国家多方中,一方(或多方)以武力或政治施压等手段,胁迫另外一方(或多方)签署的条约,由于缔约双方的谈判地位不对等,导致最后缔结的条约不平等,因此条约通常都会对某一方的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产生侵害。不平等条约通常是停战的条件和结果,为了结束战争而签订的条约即为和约。
㈤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是哪八个国家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内美利坚合容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八国联军把北京分成不同的占领区,东四以北由日军占领,熟门熟路的日军率先掠走内务府300万两白银,东四南大街以东由俄军占领,以西由意大利军队占领。
皇城东北由德军占领,皇城东部由日军占领,皇城东南由英军占领,崇内大街以西东长安街以南由德军占领。西城由美军、法军、英军、意军占领,外城由英军、美军、德军占领,实行军事统治。
(5)半殖民社会法扩展阅读:
八国联军侵华,其最严重的后果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沉重枷锁,本息合计达9.8亿两白银的巨额的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不仅加剧了清廷财政危机,而且使列强得以控制了清廷除田赋之外的主要财政来源。
另外使馆区的设立,炮台的拆除,军队的驻扎等,使列强进一步强化了对清廷政治和军事控制。它又一次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的破坏,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
㈥ 英国封建社会是法国殖民地吗
中国封建社会是法国殖民地嘛?这个应该是法国殖民地,但是应该是只有一段时间,他的时间应该也不是很长。
㈦ 关于中华不振的事例
1、鸦片战争失败 签订《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于1842年月29日,由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7月22日、10月8日,耆英与璞鼎查又先后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和细则,将协定关税和租界制度予以落实,并使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益。
《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并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2、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 签订《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是清咸丰八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特权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爆发于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结束。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
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清史称同治中兴。
3、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中国清政府和英、美、法、德、俄、日、意、奥、西、荷、比十一国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签定的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因条约签订日为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该条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奴役性条约。它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开启了资本主义浪潮。
5、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在狭义上指焚烧圆明园,广义概念焚烧范围不仅只是圆明园一处,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园等,其焚毁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现仅存建筑遗址,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
㈧ 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什么时候结束的
当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中国回人民从此答站立起来了!
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时代。1956一化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8)半殖民社会法扩展阅读
影响:
1、殖民地经济
发达国家利用全球贸易的主导地位和有力的竞争,打压没有市场竞争力的原殖民地国家原料价格,抬高工业成品的价格,形成价位“剪刀差”。
2、文化冲突
在一些伊斯兰教或其他宗教及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国家,对外来文明及他们所信仰的宗教往往相互敌视,互不认同。其中在中东地区和东亚的表现尤为突出。在中国和日本,占有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及皇权至上思想遭到民主思想及基督教等文化思想的冲击,其统治地位遭到挑战。
3、思想社会运动
出于对国家安危的考量,部分国家的思想激进分子采用引入先进科技、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技术的手段来推动该国的改革。这种改革的成功国家将转型为新的资本主义国家,摆脱原有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但有时改革会遭到该国保守封建势力及有敌意的外国干涉下失败,反而加强了该国殖民地化趋势。
㈨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历史吗
是的,抗战胜利,中国在世界上终于算是扬眉吐气了。
虽然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代表国版内的买办资产阶级、权大地主的利益统治中国,但这是国内阶级问题。至于说“国民党仍然是帝国主义的在华代理人”,这话错了。因为当时只有美国还能来中国威风威风,但他们侵占了中国领土么,迫使政府出卖中国主权么?没有。他们是来帮助国民党政府,进行技术交流的,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人来中国跟这个是相同性质。
至于说香港澳门,《**条约》上明明说是“租借”多少年,虽然是变相的侵占,但法律上是租借的。至于香港岛是确被割占的,但相当小。清朝初年把外兴安岭以北的原来是中国的领土划分给了俄国,这样说来,中国从1689年《尼布楚条约》后就一直是半殖民地了。
所以,抗战胜利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历史。只是由于四年后就是新中国了,历史学家就没确定出哪年才不是半殖民地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