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的建立
① 为什么建立婚姻法呢
从公众的角度出发,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
婚姻法新规婚前个人财产属个人所有冲击着人们传统的心理模式,可是存在必有其合理性,我们严肃的审视一下社会现状,它的合理性前因基于社会大众的思想,在这种背景下新规的出台有它积极的社会意义。积极的社会意义在于呼唤一种道德情感的回归,一种本真自然的回归,一种良好社会风气的回归,
第一、男女平等,自食其力。新规昭示了任何一方不付出就得到别人的财产已经属于咋日风景,婚前财产属个人所有是对双方个人利益的尊重。
第二、对稳固婚姻,白头到老,有一定的考验性作用。钱不是信仰,只有具有某方面忠诚信仰的人才是值得依靠终生的伴侣。如果因为对方房权不属于自己,而对婚姻法新规有微词,这就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个人和对方领那一纸结婚证是图房子还是图人?有房子住还比没房子住好,如果对方一无所有,提出裸婚,那你还能计较什么呢。人的眼睛要长在地平线上,而不是长在天上,心系在云上。如果靠婚姻的翘板来讹诈房子,就算得到了,而且还不是一处,虚荣只能在心里盘踞一时,虚荣之后又能怎么样呢?最终还是人生的失败。经得起金钱物欲考验的人才是最后的赢家。领结婚证需要什么手续。第三、感情永远比财产更重要。这样一来,除去了一些有色眼镜,社会世俗的杂音。不会让别人说女人嫁到富人家是图人家的财产,因为对好女人来说,感情永远比财产更重要,新规公布于众等于堵上了那些世俗之人的嘴,这对好女人来说是最大的公平。第四、婚姻能够长久维系的基石是尊重,是情感。情感,尊重是相互的,而有了这两个前提的婚姻,谁的财产还有必要分得那么明细吗?只是一心计较别人现有财产属不属共有的这些人,新规已经告诉你了,这个婚你不适合结。新规的出台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对矫正感情的偏位,封杀钱本位的极欲心理起到了打提前量的作用。新规在与时俱进体现社会的进步,主张男女人格,能力上独立自主的同时,呼唤一种道德情感的回归,一种本真自然的回归,一种良好社会风气的回归,对当前现状之下的社会有积极的正面意义,是对传统法律观念的大胆改革,给那些脑子进水只想依靠卖身,或者一张纸就可做有钱人的人浇浇冷水,好,拍手称快。
② 婚姻法最早哪年开始的
1980年抄9月10日,第五届全国袭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1950年5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自本法施行之日起废止。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正。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建立后颁布的第几部国家大法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项法律
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④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基本法律是什么
新中国成抄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基袭本法律是1950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对有关婚姻关系的建立、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离婚、离婚后子女的抚养和教、离婚后的财产和生活等内容,作了具体的规定。
⑤ 新中过成立后第一部法律是宪法还是婚姻法难道不是宪法吗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法律是婚姻法。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容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全文共分为8章,包括原则、结婚、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父母子女间的关系、离婚、离婚后子女的抚养和教育、离婚后的财产和生活及附则,共27条。内容以调整婚姻关系为主,同时涉及家庭关系方面的各种重要问题。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废止。
⑥ 新中国建立后,婚姻法确立一夫一妻制,地主们的三妻四妾怎么办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觉得大部分的人还是按照老日子过,只不过就是先和其中一个领了结婚证,承认名义上唯一的妻子,然后继续左拥右抱。
所以我觉得当时就算是新中国成立,实行了一夫一妻制度,当时还是改不了很多男性“三妻四妾”的现实。而且那么多年过去了,社会发展到今天你以为现在就没有拥有“三妻四妾”的男人了?说没有的打死我都不信。
⑦ 爱尔兰的婚姻法是谁建立的
与其他禁止离婚的国家不同,爱尔兰人以高度的智慧,创造了一种兼顾传统和自由的婚姻制度。男女双方在结婚时,可以协商婚姻关系的期限,从1年到100年不等。期限届满后,若有继续生活的意愿,可以办理延期登记手续,否则婚姻关系自动解除。
因为爱尔兰是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国家,这个国家是禁止离婚的,政府婚姻登记部门只办理结婚手续而不办理离婚手续 。这样的婚姻制度是由历史以及其国家的文化等各个方面相互作用后得出来的。
办理结婚登记的费用,因婚期的长短而不同。如果婚期为1年,需要2000英镑;如果婚期为100年,则仅仅只需要0.5英镑。最高收费是最低收费的整整4000倍,政府鼓励长久婚姻的政策一览无余。
在爱尔兰,还有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婚期不同,结婚证书也是不一样的。婚期为1年的新人,得到的是厚如网络全书般的两大本结婚证书,里面逐条逐项列举了男女双方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可谓一部完善的家庭相处条例;而婚期为100年的新人,得到的结婚证书只是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市首席法官的祝福--尊敬的先生、太太:我不知道我的左手对右手,右腿对左腿,左眼对右眼,右脑对左脑究竟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责任和义务?其实他们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只因为彼此的存在而存在,因为彼此的快乐而快乐。所以,让这张粉红色的小纸条送去我对你们百年婚姻的最美好祝愿!祝你们幸福!
爱尔兰独特的婚姻制度,在尊重公民自由的基础上,旨在引导人们树立一种婚姻神圣不可亵渎的观念。而迥然不同的结婚证书,更是说明了一个婚姻的道理:婚期越长越简单。长久的婚姻是不需要也不存在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的,因为爱人是左你是右,你即是我我即是你。
在爱尔兰各个市政机关办公大厅,都有液晶屏显示结婚须知:本处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不办理离婚登记。
⑧ 关于家家学习婚姻法,构建美满新家庭的社会实践稿子
新的婚姻法进一步体现了男女平等的原则。男女平等是新婚姻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新的婚姻法很好的体现并加强了男女平等原则;虽然新婚姻法与过去相比完善了许多,但仍然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对第十二条,若没有做公证,即使有承诺,该承诺也是无效的,还有一方把登记在自己名下的共同房屋给卖了,另一方很难追回来,另外,若是父母买的房子,那么婚后是否会导致婚姻关系的不稳定呢,这也是值得思考的。
《婚姻法解释三》明确规定婚前男方首付并将名字登记于自己名下的,房子与女方毫无关系,使本以感情为纽带的婚姻关系,沦为赤裸裸的财产博弈关系,以致对妇女在婚后操持家务、生育子女,有的甚至放弃职业生涯转为家庭主妇等对家庭的贡献,以及对社会稳定的贡献可能获得房屋产权的补偿完全没有法律依据,这不仅违背了我国长期以来建立的以共同财产制度为核心的婚姻财产原则,而且剥夺了专事家务妇女的房产共有权利,更剥夺了以个人收入供养子女和家用的职业妇女的房产共有权利。
有人认为,该解释注重保护了有产一方,也是强势的一方,但没有考虑到特别是中国广大农村婚姻家庭的实际情况,没有兼顾到广大农村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权益保护,对弱势一方明显不利,可能导致女性“净身出户”。 司法解释三的出台可能对因房价暴涨而扭曲的婚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未出台一份婚姻中弱势方可得到哪些可操作性补偿的规定,却出台了剥夺弱势方可能得到补偿之一的司法解释三,这实在有悖于婚姻法中的“保护女性原则”,牺牲了法律的公正性。
⑨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步基本法律
1950年4月13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婚姻法通过颁布。
--废除强迫包办婚姻、男尊女卑、漠视子女权利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短短几行字句,阐明了新中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也从法律上宣告了一种旧制度的灭亡和一种新体制的诞生。这些基本精神至今仍是我们婚姻法中的精髓。
从此,我国婚姻家庭的面貌日新月异。1957年的统计,全国有90%的家庭,开始实行婚姻自由、自主,100多万个旧制度下建立的不幸家庭宣告解体。
“让中国人民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得到了解放,这就是第一部婚姻法完成的神圣使命”,巫教授的评述简炼而深刻。
1950年婚姻法:废旧立新的革命性标志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要素,治理国家先要治理好家庭秩序,安定社会首先要安定家庭”。
在中国政法大学一座半旧红砖楼的单元房里,巫教授一语中的。
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虽然在政治上翻身做了主人,但千百年来腐朽、落后和摧残人性的封建婚姻家庭制度,依然广泛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沉重锁链,也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不废除这些旧的制度,就无法开始新的生活,无法实现社会的文明进步。”巫教授说,党和国家在百废待兴的时刻,首先把家庭婚姻领域的废旧立新提上日程。
1980年婚姻法:拨乱反正、回归法制轨道的迫切需要
十年“文革”给整个国家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破坏,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无情践踏,婚姻家庭领域也无可避免地遭到波及。许多公民在婚姻家庭方面的合法权益被侵犯,一些被废除的陈规陋习死灰复燃。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十分普遍。
亲历这次婚姻法修改的巫教授认为,1980年修改婚姻法,“是拨乱反正、加强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迫切需求,也是保障公民权益、维护法律威严的必然选择。它使我国的婚姻家庭制度在经历了重大曲折后,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这次修法,再次重申了1950年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和许多行之有效的规定,同时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增加了保护老人合法权益和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则。
“那时,计划生育已经被列为基本国策,普遍推行贯彻,作为婚姻家庭关系基本法律的婚姻法当然要体现这点。”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通过这次修法,使我国的婚姻家庭秩序重新回到法制轨道。”
2001婚姻法:新体制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保证
毫无疑问,近2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连带引起的社会变化可说是前所未有,因此引发和积累的家庭婚姻领域的新问题也更为复杂、多样,所以本次婚姻法的修订显得力度更大、调整更多。
巫教授认为,虽然一些方面还有待完善,但这次修改迈出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婚姻家庭立法的可喜一步,可以说是新世纪婚姻家庭立法的新篇章。
她将新婚姻法的“新”归纳为5点。
首先是依据宪法精神,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的建设方向。如在第4条新加的“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这在道德上是一种倡导,在法律上是一种宣言。
第二,强化了5项基本原则,有针对性地补充了禁止条款。如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等。
第三,增设了无效婚姻制度,填补了以往立法的空白,保证了法律的威严和严肃性。
第四,设立了离婚过错赔偿制,加大了对破坏婚姻家庭行为的制裁力度。
巫昌祯说,这些都是针对近些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破坏婚姻家庭、造成社会家庭矛盾的各种不良倾向而设立的。
最后,完善了夫妻财产制度,充实了薄弱环节。巫教授说,这在过去很多年也许没引起重视,因为家庭财产的数量和种类都有十分有限。但随着经济的发达,体制的变革,家庭财产越来越多已是大势所趋,离婚案件中争议最多最大的也往往是财产分割问题。这次修改使夫妻财产的规定更加细致、具体,便于操作。
“应该说,这次修改最突出的特点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家庭婚姻的各种新形态、新问题,保证新体制下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与巫教授一起回顾50多年我国婚姻法走过的历程,清晰地体会到一部婚姻法对国计民生具有的意义,也鲜明地映照出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不断改变。
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要素,每个家庭的幸福和美满加起来,就是全社会、全民族的力量所在,追求所在。“家和国睦万事兴”,而要实现这点,道德的规范和法制的健全,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