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情势变更是哪一条

合同法情势变更是哪一条

发布时间: 2025-07-25 11:02:52

⑴ 情势变更在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中适用法律范围

情势变更制度,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致使合同基础动摇或丧失,发生了不可预见、不属于商业固有风险的重大变更,若继续履行合同将显失公平,因此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情势变更”的事由有不可抗力、政策变化、法律法规变化、政府行为等等情况。关于承租人能否以新冠肺炎疫情及政府的防疫措施等不可抗力事件为由提出解除本案为期三年的房屋租赁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总则部分第九十四条第一项规定,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属于各类合同包括但不限于《合同法》规定的有名合同的法定解除事由。判断承租人能否以发生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可抗力事件为由解除本案房屋租赁合同,要看该不可抗力事件是否导致房屋租赁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本案为期三年的房屋租赁合同属于长期继续性合同,其合同目的在于占有、使用出租人的房屋从事理发经营。显然,一时性的不可抗力事件并不能导致本案房屋租赁合同的目的落空,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承租人提出解除本案房屋租赁合同的,人民法院应不予准许。
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典》
第五百三十三条 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第七百零六条 当事人未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办理租赁合同登记备案手续的,不影响合同的效力。
第七百零七条 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无法确定租赁期限的,视为不定期租赁。
第七百零八条 出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并在租赁期限内保持租赁物符合约定的用途。

⑵ 如何区分合同法中的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

在合同法中,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的区分如下: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的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当不可抗力影响合同履行时,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除非法律有其他规定。如果当事人因迟延履行而发生不可抗力,不能免除责任。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六条明确了情势变更的定义:合同成立后,若发生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非不可抗力造成且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一方明显不公平或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可请求法院变更或解除合同。法院应根据公平原则和案件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变更或解除。
3. 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的主要区别包括:
- 履行障碍的程度:不可抗力导致履行不能,而情势变更虽可能导致履行困难,但未达到履行不能的程度。
- 免责事由:不可抗力是法定的免责事由,当事人只需证明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或产生损失,即可免责,法院无权裁量。情势变更不是法定免责事由,当事人有请求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权利,法院具有裁量权。
- 效力发生:不可抗力的效力自然发生,无需人为介入。情势变更的效力发生取决于法院的裁量。
- 出发点:不可抗力从违约责任角度考虑,解决是否需要承担责任的问题。情势变更从合同效力角度考虑,解决合同是否继续有效的问题。

⑶ 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情事变更原则适用的条件:
1、须有情事变更的事实,所谓情事,泛指合同成立的基础或环境的客观情况;
2、情事变更须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后,合同履行完毕之前;
3、须情事变更的发生是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即是由不可抗力、意外事故或其他原因引起,如果是由可归责当事人,则应由当事人承担风险或违约责任,而不适用情事变更原则;
4、情事变更是当事人不可预见的;5、须情事变更使履行合同显失公平。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解释(二)》第26条规定: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

⑷ 情势变更合同应当符合什么条件

情势变更合同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 发生了情势变更的客观事实:这是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前提条件,即必须存在一个客观的、外部的事实变化。

  2. 情势变更发生在合同生效之后,履行完毕之前:如果合同已经无效,那么可以直接适用无效处理原则,不存在变更或解除合同之必要。

  3. 情势变更是当事人所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这意味着情势变更必须是不可抗力的,超出了当事人的合理预期和控制范围。

  4. 情势变更致使合同履行显失公平:这是指由于情势变更的发生,如果继续按照原合同履行,将对一方当事人造成极大的不公平。

法律依据: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八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虽然该条款直接提及的是“不可抗力”,但情势变更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与之相关,特别是在处理因外部事实变化导致的合同无法履行或显失公平的情况时。

热点内容
跨省司法矫正 发布:2025-07-26 10:05:56 浏览:347
银监局信访条例 发布:2025-07-26 10:02:38 浏览:77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民法的基本原则 发布:2025-07-26 10:01:22 浏览:806
根据劳动法第十四条规定有下列 发布:2025-07-26 10:00:21 浏览:415
合同法选择题及解析 发布:2025-07-26 09:59:38 浏览:111
始兴律师 发布:2025-07-26 09:58:50 浏览:111
深圳员工支付条例 发布:2025-07-26 09:58:03 浏览:34
杨雪法学 发布:2025-07-26 09:57:59 浏览:725
经济法中级串讲 发布:2025-07-26 09:52:55 浏览:137
民法典专题讲座内容 发布:2025-07-26 09:52:07 浏览: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