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与律师法
A. 比较刑事诉讼法与新律师法在律师的调查取证权阅卷权会见通信权有哪些不同
关于新《律师法》与刑诉法冲突的冲问题 新《律师法》已于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新《律师法》与刑诉法存在多处冲突,刑诉法面临修改压力。据了解,有关最高司法机关亦表示将适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 新《律师法》在三个方面突破了刑诉法的规定,规定了律师会见不需要经过批准,扩大了律师的阅卷权,赋予律师直接的调查取证权。解决了律师会见难、阅卷难和调查取证难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意味着控辩双方的关系将逐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刑诉法是宪法62条规定的国家基本法律,由全国人制定和修改;宪法67条规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进行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法律基本原则相抵触。律师法不属于国家基本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有观点认为,新《律师法》中则加入了一些新的“刑事诉讼基本程序”规则。这些新规则,无疑给司法机关的日常执法带来了新的要求。新《律师法》需要执行,刑诉法也需要执行,在具体办案中,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构成“难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副主任杨明仑表示,现在的刑诉法正在修改的过程中。 刑诉法专家陈卫东教授认为,如果法律效力处于上位的刑诉法仍保
B. 我想请问一下《律师法》和《刑事诉讼法》属不属于上下位法
不属于,我们国家法律体系中,法律位阶的排序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律师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是法律,不存在上位下位的关系。
C. 律师法规定与刑事诉讼法在律师会见上的矛盾如何解决
新法优于旧法。按律师法办理。
D. 《刑事诉讼法》与《律师法》哪个效力高
2007年1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进行了一系列修改,修改后的新《律师法》已经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而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的广泛关注,就在于新《律师法》对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加以完善和强化,对刑事诉讼中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法庭言论豁免权作出了一系列不同于《刑事诉讼法》的突破性规定,而这些与《刑事诉讼法》明显冲突的突破性规定究竟如何使用成为各方争议的焦点,尤其是在具体的办案实践中,律师在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办案机关到底能不能派员在场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使我们产生疑惑,无所适从。一个是新颁布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一个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颁行了近十一年之久的法律,究竟该适用那部法律呢?现在主流的观点认为新《律师法》是刚刚修订颁行的,当两法发生冲突时,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应当优先适用新《律师法》的有关规定,当然也有少部分人坚持认为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仍应当适用《刑事诉讼法》。
在司法实践中,当产生法律冲突时,通常按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等原则确定该如何适用。而单单就新法优于旧法这一原则而言,主要适用于同一机关就同一事项先后制定的规定不一致的情形,结合本文中提到的新《律师法》和《刑事诉讼法》有关律师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和法庭言论豁免权方面不一致的规定,笔者认为应当按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优先适用《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新法优于旧法这一规则在这两部法的冲突中根本就不能适用,原因在于《刑事诉讼法》是由全国人大制定,而新《律师法》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两部法律的制定机关不同,当然就不能适用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按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全国人大制定的《刑事诉讼法》效力当然高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律师法》。此外,我国《宪法》第67条第三项明确规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因此,笔者认为刚刚颁行的新《律师法》实际上处于非常尴尬的法律境地,只要《刑事诉讼法》不进行相关的修改,新《律师法》永远也不能理直气壮地“挺起腰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律师法》中的突破性规定无疑是进步的、先进的,它使法庭上的控辩双发的法律地位更趋于平等,对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权,对公诉机关在法庭上天然形成的优势地位的削弱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而新《律师法》与《刑事诉讼法》之间的冲突不过是国家立法节奏轻微失调产生的影响,加快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必然是大势所趋,迫在眉睫,随着《刑事诉讼法》的及时修改完善,这一问题将迎刃而解,检察机关感受到“平等武装”后辩护方的冲击的那一刻将不可阻挡的到来,而中国的法制进程也将迈进一大步。
E. 当刑事诉讼法与律师法冲突时,是根据上位法优于下位法而适用刑诉法,还是根据新法优于旧法而适用律师法呢
当刑事诉讼法与律师法冲突时,以刑事诉讼法为准。在当前情况下,律师法不起作用,正常来说: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旧法无效力
F. 律师法与刑事诉讼法相冲突,哪个效力更高
你好!
你问的这个问题是学术界争论的比较多的问题。目前大家的说法都不一致专。
但我认属为:
第一,刑事诉讼法与律师法不是同一位阶的法律,刑事诉讼法是上位法,律师法是下位法,刑事诉讼法的效力要高于一般法。
第二,两个法律的宪政基础不一样,刑事诉讼法是由近三千名左右的人大代表表决产生的,律师法是由一百多个常委会委员表决产生的。
当然,这个问题其实需要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做出最终的解释,但至今没有明确的说法,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般都是刑诉法优于律师法!
G. 《律师法》第39条后半句和《刑事诉讼法》司解第33条好像有矛盾啊
辩护人与代理复人是不同的,制前者主要是指刑事犯罪而为被告人辩护,而后者是民事案件中的代理诉讼。第三十九条后半句的意思是,如果他所代理的案件当事人的民事案件与他自己(律师)或者他的(律师的)近亲属有利益关系的话,会对委托人的不利,这与其职业道德要求有关。因为律师代理民事案件必须要为委托人负责。而刑事辩护的话,则有很大区别。
H. 刑诉法和律师法在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方面的规定有何区别
关于律师会见权:
一:关于律师会见权:
1、会见权的时间:
律师法规定: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
刑诉法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
冲突点:律师法删除了刑事诉中的“后”字。
2、会见权的手续:
律师法规定:无论任何案件,均无需批准。
刑诉法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
冲突点:律师法改变了刑诉法对涉及“国家秘密”等案件必须批准的规定。
3、会见权的状态:
律师法规定: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监听。既然监听不允许,当然更不允许侦查人员在场。
刑诉法规定: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可以派员在场。
直接冲突点:律师法突破刑诉法,明确规定了会见时不被监听的权利。
隐含冲突点:律师法否定了侦查机关“在场权”。
附录相关法条:
律师法第三十三条规定:
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受委托的律师凭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了解有关案件情况。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监听。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
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
受委托的律师有权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可以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关案件情况。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可以派员在场。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
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规定:
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二、关于律师阅卷权:
冲突点:关于阅卷权的范围,律师法和刑诉法明显矛盾,律师法规定的范围远远大于刑诉法规定的范围。
相关法条:
律师法第三十四条受委托的律师自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查阅、摘抄和复制与案件有关的诉讼文书及案卷材料。受委托的律师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有权查阅、摘抄和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所有材料。
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六条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
辩护律师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可以同在押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三:关于律师调查取证权冲突点:
1、直接冲突:
律师法规定,律师调查取证,无需任何批准,只要“凭律师执业证书和律师事务所证明,可以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查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情况。”
而刑诉法规定:律师对于证人和相关单位,必须“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而律师对被害人等取证,则必须“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许可,并且经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2、隐含冲突:
律师法对于律师受委托以后的取证没有作阶段限制,也就是说,律师接受犯罪嫌疑人委托以后,即可开展调查取证工作,横跨侦查、起诉和审判三阶段。
而刑诉法对律师调查取证,则明确限制在受理审查起诉以后。在侦查阶段,律师只有“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取保候审等权利。而没有调查取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