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拒绝作证
1. 拒绝作证有罪吗知情不报有罪吗怎么定罪
刑事案件中,证人作证是法定的义务,对于拒绝出庭作证的证人,法院可以采取拘传措施内,强制其容出庭作证。
与拒绝作证、知情不报相对应的罪名是窝藏、包庇罪,但构成窝藏、包庇罪,需要综合全案来判断,只有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才构成此罪,否则不构成犯罪。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智力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按人民法院通知出庭作证,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刑法》第三百一十条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2. 刑事案件,证人不出庭作证,会有什么后果
2012年新修改的《刑来事诉讼法》规源定了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的义务,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可以予以训诫,如果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可以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但,该法免除了近亲属出庭的义务(需要强调的是该法并未免除近亲属作证义务,只是免除出庭义务)。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参照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八条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处罚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3. 请问刑事案件中证人一定要出庭作证吗不去的话有什么后果吗
是的必须要出庭,如果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法院可以强制出庭。
根据《刑法》
第一百八十七条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适用前款规定。
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一百八十八条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处罚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3)刑事诉讼法拒绝作证扩展阅读
《刑法》
第一百八十九条证人作证,审判人员应当告知他要如实地提供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对证人、鉴定人发问。审判长认为发问的内容与案件无关的时候,应当制止。
审判人员可以询问证人、鉴定人。
第一百九十条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审判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八十二条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
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上述活动情形应当写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4. 证人有权利不作证吗
证人有权利不作证。
证人拒绝作证权,又称“证言拒绝权”。是指证人因某种特殊情况而享有的拒绝作证的权利。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都有明确规定,但理由不完全相同,归纳起来有:
(1)公务人员或曾经是公务人员因职务而知悉公务之秘密的;
(2)从事某种职业而得知他人秘密的,如医务人员、律师、公证人,公职人员等;
(3)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的;
(4)自身利害关系,证人如果因为陈述证言而可能使自己受到刑事追究或受到财产损失的。
(4)刑事诉讼法拒绝作证扩展阅读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
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适用前款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
5. 证人无正当理由拒绝作证 在刑诉中有惩罚措施 民诉中无惩罚措施 对吗
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的证人都有作证的义务,法律是有规定的,不可以内拒容绝,因身体原因或法定客观原因不能出庭的,可以提供书面证词。
但是,目前的法律对证人拒不出庭作证,只对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明确的规定 。
对于普通刑事案件及时民事案件的证人拒绝作证没有相应的法律责任规定,这是立法上的缺陷。
6. 在什么情况下,公民可以拒绝作证
);《中华人来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自第70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第1款), “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第2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1条:“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出庭作证的义务……”等。上述条文中,仅规定了案件知情人有作证义务,而未规定无故拒绝作证将承担什么样的不利后果(即法律责任),这在立法上无疑是一大缺憾。
据此看来,你有作证义务,但你拒绝作证,法律并没有惩罚措施。你不作证也没招。
7. 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何种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拘留
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处罚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7)刑事诉讼法拒绝作证扩展阅读:
案例:
证人推翻证词拒不出庭 被苏州法院拘留5日
2017年10月27日07:14 来源:现代快报
当庭翻供且拒不出庭,近日,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法院依法对这样的一名证人作出了司法拘留5日的决定。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是苏州法院系统内首次对证人进行拘留,对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证人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有力彰显了司法权威。
在相城法院审理的杜某故意伤害案中,沈某作为证人,在公安侦查阶段作出了看到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词。然而,在法院第一次庭审后,沈某却向相城法院及苏州中院书面反映,称其在公安机关所作的证词不属实,当时没有看清,不清楚造成被害人受伤的全部过程。
鉴于该份证言与之前的证言存在矛盾,相城法院发函建议检察院对该事项进行核实、补侦,后公安机关出具情况说明称,沈某仍表示没有看到案发全部情况,不愿解释证言矛盾问题,不愿再作证。
法院为查明事实,组织了第二次开庭。庭前,承办人多次拨打沈某电话无人接听。8月8日,法院以邮寄方式向沈某送达出庭作证通知书,沈某本人于8月21日签收了信件。但8月28日开庭时,沈某仍未到庭。
合议庭认为,沈某以书面形式否认在公安机关所作证言,后经法院通知又拒不出庭作证,导致法院对其证言的真实性无法核实,无法使用。因此,证人沈某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作证,情节严重,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报请院长审批后,依法作出了上述拘留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