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中非个人意愿调转岗位

劳动法中非个人意愿调转岗位

发布时间: 2021-02-21 11:28:49

⑴ 员工生病期间可以违背意愿换岗吗

  • 根据劳动法的来规定:

  • 《劳源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赋予了用人单位在法定情形下单方调整岗位的自主权,但用人单位单方调岗的权力并非就可不受限制,随心所欲。劳动者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因为涉及到劳动者身体状况与岗位的匹配,涉及到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状况,用人单位应当就劳动者能否从事原工作岗位征求劳动者的意见。在劳动者能够从事原工作的情况下,要尊重劳动者本人的意愿,恢复原工作岗位。

  • 只有当劳动者自己认为不能从事原工作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再另行安排新的岗位。同时,用人单位在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时,仍应当本着“诚实信用”的合同原则,提供与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技能相适应的岗位,不能故意给劳动者提供与其技能和知识水平不符的岗位,有意促成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达到解除合同的目的

  • 个人认为,只要不是恶意的调岗的话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同时你需要仲裁机构对是否违背你的意愿进行仲裁,不然的话企业就是不合理的。

⑵ 劳动法 公司可以私自调换员工岗位吗

公司这样做当然不合理。就算要换岗位也要事先和你协商同意才行。如果因为版你没签字就不发你的权工资,你可以去当地劳动部门起诉。即使你现在提出辞职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就你上述的内容来看,你没有什么过错,是公司的做法不对。

⑶ 劳动合同法如何界定违背劳动者意愿的合同条款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可见变更合同必须双方协商一致。既然违背你的意愿,你可以拒绝变更合同,用人单位无权就此解除劳动合同。

⑷ 劳动法中非本人意愿解除劳动合同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劳动者被用人单位解雇和劳动者被迫解除劳动合同。
其中,劳动者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又包括: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⑸ 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 是不是不好

什么是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如何认定?
所谓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就是非自愿失业。按照劳动保障部《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等有关规定,非本人原因中断就业的人员是指下列人员:
(一)终止劳动合同的;
(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和辞退的;
(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二条第二、三项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内的;
(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其一,终止劳动合同。
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期限已到期或者双方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终止履行,用人单位不再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造成劳动者失业。这些情况皆属于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
其二,解除劳动合同。
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履行。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也分为三类情况:
一是由劳动者个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主要是指个人主动辞职。由这种情况造成的失业,是不属于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而是一种自愿性失业。但因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而致使劳动者主动解除劳动关系,造成失业的,也可以认定为非自愿性失业。
二是由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按照《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可在下列情况下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3)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4)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5)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6)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双方协商不能就变更合同达成协议的;
(7)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失业,一般都是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
三是双方协商同意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不论是谁提出来,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失业,一般也都按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对待。
认定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主要是看劳动合同是如何被废除的。在我国,废除劳动合同一般分为两种情形:

⑹ 哪些情况属于“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情况”

劳动合同期满自然终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依法破产或关闭、解散自然解除劳动合同的; 非本人主动提出辞职或自动离职被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况下属于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情况。

以吉林省为例,根据《吉林省失业保险办法》第四十六条本办法所称“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是下列情况:

(一)劳动合同期满自然终止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法破产或关闭、解散自然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非本人主动提出辞职或自动离职被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因本人过失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的;

(五)职工因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而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六)职工因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而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另有规定的。

(6)劳动法中非个人意愿调转岗位扩展阅读:

《吉林省失业保险办法》第二十六条失业人员应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后30日内,持原用人单位为其出具的 《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到本人户籍所在地县 (市、区)的就业服务局办理失业登记,由就业服务局为其发放 《失业就业登录证》。

参加失业保险的失业人员凭 《失业就业登录证》到社会保险公司申领失业保险金。 社会保险公司应当将失业人员享受保险待遇的核定情况书面通知就业服务局。

⑺ 劳动法关于没签合同,辞职的规定

一、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未签订的,用工满1个月的次日至满1年期间,应当按月支付二倍工资。
二、辞职:1.若用人单位存在法定过错,即《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之情形,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2.若用人单位不存在法定过错,劳动者需提前30日(试用期提前3日)书面告知用人单位,到期后劳动合同即可解除。注意保存已递交的证据,可采取邮寄的方式递交。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⑻ 终止合同属于非本人意愿与单位脱离劳动关系吗

终止合同属于非本人意愿与单位脱离劳动关系。

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就是非自愿失业。按照劳动保障部《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等有关规定,非本人原因中断就业的人员是指下列人员:

(一)终止劳动合同的;

(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和辞退的;

(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二条第二、三项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内的;

(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

其一,终止劳动合同。

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期限已到期或者双方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终止履行,用人单位不再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造成劳动者失业。这些情况皆属于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

其二,解除劳动合同。

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履行。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也分为三类情况:

一是由劳动者个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主要是指个人主动辞职。由这种情况造成的失业,是不属于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而是一种自愿性失业。但因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而致使劳动者主动解除劳动关系,造成失业的,也可以认定为非自愿性失业。

二是由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按照《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可在下列情况下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3)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4)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5)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6)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双方协商不能就变更合同达成协议的;

(7)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失业,一般都是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

三是双方协商同意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不论是谁提出来,只要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失业,一般也都按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对待。

热点内容
学生伤害事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26 08:05:30 浏览:907
劳动合同法责 发布:2025-09-26 08:03:30 浏览:276
2014二级法规真题 发布:2025-09-26 08:00:20 浏览:938
刑事诉讼法法条解释题 发布:2025-09-26 07:59:33 浏览:507
职业道德文献 发布:2025-09-26 07:48:04 浏览:917
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记者 发布:2025-09-26 07:47:32 浏览:799
法官量刑考虑因素 发布:2025-09-26 07:39:29 浏览:821
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宗旨是 发布:2025-09-26 07:31:15 浏览:548
古希腊婚姻法 发布:2025-09-26 07:30:41 浏览:990
徐金桂行政法2019主观讲义 发布:2025-09-26 07:29:01 浏览: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