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中的书记员
『壹』 审判长 书记员 陪审员 辩护律师 职责都是什么
一、审判长职责如下:
1、担任案件承办人,或指定合议庭其他成员担任案件承办人;
2、组织合议庭成员和有关人员做好庭审准备及相关工作;
3、主持庭审活动;
4、主持合议庭对案件进行评议,作出裁判;
5、对重大疑难案件和合议庭意见有重大分歧的案件,依照规定程序报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6、依照规定权限审核、签发诉讼文书。
二、书记员职责如下:
1、协助检察员(助理检察员)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和审判活动的监督工作;
2、协助检察员(助理检察员)制作各类法律文书,并负责各类文书的记录、复印、校对、送达等日常性事务;
3、负责案件材料的整理、案卷的装订和其他有关事项工作;
4、配合检察员(助理检察员)出庭抗诉记录工作。
三、陪审员职责如下:
1、审阅所陪审案件的材料; 参加案件调查;
2、参加合议庭开庭审理案件或案件的调解; 参加案件评议。
3、人民陪审员遇有不合理情况,有权向院长或审判委员会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辩护律师职责如下:
1、律师担任刑事辩护人的,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2、法庭辩论阶段,辩护意见应针对控诉方的指控,从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是否准确无误、诉讼程序是否合法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关于案件定罪量刑的意见和理由。
(1)刑事诉讼法中的书记员扩展阅读:
法庭其他工作人员中公诉员的职责:
1、对公安机关、本院自侦部门移送起诉及上级院移交的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退回补充侦查、移送审查、提起公诉或不起诉;
2、对侦查部门的侦查活动进行监督;
3、对案件审查中发现的漏罪、漏犯进行认定和追诉;
4、对重大、疑难案件进行提前介入和侦查引导取证;
5、对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决定使用简易审理或普通程序简易审理及普通程序审理的意见。
『贰』 刑诉法司法解释第36条中法院工作人员包括合同制书记员吗
刑诉法司法解释第三十六条中的法院工作人员应当包括合同制书记员内。
从立法来看,容该条立法本意是对法院工作人员进行从业限定,以避免利用职务便利影响司法公正。合同制书记员在身份上是法院工作人员,只是用人机制与在编公务员有所不同。其从业理应受到限制,以免影响司法。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第三十六条 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辩护人。
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所审理案件的辩护人,但作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进行辩护的除外。
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的配偶、子女或者父母不得担任其任职法院所审理案件的辩护人,但作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进行辩护的除外。
『叁』 浅谈如何做好刑事审判中的书记员
一、要明确审判机关中书记员的工作职责及其目的 审判机关中的书记员主要职责是:在审判员的直接指导下,协助审判员办理案件的有关事项,并具体负责案件审理的记录工作。即做好庭前准备工作、出庭记录、送达各种生效的法律裁判文书、装订好卷宗材料。书记员所做的书面记录材料是审判员庭审活动的记实,如果书记员稍有不慎或一时马虎,将给案件审理造成不利因素,既影响了案件质量,又影响了审结时限。因此,审判机关中的书记员既要明确自己工作职责的重要性,又要重视其工作意义,这样才能使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审判工作中刑事审判的书记员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庭审记录工作,笔录应做到完整、准确、不错、不漏、不失原意、字迹清晰、工整。根据自己三年来的工作实践,我认为做好审判机关刑事审判工作中的书记员应做好以下几点:1、对现行常用汉字要熟,并要提高记录速度。 书记员工作首先涉及到的是汉字。对字写的熟练与否,将会影响思维变化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并且直接影响着记录速度的快慢。特别是在出庭记录工作中,由于审判长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讯问被告人和宣读有关证据时不重复,造成记录不完整,内容不明确,使记录材料不能完整地表达出案件的真实情况。为了能完整、准确的做好记录工作,要求书记员认真、刻苦学习,做到坚持经常对字的结构,下笔顺序等加以练习,特别是对一些生疏字,更要多写多练,达到书写流利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对字的印象,在记录工作中既能做好记录的完整又能提高记录速度。2、书记员要具有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 首先要学好《刑法学》,掌握犯罪构成四个要件及各种罪名、特征等。因为这四个要件是犯罪构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分割的。另外,任何一个犯罪的罪名都是特定的,而且有自己的特征,只有加深对犯罪构成及罪名、特征的理解和掌握,才能在记录工作中加以运用,使记录材料更加完整。 其次要学好《刑事诉讼法》,掌握法定程序。因为程序基本是固定的,特别在出庭记录过程中,当审判长宣布开庭后,书记员就知道下步程序是宣布法庭纪律等,使记录能快速地记录下来,否则就很难记录下当时的情况。3、庭前要熟悉案情。 书记员在接受记录工作任务后,应在审判员的指导下,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认真细致地审阅卷宗,尽快熟悉案情,掌握与案情有关的人的姓名、住址、特征、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和一些专门术语、词汇等详细情况。以防止在记录工作中出现的白字、别字造成错觉。如果记录前时间仓促来不及看卷,在临做记录前应看一下检察机关的起诉意见书等有关综合法律文书,总的说来,在记录工作之前应对案情有一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使记录材料完整。4、如何记录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为主要证据之一,而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又是通过书记员所做的书面材料体现出来的,既然做为裁判依据,就要求书记员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做记录工作,为了能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书记员应按着被告人的原意去记,但有的被告人说的前后有一定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书记员可以把前后的情况概括一下,记录下来,但是不能离开被告人供述的原意,同时对于被告人所供述和辩解与案件有关的问题,书记员都应记录下来,使之在研究、分析案情时具有一定的作用。根据上述要求看,书记员在做记录工作时,不要因害怕自己记的多、麻烦、受累等,便将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笼统高度概括的记录下来,使所做的记录材料看不出哪是重点、和那些重要情节。这对于办案人员来说在研究、分析案情时难以弄清事实真相和准确定性,极易造成漏掉犯罪、罪犯和认定性质的错误。 对于询问被害人的陈述、证人证言的记录工作也应参照遵循上述讯问被告人的方法。5、书记员与办案的审判员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保质、保量的做好记录工作。 在讯问被告人或开庭时,书记员不要只埋头记,而是要在记录前向办案人员了解一下案件的情况,知道办案人员想要问的问题。另外,开庭记录时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被害人的陈述、证人证言,由于有的人说话较快或口齿不清,特别是外地人说话更难懂,书记员一时很难记录下来,这时书记员可以要求审判人员让其重复慢点再说一遍,只有这样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使记录做的更完整、连贯,从而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6、出庭记录工作。 法院开庭审理的案件,书记员担任法庭整个审理过程的记录工作,也就是对法庭当时的诉讼程序的真实记录。出庭记录的好、坏是直接关系到审判员审理案件的工作水平和办案质量好、坏的依据。如在法庭辩论过程中,对于辩护人的主要辩护观点应简明扼要的记录下来,只有做好当时的记录,才能体现出审判员的审判水平以及当时的庭审活动是否合法。为了能完整、真实地记录庭审时的情况,书记员就要提高记录速度,在提高记录速度的同时还要提高字的质量。 根据上述内容,笔者认为做好审判机关中的书记员,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即对字的熟练程度、记录速度等方面加以提高,要求书记员在实际工作中刻苦学习、打好基础,为审判工作争取一个良好的开端。
『肆』 刑法诉讼中书记员的回避应由谁做出决定
1.法 院书记员——院 长
2.检察院书记员——检察长
『伍』 刑事诉讼法 回避制度 适用书记员吗
适用。
第三章 回 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1979年7月专1日通过 1996年3月17日修正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第属二次修正 同日公布 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章 回 避
第二十八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第二十九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违反前款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第三十一条 本章关于回避的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
『陆』 人民检察院的书记员都做什么工作
在中国,各级人民法院的书记员由本院院长任免,主要担任审判庭的记录工作、回并答办理有关审判的辅助性事项,如开庭的准备工作,保管证据、整理卷宗、处理文书工作,司法统计工作,接待来访、处理来信工作,协助审判人员进行调查以及对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等。
在英、美、德、日等国称为书记官,负责掌管编案、记录、文牍、统计等工作。苏联各级法院也设有书记员,有的法院还另设法院书记员和审判庭书记员。
拓展资料:
书记员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司法工作人员之一,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内担任办理案件的记录工作和有关事项的人员,并协助办理一系列司法辅助工作。
大多数审判员(法官)都是从书记员做起。书记员(委任制)一般属于国家公务员(政法专编行政编制),但有些地区也有聘任制和聘用制的书记员。
人民法院聘任制书记员管理办法(试行),为了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人民法院书记员队伍,实现对书记员的科学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有关法律,制定本办法。
『柒』 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决定书记员回避的人一样么
感觉推荐的答案答非所问。
民诉中书记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刑诉中书记员由院长决定,如果是检察院的书记员则由检察长决定。
『捌』 合议庭是由哪些人组成的书记员算吗他参加定罪吗(民事/刑事案件中)
组成合议庭成员有两种情况:一是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的合议庭;二是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书记员不算合议庭人员,不参加定罪。
根据我国诉讼法(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的相关规定
合议庭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基本审判组织,其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临时组成的,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审判长。院长或庭长参加审判案件的时候则自己担任审判长
合议庭评议案件时,如果意见分歧,应当少数服从多数,但是少数人的意见应当记入评议笔录,由合议庭的组成人员签名
《民事诉讼法》第40条第一款规定: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组成人数必须是单数。根据上述规定,组成合议庭成员有两种情况:一是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的合议庭;二是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8)刑事诉讼法中的书记员扩展阅读
合议庭的职责:
(一)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作出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先予执行等裁定;
(二)确定案件委托评估、委托鉴定等事项;
(三)依法开庭审理第一审、第二审和再审案件;
(四)评议案件;
(五)提请院长决定将案件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六)按照权限对案件及其有关程序性事项作出裁判或者提出裁判意见;
(七)制作裁判文书;
(八)执行审判委员会决定;
(九)办理有关审判的其他事项。
『玖』 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问题,望求解答! 即书记员李某的回避应该由法院院长决定还是检查院院长决定
答案应为抄D。
依据是《刑袭事诉讼法》第30条规定了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察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该法第31条规定了:第30条的规定也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
因此公诉人的书记员的回避应当由检察长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