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工会的基本原理

劳动法工会的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1-02-26 04:39:44

① 我国工会法和劳动法的关系

《劳动法》是中国的基本法,为劳动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劳动法》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1、充分体现宪法原则,突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2、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规定统一的基本标准和规范。
4、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尽量与国际惯例接轨。这一指导思想保证了《劳动法》的制定工作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
工会法则是调整规范组织工会程序和原则,规定工会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通过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定,并根据修改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进行修正后重新公布。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其内容主要包括:
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办法;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与福利制度;劳动争议的解决程序;对执行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以及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等。此外,还包括工会参加协调劳动关系的职权的规定。

② 什么是劳动法里面说的工会

工会,就是由职工组织建立的委员会。
重大事项应当由这个委员会参预。事实上很多单位是没有的,或者说是有,但不大可能象劳动法说的那样起到作用。
重大的事 例如:工会委员会参预工资确定及每年的增长;

③ 基层工会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律依据与原则有哪些

一、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律依据

1《劳动法》。

2《工会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4《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

5《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试行办法》。

二、处理劳动争议的原则

劳动争议调解的原则是劳动争议调解主体,在调解劳动争议案件的全部过程中,起指导作用的重要原理和准则,进而使得劳动争议调解的原则具有法定性、概括性、普通性和指导性。依据《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规定,其原则有:当事人自愿申请,依据事实及时调解;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平等;同当事人民主协商;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的权利。具体讲包括:

1自愿申请,及时调解的原则

劳动争议发生后,只有在争议双方当事人都同意接受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调解时,调委会才能予以调解,这是调解开始的前提条件。在调解过程中,要注意调解时效(不得超过30日),及时处理好劳动争议。

2查清事实,依法调解原则

是指调委会在调解劳动争议案件时,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确定责任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劳动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处理好劳动争议。

3平等、公正原则

是指调委会在调解劳动争议案件时,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其态度和立场要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

4尊重当事人权利的原则

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的权利。

④ 劳动法中的工会是指企业的工会还是指劳动局相关的工会

工会就是企业内部依法成立的维护工人权益的组织,不是劳动局的内设机构。

⑤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试行办法》第三条对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的开展,规定专了应坚持的四项原则:

(1)依法监属督的原则:工会在开展劳动法律监督活动中,既要依法定内容和程序进行,也要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2)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工会在开展活动中既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通过调查研究弄清事实真相,得出正确结论;也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到贯彻执行《劳动法》要有一个过程;

(3)依靠群众的原则:是搞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保证,要求工会在开展监督工作中要争取得到职工群众的支持,确实做到是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4)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的原则:这是对搞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外部要求。一方面要与其他监督主体保持紧密联系,密切配合;另一方面还应积极争取得到其他监督主体的支持。

⑥ 劳动法第六十条工会的解析

《劳动法》第六十条是女职工经期保护的规定,与工会无关,工会也没有解释权。应回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答解释,劳动部按照法律的授权,主管全国劳动工作。
按《劳动法》第六十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劳动法》
第六十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国务院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二、女职工在经期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
(一)冷水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冷水作业;
(二)低温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低温作业;
(三)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四)高处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高处作业。

⑦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及具体内容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包涵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之中,集体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贯穿于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全过程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它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一)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劳动是公民的权利,即我国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从事劳动的同等权利。这对公民、用工单位和国家都有特定的法律意义。对公民来说,意味着享有包括就业权和择业权在内的劳动权。对用人单位来说,意味着必须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平等地录用符合录用条件的职工,履行提供社会保险、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等方面的应尽职责,并且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公民劳动权的实现。对国家来说,意味着应当为公民实现劳动权提供保障。 劳动也是公民的义务,这是宪法的规定,也是从劳动尚未普遍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现实和社会制度的要求出发提出的。对公民来说,劳动的义务意味着必须以劳动作为谋生手段,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的同时,努力通过自谋职业、自愿组织就业等方式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并在劳动岗位上履行各项义务。对用人单位来说,意味着有权组织职工参加劳动,并要求职工遵守劳动纪律和完成劳动任务。对政府来说,意味着应当采取各种措施,促使公民以劳动作为其获取生活主要来源的基本手段;禁止或制裁非法的不劳而获行为。 (二)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历来是各国劳动法所奉行的主旨。劳动者权利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劳动权、获取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休息休假权、职业培训权、物质帮助权、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权等。劳动法应当以具体落实宪法中关于劳动者权益的规定为己任,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应当是偏重保护、平等保护、全面保护和最基本的保护。 所谓偏重保护,即劳动法在对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都给予保护的同时,偏重于保护在劳动关系中事实上处于相对弱者地位的劳动者。这就要求,在劳动法应当以保护劳动者权利为立法本位,更多地体现劳动者权利和用人单位的义务,把保护劳动者作为首要任务。 所谓平等保护,即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其涵义和要求包括两个层次:(1)各种劳动者的平等保护。对于不同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职务以及在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工作或用工形式等不同的各种劳动者来说,在劳动法上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劳动者在劳动方面的歧视。(2)对特殊劳动者群体进行特殊保护。例如,妇女劳动者、未成年劳动者、残疾劳动者、少数民族劳动者、退役军人劳动者等。特殊劳动者群体除了受到劳动法给予的各种一般保护外,其特殊利益还受到劳动法的特殊保护。这种特殊保护是对一般性平等保护的必要补充,旨在使特殊劳动者群体的特殊利益与一般劳动者的共有利益一样受到平等保护,因而并不违背平等保护的精神。当然,关于特殊劳动者群体及其特殊利益的界定,关于特殊保护的措施和限度的确定,必须以法律为依据。 所谓全面保护,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论是财产权益还是人身权益,无论是法定权益还是约定权益,无论其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哪个方面,无论它存在于劳动关系缔结以前、缔结以后或终止以后,都要置于劳动法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谓最基本保护,即是对劳动节的最低限度保护,也就是对劳动者基本利益的保护。在劳动者的利益结构中,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人身安全及健康、基本生活需要等利益属于基本利益,对劳动者的意义最重要,保护劳动者首先就是要保护劳动者的基本利益。 (三)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 劳动法主体主要包括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就是要求尽量实现这三方利益的平衡。劳动法的立法宗旨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实现劳动法主体三方权益的平衡,劳动法的具体条文应在充分考虑、衡量了三方主体利益之后确定

⑧ 请问劳动法工会

可以向上级工会和当地劳动部门反映,要求依法处理。
不合法,违反了劳动法和工会法的相关规定

⑨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1、基本原则

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2、劳动是公民的权利

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有从事劳动的同等的权利:

(1)对公民来说意味有就业权和择业权在内的劳动权;

(2)有权依法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和用工单位;

(3)有权利用国家和社会所提供的各种就业保障条件,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增加就业机会。对企业来说意味着平等地录用符合条件的职工,加强提供失业保险,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等方面的职责。对国家来说,应当为公民实现劳动权提供必要的保障。

3、劳动是公民的义务

这是劳动尚未普遍成为人们生活第一的现实和社会主义固有的反剥削性质所引申出的要求。

4、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1)偏重保护和优先保护:劳动法在对劳动关系双方都给予保护的同时,偏重于保护处于弱者的地位的劳动者,适当体现劳动者的权利本位和用人单位的义务本位,劳动法优先保护劳动者利益;

(2)平等保护: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各类劳动者的平等保护,特殊劳动者群体的特殊保护;

(3)全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论它存在于劳动关系的缔结前、缔结后或是终结后都应纳入保护范围之内;

(4)基本保护:对劳动者的最低限度保护,也就是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护。

5、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1)双重价值取向:配置是否合理的标准是能否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双重价值取向,劳动法的任务在于,对劳动力资源的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进行规范;

(2)劳动力资源宏观配置:即社会劳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各个用人单位之间的配置;

(3)劳动力资源的微观配置:处理好劳动者利益和劳动效率的关系。

(9)劳动法工会的基本原理扩展阅读: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各国劳动法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大都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劳动就业法,劳动合同法,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劳动安全与卫生的程,女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制度,劳动纪律与奖惩制度,社会保险与劳动保险制度,职工培训制度,工会和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制度,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以及对执行劳动法的监督和检査制度等。

⑩ 劳动法律师简述工会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中国工来会章程》自规定,工会会员享有以下权利:(1)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2)对工会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撤换或者罢免不称职的工会工作人员。(3)对国家和社会生活问题及本单位工作提出批评与建议,要求工会组织向有关方面如实反映。(4)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求工会给予保护。(5)享受工会举办的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疗休养事业、生活救助、法律服务、就业服务等优惠待遇;享受工会给予的各种奖励。(6)在工会会议和工会报刊上,参加关于工会工作和职工关心问题的讨论。
工会会员履行以下义务:(1)学习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学、技术和工会基本知识。(2)积极参加民主管理,努力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3)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遵守劳动纪律。(4)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向危害国家、社会利益的行为作斗争。(5)维护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发扬阶级友爱,搞好互助互济。(6)遵守工会章程,执行工会决议,参加工会活动,按月交纳会费。

热点内容
法院开庭了没 发布:2025-09-24 23:31:51 浏览:12
宋朝立法的主要特点是 发布:2025-09-24 23:31:45 浏览:478
票据法院催告 发布:2025-09-24 23:24:52 浏览:968
劳动法欠工人工资犯法吗 发布:2025-09-24 23:24:50 浏览:418
司法局党组成员 发布:2025-09-24 23:19:39 浏览:648
2014年自考婚姻法试题及答案 发布:2025-09-24 23:19:35 浏览:422
劳动保护合同法全文 发布:2025-09-24 23:06:25 浏览:915
认证认可条例释义 发布:2025-09-24 22:51:51 浏览:607
法院笔 发布:2025-09-24 22:46:45 浏览:512
2017劳动法职工请假规定 发布:2025-09-24 22:35:59 浏览: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