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十八细则规定二项细则

刑事诉讼法十八细则规定二项细则

发布时间: 2021-02-26 06:43:23

⑴ 重庆市有关滥伐林木罪的解释

罗洪顺、马培华犯滥伐林木罪一案

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
刑事判决书

(2007)渝四中法刑终字第41号

原公诉机关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
上诉人(原审被告人)罗洪顺,男,1964年3月31日出生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石柱县),土家族,高中文化,待业,住(略)。因涉嫌犯滥伐林木罪于2006年9月8日被刑事拘留,同年10月14日被逮捕,同月16日被取保候审,2007年2月12日被逮捕。现羁押于石柱县看守所。
辩护人刘育刚、冉启碧,重庆经冠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人马培华,男,1957年5月26日出生于石柱县,土家族,初中文化,农民,住(略)。因涉嫌犯滥伐林木罪于2006年9月27日被取保候审。
石柱县人民法院审理石柱县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罗洪顺、马培华犯滥伐林木罪一案,于二○○七年二月十二日作出(2006)石刑初字第179号刑事判决。原审被告人罗洪顺不服,提出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指派检察员张绍琼出庭履行职务,原审被告人马培华、上诉人罗洪顺及其辩护人刘育刚、冉启碧均出庭参加诉讼。
原审判决认定,2006年7月底至8月初,被告人马培华、罗洪顺伙同余绍江(另案处理)购买了石柱县龙沙镇永丰村石门组山丘河坝扁(小地名)曾洪平家及背湾(小地名)曾茂兹家自留山上的桤木共84株,三人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就擅自进行了砍伐,并将砍伐的林木销售给石柱县南宾镇红卫木材加工厂。同年9月6日,被告人马培华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经鉴定,被砍伐的林木计立木材积为41.89M3。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有:证人曾洪平、曾茂兹等人的证言;现场勘查笔录、指认现场笔录等书证;林木材积鉴定结论以及被告人罗洪顺、马培华的供述与辩解等证据。石柱县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罗洪顺、马培华结伙违反国家对林木资源的管理,购买私人自留山上的林木后未办理采伐许可证即擅自进行采伐,采伐林木数量较大,其行为均已构成滥伐林木罪。鉴于被告人马培华自动投案并如实交待其犯罪事实,系自首,可以从轻处罚,对被告人马培华适用缓刑将不致再危害社会,可适用缓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条第二款,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第二、三款和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判决:一、被告人罗洪顺犯滥伐林木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8000元。被告人马培华犯滥伐林木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被告人在缓刑考验期内在滥伐地种植幼树2000株。二、作案工具电锯一把、电线一圈予以没收。
上诉人罗洪顺及其辩护人提出,罗洪顺有自首情节;罗洪顺系从犯;罗洪顺有立功情节;罗洪顺的认罪态度好,家庭有困难,请求改判缓刑。
原审被告人马培华对原审判决无异议。
经审理查明,2006年7月底至8月初,上诉人罗洪顺、原审被告人马培华伙同余绍江(另案处理)购买了石柱县龙沙镇永丰村石门组小地名山丘河坝扁处曾洪平家以及小地名背湾处曾茂兹家自留山上的桤木共计84株,三人在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就擅自进行了砍伐,并将砍伐的林木销售给石柱县南宾镇红卫木材加工厂等处。同年9月6日,马培华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经鉴定,被砍伐的林木计立木材积为41.89M3。
上述事实,有经一、二审当庭举证、质证,本院予以确认的下列证据证实:
1、按受刑事案件登记表。证明2006年9月6日,马培华到派出所报案称,同年7月底,他和罗洪顺、余绍江将石柱县龙沙镇永丰村石门组曾洪平、曾茂兹家中的桤木80多株进行了砍伐,被砍林木运往石柱县城销售。
2、证人曾洪平的证言。证明2006年7月中旬的一天,马培华找他买木料,他就带马培华找曾茂兹、廖辉琼讲好买树的事。7月下旬的一天,马培华带罗洪顺、余绍江、向增学来砍树。锯树的工具是两把电锯,主要是马培华、余绍江、向增学在锯树,罗洪顺负责指挥,有时拉一下绳子。先砍的是廖辉琼家的树,然后砍的曾茂兹背湾处的桤树,接着砍的他家自留山上的七根桤树,最后是罗洪顺请曾茂兹和他砍陈正祥家的10多棵树。后来,罗洪顺雇人将这些树拉走了。没看见马培华、罗洪顺有林木采伐证,当时说好一切手续由买方负责。
3、证人曾茂兹的证言。证明2006年7月,马培华找他买树,他和马谈了价格并约定一切手续由买方负责,当时未说定。7月底,罗洪顺、马培华、余绍江来砍树,他和罗洪顺讲的价,讲成150元一个立方米,手续由罗洪顺负责。马培华、余绍江就用电锯去砍他家自留山上的桤树,锯了三四天才锯完,量成20多立方米。他不清楚罗洪顺砍树时办没办林木采伐证。
4、证人谭本恒、谢帮春的证言。证明2006年7月底,他们帮罗洪顺搬过木料,木料是从曾洪平和曾茂兹家山林中砍下来的木料。
5、证人廖辉琼的证言。证明2006年7月底,马培华找他买了三根麻柳树、两根桤木树,后来马培华拿电锯来锯。当时卖了一千元钱,钱是罗老板给的。
6、证人彭六云的证言。证明2006年7月份的一天,马培华找他买了2棵泡桐树,2棵杨槐树,后来马培华拿电锯来将树砍走了。
7、证人陈正祥的证言。证明2006年8月左右,罗洪顺找他买了10多株树,这些树是其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
8、证人马培权的证言。证明2006年8月左右,罗洪顺一共拉了四车木料约二十多立方米木料卖给他们红卫加工厂,他给了罗八千多元钱。
9、证人马勤华的证言。证明2006年7月,罗洪顺找他去龙沙镇拖了六车树到石柱县城的红卫加工厂。
10、石柱县龙沙镇政府的证明材料。证明曾洪平系曾茂林之子。
11、石柱县政府林权证存根。证明曾茂林家在山丘河坝扁处有一自留山。曾茂兹家在背湾处有一自留山。
12、石柱县龙沙镇政府的证明材料。证明2006年8月左右,马培华找彭六云、廖辉琼、陈正祥买的树是房前屋后的杂树。
13、公安机关关于马培华投案自首的说明。证明原审被告人马培华于2006年9月6日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
14、现场指认笔录。证明原审被告人马培华指认出滥伐林木现场位于石柱县龙沙镇永丰村石门组背湾和山丘河坝扁处。
15、现勘笔录、示意图和照片。证明滥伐林木的地点位于石柱县龙沙镇永丰村石门组背湾和山丘河坝扁处,现场共有84根木桩。
16、扣押物品清单。证明从曾洪平处扣押电锯一把,电线100米。
17、被砍树木的立木材积鉴定书。证明被砍树木的立木材积为41.89M3。
18、原审被告人马培华的供述。证明2006年7月中旬,他找曾洪平、曾茂兹和廖辉琼买树,并谈好了价钱,因为没有钱,所以一直没有去砍。7月下旬,罗洪顺打电话问他最近在做什么,他说买了一些树,没有本钱,没有动工砍。罗洪顺提出和他合伙做,赚钱大家平分,于是罗洪顺、余绍江、向增学就到他家,他们四人约定合伙去买他讲的那些树,具体分工是:由马培华提供电锯并和余绍江负责砍树,向增学负责找人扛木料(后向增学退出),罗洪顺负责其他一切事务。他们到龙沙镇永丰村石门组,带了两把电锯和300米线,砍了曾茂兹家的七八十根桤木,在砍曾茂兹家的树时,他催罗洪顺先去把手续办了再砍,罗洪顺就叫曾茂兹写了一份申请,村组盖章后,拿到乡政府办手续,罗洪顺回来说办了70立方米,他没看到手续,不知道具体情况。最后砍的是曾洪平那六根桤木。罗洪顺把这些树卖到了县城的红卫加工厂。
19、上诉人罗洪顺的供述。证明2006年7月底的一天,他打电话给马培华,问马最近在干什么,马培华说买了一些树,因没有本钱,没有敢动工砍。他提出找余绍江合伙做,一起赚钱,大家平分。他就和余绍江、向增学一起到马培华家。他们进行了分工:罗洪顺负责运输、销售和其他一切事务,马培华和余绍江负责砍树,向增学负责找人杠木料(向增学后来退出)。他们到了龙沙镇永丰村石门组,先找廖辉琼买了10根树,马培华和余绍江负责砍,他负责剃树枝,运到石柱县层板厂销售。其次又找曾洪平和曾茂兹家买了几十根水青杠,由马培华和余绍江负责用电锯砍伐,他负责拉绳子。另外还砍了陈正祥的几根树。这些树由他请的马大华全部运到层板厂(彭大久的加工厂)和红卫加工厂,共卖了万多元。结果他们每人倒亏了500元。当时只写了一个申请到龙沙镇政府盖了章,没有办林木采伐手续。他拿申请去办的运输手续。
另查明,2006年9月8日上午,公安机关通知上诉人罗洪顺到石柱县公安局七跃山森林派出所处理其当日运输木料一事。当日下午,罗洪顺自动到石柱县公安局七跃山森林派出所,在公安人员讯问其知道公安机关为何通知其接受调查时,罗洪顺便如实供述了其滥伐林木的事实。罗洪顺归案后,向公安机关检举了三起他人滥伐林木的犯罪线索,经公安机关调查,一条线索经查证,被检举人滥伐林木的事实存在,但达不到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只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另一条线索经查证,被检举人滥伐林木的情况已达到了刑事案件侦查的标准,公安机关对该线索尚需进一步调查。
上述事实,有经一、二审庭审举证、质证,本院予以确认的下列证据证实:
1、证人李贤宽的证言。证明2006年9月8日上午,他开车帮罗洪顺拉木材,罗洪顺、谭宁祥在车上。罗洪顺给林场派出所的陈金权打电话。后在冷水溪便遇见了派出所的警车,罗洪顺拿着手续给派出所的人看,并到了警车上去。他便开车跟到警车走。在六塘街上时,罗洪顺又上了他的车,他们就到了石柱县城。到了石柱县城后,罗洪顺说有事要办,就走了。等到了6点多钟,罗洪顺被警车送过来,罗将拉木材的手续给他,叫他把木料拉走,罗说他(罗洪顺)暂时不能走了。
2、证人陈金权(七跃山派出所干警)的证言。证明2006年9月6日,马培华投案后,他们就掌握了罗洪顺、马培华、余绍江滥伐林木的情况。2006年9月8日上午,因为其他的事情,他们所里的干警在六塘乡设卡准备抓捕余绍江,罗洪顺打电话说他拖了一车木料,有手续,并说他在六塘上面的地方。随即他们开车上去拦住了罗洪顺的车,他们扣了罗洪顺的运输手续,要求其下午到派出所就所运木材接受调查,然后将罗洪顺和拉木材的车放走。他们通知罗洪顺去派出所的真实目的除了要调查木料来源以外,还想调查罗洪顺与马培华等人滥伐林木的事情。因为在9月8日上午,对罗洪顺滥伐林木的事情并不清楚,故在拦罗洪顺车时没有对罗采取强制措施,是在了解具体案情后才决定对罗洪顺采取强制措施的。当日下午,罗洪顺便自动到了七跃山森林派出所,并交待了滥伐林木的犯罪事实。
3、上诉人罗洪顺的第一次供述(2006年9月8日)。证明公安人员在讯问罗洪顺知道为何事找他时,罗洪顺回答知道是因为砍树的事,并如实供述了其与马培华、余绍江滥伐林木的事实。证明罗洪顺明白公安人员找他的原因是他和马培华等人滥伐林木的事情。
4、石柱县公安局七跃山森林派出所关于罗洪顺检举有人滥伐林木的回复。证明罗洪顺归案后,向公安机关检举了三起他人滥伐林木的犯罪线索,经公安机关调查,其中一条线索查证不实;另一条线索经查证,被检举人滥伐林木的事实存在,但被伐林木数量达不到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还有一条线索经查证,被检举人滥伐林木的数量已达到了刑事案件侦查的标准,但由于所伐树木是修公路所砍,公安机关对该线索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之中。
本院认为,上诉人罗洪顺和原审被告人马培华在明知没有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违反国家对林木资源管理的相关规定,滥伐林木,数量较大,其行为构成滥伐林木罪,应依法处罚。原审被告人马培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属于自首,可予以从轻处罚。上诉人罗洪顺在接到公安人员要其到派出所调查其运输木材一事的通知后,其明知可能因滥伐林木被查处,而能自动到派出所接受调查,并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属于自首,予以从轻处罚,上诉人罗洪顺及其辩护人提出罗洪顺有自首情节的上诉理由和辩护意见成立,予以采纳。原审法院判决原审被告人马培华在缓刑考验期内在滥伐地种植幼树2000株没有法律依据,本院予以改判。
关于上诉人罗洪顺及其辩护人提出罗洪顺系从犯的上诉理由和辩护意见,经查,罗洪顺和马培华等人在明知无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按照分工对合伙购买的树木进行砍伐,罗洪顺、马培华在本案中的作用相当,原审判决未划分主从并无不当,故上诉理由和辩护意见不能成立,不予采纳。
关于上诉人罗洪顺及其辩护人提出罗洪顺有立功情节的上诉理由和辩护意见,经查,因罗洪顺所检举的线索尚在进一步侦查中,目前还不能完全确认其检举他人犯罪的线索属实,故不能认定其有立功情节,但罗洪顺检举他人违法行为成立,可作为量刑情节,酌情予以考虑。故该上诉理由和辩护意见不能成立,不予采纳。
综上,鉴于上诉人罗洪顺犯罪后能投案自首且有检举他人违法行为的情节,确有悔改表现,对其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可对其适用缓刑。原判认定事实清楚,审理程序合法,但根据二审中新的事实和证据,本院对上诉人罗洪顺和原审被告人马培华的刑罚部分予以改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二)项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条第二款、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第二、三款、第六十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维持(2006)石刑初字第179号刑事判决第一项对被告人罗洪顺、马培华的定罪部分即“被告人罗洪顺、马培华犯滥伐林木罪”和第二项即“作案工具电锯一把、电线一圈予以没收”。
二、撤销(2006)石刑初字第179号刑事判决第一项对被告人罗洪顺、马培华的量刑部分,即“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8000元”和“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被告人在缓刑期内在滥伐地种植幼树2000株”。
三、被告人罗洪顺犯滥伐林木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
被告人马培华犯滥伐林木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刘 萍
代理审判员 蒲开明
代理审判员 侯 迅

二○○七年五月一十四日

书 记 员 洪 平

⑵ 公安干警私自录音交与它人造成后果追责吗

你好,公安干警私自将录音交与其他人造成后果,这种情况属于是,公安干警违规操作,应该受到处罚,谢谢

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2款是什么

第十八条 刑事案来件的侦查由公安源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第二款就是检察院立案侦查的。

⑷ 公安机关如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取笔录

您好!公安部门在预审犯罪嫌疑人时要同时做好录音录像工作。详细内容请您阅读《公安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录音录像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保证公安机关依法讯问取证,规范讯问犯罪嫌疑人录音录像工作,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讯问犯罪嫌疑人录音录像,是指公安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在文字记录的同时,利用录音录像设备对讯问过程进行全程音视频同步记录。

第三条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应当对每一次讯问全程不间断进行,保持完整性,不得选择性地录制,不得剪接、删改。

第四条对下列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一)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二)致人重伤、死亡的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案件;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包括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犯罪案件;

(四)严重毒品犯罪案件,包括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非法持有毒品数量大的,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情节严重的,走私、非法买卖制毒物品数量大的犯罪案件;

(五)其他故意犯罪案件,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前款规定的“讯问”,既包括在执法办案场所进行的讯问,也包括对不需要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在指定地点或者其住处进行的讯问,以及紧急情况下在现场进行的讯问。

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和“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是指应当适用的法定刑或者量刑档次包含无期徒刑、死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

第五条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在看守所讯问或者通过网络视频等方式远程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第六条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一)犯罪嫌疑人是盲、聋、哑人,未成年人或者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以及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

(二)犯罪嫌疑人反侦查能力较强或者供述不稳定,翻供可能性较大的;

(三)犯罪嫌疑人作无罪辩解和辩护人可能作无罪辩护的;

(四)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证人对案件事实、证据存在较大分歧的;

(五)共同犯罪中难以区分犯罪嫌疑人相关责任的;

(六)引发信访、舆论炒作风险较大的;

(七)社会影响重大、舆论关注度高的;

(八)其他重大、疑难、复杂情形。

第七条各级公安机关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对所有刑事案件讯问过程全程录音录像。装备财务、警务保障、科技、信通等部门应当为讯问录音录像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持。

第二章 录 制

第八条 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可以使用专门的录制设备,也可以通过声像监控系统进行。

第九条 讯问开始前,应当做好录音录像的准备工作,对讯问场所及录音录像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时间显示准确。

第十条 录音录像应当自讯问开始时开始,至犯罪嫌疑人核对讯问笔录、签字捺指印后结束。讯问笔录记载的起止时间应当与讯问录音录像资料反映的起止时间一致。

第十一条 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应当对侦查人员、犯罪嫌疑人、其他在场人员、讯问场景和计时装置、温度计显示的信息进行全面摄录,图像应当显示犯罪嫌疑人正面中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画中画技术同步显示侦查人员正面画面。

讯问过程中出示证据和犯罪嫌疑人辨认证据、核对笔录、签字捺指印的过程应当在画面中予以反映。

第十二条 讯问录音录像的图像应当清晰稳定,话音应当清楚可辨,能够真实反映讯问现场的原貌,全面记录讯问过程,并同步显示日期和24小时制时间信息。

第十三条 在制作讯问笔录时,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进行概括,但涉及犯罪的时间、地点、作案手段、作案工具、被害人情况、主观心态等案件关键事实的,讯问笔录记载的内容应当与讯问录音录像资料记录的犯罪嫌疑人供述一致。

第十四条 讯问过程中,因存储介质空间不足、技术故障等客观原因导致不能录音录像的,应当中止讯问,并视情及时采取更换存储介质、排除故障、调换讯问室、更换移动录音录像设备等措施。

对于本规定第四条规定以外的案件,因案情紧急、排除中止情形所需时间过长等原因不宜中止讯问的,可以继续讯问。有关情况应当在讯问笔录中载明,并由犯罪嫌疑人签字确认。

第十五条 中止讯问的情形消失后继续讯问的,应当同时进行录音录像。侦查人员应当在录音录像开始后,口头说明中断的原因、起止时间等情况,在讯问笔录中载明并由犯罪嫌疑人签字确认。

第三章 资料管理和使用

第十六条 办案部门应当指定办案人员以外的人员保管讯问录音录像资料,不得由办案人员自行保管。讯问录音录像资料的保管条件应当符合公安声像档案管理有关规定,保密要求应当与本案讯问笔录一致。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讯问录音录像资料实行信息化管理,并与执法办案信息系统关联。

案件侦查终结后,应当将讯问录音录像资料和案件卷宗一并移交档案管理部门保管。

第十七条 讯问录音录像资料应当刻录光盘保存或者利用磁盘等存储设备存储。

刻录光盘保存的,应当制作一式两份,在光盘标签或者封套上标明制作单位、制作人、制作时间、被讯问人、案件名称及案件编号,一份装袋密封作为正本,一份作为副本。对一起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多次讯问的,可以将多次讯问的录音录像资料刻录在同一张光盘内。刻录完成后,办案人员应当在24小时内将光盘移交保管人员,保管人员应当登记入册并与办案人员共同签名。

利用磁盘等存储设备存储的,应当在讯问结束后立即上传到专门的存储设备中,并制作数据备份;必要时,可以转录为光盘。

第十八条 刑事诉讼过程中,除因副本光盘损坏、灭失需要重新复制,或者对副本光盘的真实性存在疑问需要查阅外,不得启封正本光盘。确需调取正本光盘的,应当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使用完毕后应当及时重新封存。

第十九条 公安机关办案和案件审核、执法监督、核查信访投诉等工作需要使用讯问录音录像资料的,可以调取副本光盘或者通过信息系统调阅。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调取讯问录音录像资料的,办案部门应当在三日内将副本光盘移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利用磁盘等存储设备存储的,应当转录为光盘后移交。

第二十条 调取光盘时,保管人员应当在专门的登记册上登记调取人员、时间、事由、预计使用时间、审批人等事项,并由调取人员和保管人员共同签字。

对调取、使用的光盘,有关单位应当妥善保管,并在使用完毕后及时交还保管人员。

调取人归还光盘时,保管人员应当进行检查、核对,有损毁、调换、灭失等情况的,应当如实记录,并报告办案部门负责人。

第二十一条通过信息系统调阅讯问录音录像资料的,应当综合考虑部门职责、岗位性质、工作职权等因素,严格限定使用权限,严格落实管理制度。

第四章 监督与责任

第二十二条讯问录音录像工作和讯问录音录像资料的管理使用情况,应当纳入所在单位案件审核和执法质量考评范围。

对本规定第四条规定的案件,办案部门在报送审核时应当同时提交讯问录音录像资料。审核部门应当重点审查是否存在以下情形:

(一)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二)未在讯问室讯问犯罪嫌疑人;

(三)未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四)讯问笔录记载的起止时间与讯问录音录像资料反映的起止时间不一致;

(五)讯问笔录与讯问录音录像资料内容严重不符。

对本规定第四条规定以外的案件,存在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嫌疑的,审核部门应当对讯问录音录像资料进行审查。

第二十三条 审核部门发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将犯罪嫌疑人供述作为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依据:

(一)存在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一项情形的;

(二)存在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二项至第五项情形而未进行补正、解释,或者经补正、解释后仍不能有效证明讯问过程合法性的。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本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根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一)未对本规定第四条规定的案件讯问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导致有关证据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排除的;

(二)讯问笔录与讯问录音录像资料内容严重不符,影响证据效力的;

(三)对讯问录音录像资料进行剪接、删改的;

(四)未按规定保管,致使讯问录音录像资料毁损、灭失、泄露的;

(五)私自或者违规调取、使用、披露讯问录音录像资料,影响案件办理或者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

(六)其他违反本规定,应当追究责任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需要对询问被害人、证人过程进行录音录像的,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六条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需要对询问违法嫌疑人、被侵害人、证人过程进行录音录像的,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各地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上一级公安机关备案。

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第二项规定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回有下列情答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5)刑事诉讼法十八细则规定二项细则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

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二项

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二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6)刑事诉讼法十八细则规定二项细则扩展阅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逮捕的时候,应当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第八十四条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

(一)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通缉在案的;

(三)越狱逃跑的;

(四)正在被追捕的。

第八十五条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第八十六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第八十七条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写出提请批准逮捕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必要的时候,人民检察院可以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

⑺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证人保护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六十四条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

(四)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第六十五条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司法机关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单位的证人作证,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7)刑事诉讼法十八细则规定二项细则扩展阅读:

实施案例:

西夏法院建成银川市 首个“隐身”证人作证室

2018年11月28日,记者从银川市西夏区法院获悉,该院积极探索证人出庭作证保护机制,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成银川市首家“隐身”证人作证室,有效保护刑事案件庭审证人、鉴定人、侦察人员出庭作证时的身份信息安全,打消了出庭作证人员的疑惑和顾虑,有效促进和激励了证人出庭作证。

证人作证室位于刑事法庭南侧,与法庭一墙之隔,将证人与法庭在物理空间上完全隔开,证人可以通过作证室内的庭审现场视频清晰地看到庭审全过程,并与审判人员、公诉人、辩护人及被告人进行“隔空对话”。

庭审现场除法官之外的其他人面前呈现的是经过马赛克处理的证人图像,经过人声变音系统处理过的声音。此举使得证人在自身得到保护的同时,进一步还原案件真相,真正做到诉讼证据质证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

除此之外,西夏法院通过细化规则提高证人出庭的可操作性,合理确定并逐步扩大应当出庭作证的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范围,要求关键证人“应出尽出”。在送达出庭通知书时耐心细致的进行解释和说明,并根据规定给予人身保护,打消证人出庭的思想顾虑,缓解其紧张情绪。

今后,西夏法院将进一步完善证人出庭保护机制,促进证人保护机制的人性化、常态化运行,逐步提高证人出庭作证率,将庭审实质化改革工作推向深入。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华兴时报-西夏法院建成银川市 首个“隐身”证人作证室

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2款

第十八条 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贪污贿赂犯罪,国专家工作人员的渎属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第二款就是检察院立案侦查的。

⑼ 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第三章
回避

第二十八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内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容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第二十九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违反前款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第三十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第三十一条 本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的规定也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

热点内容
新婚姻法司法解释四全文 发布:2025-09-24 21:26:38 浏览:372
婚姻法司法解释房产 发布:2025-09-24 21:19:48 浏览:748
寿光法院庭长 发布:2025-09-24 21:07:18 浏览:254
挂乳房刑法 发布:2025-09-24 21:06:48 浏览:240
云南省女职工保护条例 发布:2025-09-24 21:06:30 浏览:406
法治示范乡镇 发布:2025-09-24 21:00:22 浏览:582
2017cpa经济法试题第一套 发布:2025-09-24 20:53:21 浏览:442
劳动法pdf爱问 发布:2025-09-24 20:51:20 浏览:876
魔法学院类小说 发布:2025-09-24 20:35:28 浏览:472
黄石知名律师 发布:2025-09-24 20:35:25 浏览: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