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规能影响合同的效力吗
关于你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焦点:
一、关于建设部规章可否作为合同效力判断依据的问题
合同法司法解释(一)第四条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
因此,建设部的部门规章不能作为判断合同效力的依据。
二、关于你所述合同效力的问题
从你所述的事实中,可能涉及三个问题:
第一,合同法第五十四条所述的“因重大误解订立或在订立合同、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你母亲可以主张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要求撤销合同;
第二,合同法第五十二条(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无效。建议你在重审的阶段申请司法鉴定,鉴定你妈签名的合同形成时间(可能会有一定鉴定费用),03年的合同和98年的合同相差5年应该还是能鉴定出来的。如果能证明形成与03年,说明双方当事人有串通事实,可以主张合同无效。
第三,合同法第五十一条 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即法院有可能认定98年的合同处于未生效状态,当你爸取得房产证后,合同生效。而你妈又对合同签字。这是非常对你不利的认定。
三、建议你的诉讼策略:
1、申请做合同形成时间的司法鉴定。原因如上,不再累赘。
2、主张你妈签名的合同是显示公平或重大误解,主张撤销合同;或以上述第一点司法鉴定的结论,说是受你爸欺诈。
3、尽量出一个这个房子是你家唯一住房的证据。售出该房后你妈将无家可归。用社会效果打动法官。
4、庭审时,你妈亲自出席,说明利害,做好无房的凄惨表述,争取以情动人。
其实现在法院判案,有时候是先以社会效果做判断,然后回头找法律依据的,所以,尽量争取达到上述效果。现在社会讲和谐,可以多从这个角度考虑和切入。
② 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都无效吗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了致合同无效的几种情况,其中第(五)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范的,合同无效。实践中,如何适用该法条来判定合同的效力?
首先,只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才无效。如果仅是违反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不能必然导致合同无效。
这里的“法律”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并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制定并颁布的条例等行政规范。“地方性法规”是地方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及地方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如国务院建设部颁布的《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未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不得出租。那么,出租人尚未取得产权证而与承租人缔结了房屋租赁合同,该合同是否导致无效?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是行政规章,行政规章不是判定合同有效无效的法律文件。
其次,只有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中的强行性规范,才会导致合同无效,那么何谓“强行性规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规定,导致合同无效的“强行性规范”,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即法律及行政法规明确规定违反了这些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的规范,或者是法律及行政法规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违反这些禁止性规范后将导致合同无效,但如果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范。
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出卖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与买受人订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认定为无效。最高院的司法解释是对法律的解释,效力相当于法律,该条直接规定了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而签订的预售合同是无效的,即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相对的是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即法律及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违反了这些禁止性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违反这些禁止性规定也不会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但会损害当事人利益的规范。
比如我国《民法通则》第四十九条规定,法人不得超过经营范围对外缔结合同。该条规范即为管理性强制性规定,法人超过其经营范围缔结的合同并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
所以判定一个合同是否无效,不仅要看其合同条款违反的法律属于哪个效力等级,还要看违反的法律条款是否属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而不能以一个简单的是否违反法律规定的标准去认定合同的效力。
③ 影响合同效力和内容的强制性规定有哪些
一、何谓“强制性规定”。合同法中的“强制性规定”,各专业学者原认为应当包括效力性强制规定和管理性强制规定。但从最高人民法院上述司法解释出台后,将“管理性强制性规定”从强制性规定中剔除。据此,我们可以做如下理解:1、强制性规定仅指法律、行政法规中具有某种情节明确规定合同无效的条款。规章与地方法规的规定内容不在此列。2、强制性规定仅指效力性强制规定。原各家理论上的“管理性强制规定”已不在认定合同无效之列。3、合同中有违反效力性强制规定的内容,人民法院当然依法认定合同无效;违反管理性强制规定的,人民法院一般不认定无效,而是根据具体情形做出处理,确定其效力。二、效力性强制规定的表现形式在法律(包括司法解释)和行政法规中,合同具有某种情节即明确规定“合同无效”的条款。当合同具备了该情节后人民法院当然认定为无效合同。例1、法律规定效力性强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三十九条:“规划条件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对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批准用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撤销有关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应当及时退回;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例2、司法解释规定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出卖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与买受人订立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认定无效。”例3、行政法规规定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超出业务范围管理权利人的权利的,由国务院著作权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其与使用者订立的许可使用合同无效;给权利人、使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三、管理性强制规定的表现形式管理性禁止性规定禁止的往往是市场准入的主体、时间和地点问题,它与合同行为无关,相应的合同行为本身依然为法律所允许。还有禁止性规定禁止的是合同的履行行为,合同本身依然有效,不能履行所要承担的是违约责任等等,这在直面上看也是违法的。例1、法律规定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九条:“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转让房地产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责令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如果合同违反了上述法律中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并不认定合同无效,而是被处罚。例2、行政法规规定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第六条 “ 经营基础电信业务(无线寻呼业务除外)的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的外方投资者在企业中的出资比例,最终不得超过49%。”第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六条规定的,由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吊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并由原颁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的商务主管部门撤销其《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如果合同违反了上述行政法规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并不认定合同无效,而是违法者被处罚。 四、效力性强制规定和管理性强制规定划分的意义只有合同违反效力性强制规定才会认定合同无效,无效的合同自从订立的一开始就无效,而违反管理性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往往是对违法的一方给予某种处罚或者责令做出某种行为,人民法院一般不会宣告合同无效。体现出了鼓励交易和尊重当事人在私法领域意思自治的宝贵精神!
④ 违反部门规章的合同,效力如何
不能。根据合同法52条,只是符合这5条规定的合同是无效的。第五条中的法律,法规是指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法律、行政法规中的规定人们不得为某些行为或者必须为某些行为。法律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颁布的法规。
⑤ 什么样的合同有法律效力
符合下列要件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应:合同主体具有缔约能力,即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缔约的意思表示真实;以及合同的条款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⑥ 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导致合同无效的理解
法律对行为来的规定主要有两源个方面,一是权利,二是义务。不过法律权利的规定不是太明文化的,一般认为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就是权利, 是行为人可以作为的或不作为的。而义务方面,则是法律明文规定不能去做的,你去做了,那就是违反了它的强制性规定。就是劳动法中规定法定节假日加班付三倍工资,这是一个强制性的规定。如果合同中规定只支付一倍的工资,当属无效。
当然,合同的无效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部分无效,二、全部无效。一般情况下,如果合同中的重要部分,如合同中的当事人,合同标的,等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那合同就无效了。类如,一个买卖合同,是谈的关于买卖毒品的事,因为其标的物是毒品,违反国家刑法,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所以合同全部无效。而部分无效的情况,像在借款合同中,如双方约定的利率高于银行利率的四倍,如果借款人不认,则在法律上这个利率也就是无效的,应当将其变为四倍或以内。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见解,不妥之处望指正。
⑦ 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合同无效,是否包括违反部门规章强制性规定
行政处罚有一个来原则叫一事不再罚,源对于一次违法行为,只能处罚一次,存在继续状态违法的,考虑该状态继续的主客观因素,如果是客观不能停止违法,那么对该继续违法状态就不能进行处罚;如果说是能改正而主观上为了经济利益或者其了原因,那么就可以再次进行处罚,
⑧ 如何理解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
《合同法抄》第52条规定,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此处强制性规定应作“效力性强制规定”理解,也就是说,并非所有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都无效。
此处的合同无效并不导致整个合同无效,只是合同中涉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部分无效。
根据最高法《合同法解释一》第4条,法律和行政法规应理解为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和国务院制定的性质法规,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不会导致合同无效。
⑨ 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
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是人们应当服从法律规定的行为。合同发生法律效力是指该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因而受到法律的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