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的格式

民事诉讼法的格式

发布时间: 2021-11-29 14:49:37

A. 民事诉讼状的格式是怎样的呢

按相关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格式的相关法律规定: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B. 起诉状的格式

1、格式:

2、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0条的规定,起诉状应当写明以下事项:

第一,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应按原告﹑被告分别列出,原告无诉讼行为能力而由法定代表人起诉,或者由委托诉讼代理人代理诉讼的,应在原告之后说明或诉讼代理人的姓名﹑性别﹑民族﹑职务﹑工作单位和住所。

第二,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这部分是起诉状的主要内容。诉讼请求必须具体﹑明确,该写的一定要写,因为其事关法院审查的范围。但千万不可不加思考地乱要求,如果无相应的证据来支持你的主张,势必遭到败诉的后果,通常还会因此而向法院支付相应的诉讼费。关于事实与理由部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要求内容真实详尽,理由充分,切不可不着边际洋洋洒洒上万言却未及案件的核心要害。

第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案件事实是否存在,需要证据证明。《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原告的举证责任。因此,原告在书写起诉状时,对提出的诉讼请求和提出这种请求的理由都应该提供证据证明。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其他证据,若系证人证言,须注明证人姓名和住所,以备人民法院查对证言和通知其出庭作证。

C. 民事诉讼格式(很急)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范文
民事起诉状
原 告:杨某,男,1963年6月12日出生,现住某市甲区某街道12组97 号.
被告人:李某,男,1954年3月12日出生,现住某市乙区某街道18组12号.
诉讼请求:
1、李某返还杨某欠款18000元人民币;
2、诉讼费XX元由李某承担。
事实与理由:
2004年4月1日,李某因经营资金紧张向杨某借款18000元用于周转,写下借条并约定6个月后一次还清欠款,利息按照银行利息支付。到期后,李某以没钱为由拒绝归还。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
1、李某所写欠条一张。
2、见证人王某,某市甲区某街道司法所长。
此致
某市某区人民法院
附:本诉状副本1份
起诉人 杨某
2006年3月5日

D. 民事诉讼法证据形式有哪些

一,什么是民事诉讼证据?

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材料。

1. 客观性

作为民事证据的事实材料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作为证据事实,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以真实而非虚无的、客观而非想象的面目出现于客观世界,且能够为人所认识和理解。

2. 关联性

指民事证据必须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这种事实材料所表现出来的关联性一般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1). 直接的联系,如事实材料所反映出来的事实本身就是待证事实的一部分;

2). 间接的联系,如事实材料所反映出来的事实能够间接证明某一待证事实成立。

3. 合法性

作为民事案件定案依据的事实材料必须符合法定的存在形式,并且其获得、提供、审查、保全、认证、质证等证据的适用过程和程序也必须是合乎法律规定的。

二,民事诉讼法证据形式有哪些?

根据民事诉讼法律规定的民事诉讼证据的表现形式为标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电子数据、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八种。

1.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的证据。

2. 物证是指以其存在的形状、质量、规格、特征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3. 视听资料,是指利用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储存的资料和数据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

4. 证人是指知晓案件事实并应当事人的要求和法院的传唤到法庭作证的人,证人就案件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称为证人证言。

5. 当事人陈述是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就与本案有关的事实,向法院所作的陈述。

6. 鉴定人是指那些接受聘请或指派凭借自己的专门知识对案件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并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结论的人。

7. 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诉讼过程中,为了查明一定的事实,对与案件争议有关的现场、物品或物体亲自进行或指定有关人员进行查验、拍照、测量的行为。对于查验的情况与结果制成的笔录叫勘验笔录。

8. 电子数据是指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

E. 民事上诉状的格式是什么样的

民事上诉状格式
上诉人(一审原告/被告)(单位写明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职务,自然人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职业、服务处所、住所地、居住地、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
被上诉人(写法同上)
一审第三人(写法同上)
上诉人因一案,不服年月日收到判决/裁定书的人民法院()字第号民事判决/裁定,提起上诉。上诉的请求和理由如下:
上诉请求
1.撤销人民法院()字第号民事判决/裁定;
2.改判……;
3.两审诉讼费用均由被上诉人负担。
上诉理由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选择)
一、原裁判适用法律错误。……
二、原裁判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三、原裁判违反法定程序,或者审判人员收受贿赂,影响案件正确裁判。……
综上所述,……特依《民事诉讼法》第147条的规定,提起上诉,请予改判,是为公允。
此致
××人民法院
上诉人
年月日
纵横法律网-广东德城律师事务所-贵铸律师

F. 起诉状格式是怎样的

正确的起诉状的格式是先写标题;然后写明原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身份信息;再写明原告的诉求、事实和理由;之后写明证据的名称、来源;最后签字,并填写日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G. 民事诉讼上诉状的格式

上诉人(原审诉讼地位):×××,男/女,××××年××月××日出生,×族,……(写明工作单位和职务或者职业),住……。联系方式:……。
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
委托诉讼代理人:×××,……。
被上诉人(原审诉讼地位):×××,……。
……
(以上写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姓名或者名称等基本信息)
上诉人×××因与被上诉人×××……(写明案由)一案,不服××××人民法院××××年××月××日作出的(××××)……民初……号驳回管辖权异议裁定,现提起上诉。
上诉请求:
1、撤销××××人民法院(××××)……民初……号驳回管辖权异议民事裁定书;
2、本案移送××××人民法院处理。
上诉理由:
……(写明不服驳回管辖权异议裁定的事实和理由)。
此致
××××人民法院
附:本上诉状副本×份
上诉人(签名或者盖章)
××××年××月××日
【说明】
1、本样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二款、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二款、第一百六十五条、第一百六十六条、第二百六十九条制定,供被告对第一审人民法院驳回管辖权异议裁定不服提起上诉用。
2、当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写明名称住所。另起一行写明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及其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3、当事人对驳回管辖权异议上诉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三十日内提起上诉。
4、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

H. 民事诉讼的举证格式

写证据目录,写明证据名称,证据来源,证明对象。

热点内容
口头作证是否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8 06:53:56 浏览:957
英国经济法硕士 发布:2025-09-18 06:38:21 浏览:396
法律法规审查 发布:2025-09-18 06:38:14 浏览:140
垄断犯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8 06:37:39 浏览:65
贵阳最好的律师是哪家 发布:2025-09-18 06:28:40 浏览:649
移民法律援助站的作用 发布:2025-09-18 06:23:31 浏览:674
2015劳动法保护怀孕员工 发布:2025-09-18 06:22:49 浏览:527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条例 发布:2025-09-18 06:18:30 浏览:754
宁德市劳动法请病假规定 发布:2025-09-18 06:06:10 浏览:797
上海政法学院宾馆 发布:2025-09-18 06:05:34 浏览: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