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关于方下落不明

民事诉讼法关于方下落不明

发布时间: 2021-12-20 04:41:03

Ⅰ 关于诉讼时被告下落不明的问题。 法院非得说必须出具下落不明证明才

法院的说法明显不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和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信息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发出公告日期以最后张贴或者刊登的日期为准。对公告送达方式有特殊要求的,应当按要求的方式进行。公告期满,即视为送达。
人民法院在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的,应当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张贴过程。
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Ⅱ 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失踪)怎么起诉离婚

您好,可以有两种方式。
1、直接起诉离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起诉至人民法院,只要求离婚,不申请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踪或死亡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下落不明人用公告送达诉讼文书。”根据上述规定,法院对下落不明的人可以采取公告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用本节规定的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2、可以对下落不明人申请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以达到解除婚姻关系的目的。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二十条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时间从战争结束之日起计算。”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宣告失踪案件后,应当发出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公告期为3个月,公告期满仍无音讯的,人民法院做出宣告失踪的判决。夫妻中的一方被宣告为失踪人后,另一方再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的,按照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四款规定:“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所以,对被宣告失踪人提起的离婚诉讼,法院一般都准予离婚。

Ⅲ 到对方所在地起诉对方离婚的,但是由于对方下落不明对方法院为什么把案子转到原告法院

到被告方法院起诉是为了审理更方便,执行起来更容易,对方下落不明,特别是离婚案件主要是走法定程序情况下,转到原告法院是为了减少原告诉讼成本和诉累,这是方便原告而为之的便民措施,是恰当的。

Ⅳ 离婚案件中被告方下落不明该怎么办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一方提起离婚,只要被告下落不明,就可在原告所在地提起离婚之诉。但对于“被告下落不明”的界定,在具体案件的处理中,所采取的证明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一方亲戚或双方亲戚,包括父母所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

2、原、被告所居住的村委会或居委会所出具的证明;

3、地方派出所出具的证明;被告单位出具的证明。对派出所和村(居)委会的证明,因基层组织与被告的居住、生活最为紧密,有能力获知被告的去向,且无个人情感因素,对其证明的效力,可以相信。

Ⅳ 必须到庭的当事人下落不明怎么处理

1、可以公告送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2、可以缺席判决。 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决。 3、判决后如果对方一直不出现,在2年后你可以以利害关系人的身份向人民法院提起宣告对方失踪的民事诉讼。在人民法院宣告对方失踪后,你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方的财产管理人,获取判决给你的财产。

Ⅵ 民诉法公告送达中的“下落不明”该如何认定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公告送达制度在连接程序法与实体法、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采用公告送达时对“下落不明”的认定存在主观随意性大、缺乏严谨的操作规范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受送达人的诉讼权利。笔者统计,郑州市检察机关办理的民事申诉案件中,因受送达人“下落不明”采取公告送达方式,从而缺席判决导致当事人申诉的案件逐年上升,2010年有6件,2011年至今有9件。为此,如何完善“下落不明”的相关规定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目前,我国关于“下落不明”的法律规范,仅有《民法通则若干意见》中有所涉及:“下落不明”是指公民离开最后住所地没有音讯的状况。由于此规定较为笼统和粗略,实践操作性较差,导致法官在公告送达时不知该如何认定受送达人系“下落不明”。在送达实践中,法官有时仅凭一方当事人提供的受送达人地址和联系方式,或以一两次电话联系不上受送达人,或以一两封信件被退回即认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继而启动公告送达程序。实践证明,因下落不明而采用公告送达方式,受送达人到庭参加诉讼的概率几乎为零,导致受送达人的诉讼权利被剥夺。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认定受送达人系“下落不明”: 一、“下落不明”的申请主体。由于一方当事人出于利己原则考量,他们往往想让自己在诉讼中占据有利地位,表现在故意提供对方当事人虚假的错误的地址或联系方式,使法院无法联系上受送达人而认定为下落不明,进而采用公告送达,导致缺席判决。为保障受送达人的合法权益,下落不明的事实一般应由当事人负举证责任。民诉法规定的起诉条件就要求原告在起诉时,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应当提供被告确定无误的送达地址或其他联系方式。因此,对下落不明的事实应当由当事人负举证责任,当事人因客观原因无法调查取证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相关证据。 二、“下落不明”的适用条件。由于目前我国没有下落不明方面的详备立法,我们可以借鉴较为成熟的宣告失踪制度。即下落不明的适用条件是受送达人失去音讯达到一定期限(参照宣告失踪规定三个月为宜),由当事人向受送达方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书应当写明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的事实、时间和请求,并附有公民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居(村)委会或其所在单位出具的离开住所、不知下落、无法代收或转交有关诉讼文书的证明;对法人进行公告的,应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其行政主管部门出具无人经营、负责人不知下落、无法通过其他方法送达或转交诉讼文书的证明。 三、“下落不明”的审查主体。应由人民法院审查受送达人是否系“下落不明”。建议采用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的方式。形式审查主要审查当事人提供的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的书面证明材料是否符合下落不明的适用条件,证明材料除了内容外还应包含有关单位的公章、证明主体、落款日期三个方面;承办法官在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形式审查之后,觉得有必要时亦可进行实质审查,主要是对受送达人的近亲属和邻居进行调查询问,以确定受送人是否真正系下落不明。另外,还必须在卷宗中将采用公告送达的原因和经过记载明确,用于显示符合适用公告送达条件及适用公告送达方式的经过。

Ⅶ 离婚案件中被告方下落不明该怎么办

在日益增多的离婚案件中,被告下落不明情形的存在,使得法官无法与当事人接触,也就难以判断夫妻感情是否已经破裂,一旦处理不慎会导致矛盾更加突出。为更好地处理该类纠纷,笔者结合司法实践,从诉讼流程上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管辖权的确定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一方提起离婚,只要被告下落不明,就可在原告所在地提起离婚之诉。但对于
被告下落不明
的界定,法律既未规定相应的适用条件,也未规定确认下落不明
的部门,在具体案件的处理中,所采取的证明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方亲戚或双方亲戚,包括父母所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原、被告所居住的村委会或居委会所出具的证明;地方派出所出具的证明;被告单位出具的证明。对于这些证明的采纳,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亲戚及父母的证明因个人情感因素较多,容易存有私心,不宜采纳;单位出具的证明,因单位与被告是工作关系,无法得知工作时间之外被告的去向,且被告可以选择单位工作,对其证明也不宜采纳;对派出所和村(居)委会的证明,因基层组织与被告的居住、生活最为紧密,有能力获知被告的去向,且无个人情感因素,对其证明的效力,可以相信。因此,在立案审查阶段,原告在所在地法院起诉离婚时,笔者建议必须要提供派出所或村(居)委会证明被告下落不明的材料才能受理。
二、应诉材料的送达
由于离婚案件的被告下落不明,正常采取的方式只有公告送达。但因婚姻案件的特殊性,笔者认为不能千篇一律地采取公告送达,应在公告送达之前,与被告的近亲属取得相应的联系,如果在本地,可以上门谈话;如果在外地,可以电话联系,也可以邮寄送达。如果被告的近亲属知道原告提起离婚诉讼后,既不接受应诉材料,又不通知原告参加诉讼,应当立刻进行公告送达。
关于离婚案件公告送达的方式,通常采取的是当地张贴公告和报纸公告。笔者认为采取当地张贴公告比较适宜,理由是:一是当地知道被告下落的群众,可以及时通知被告;二是原告的离婚诉讼可以在群众中引起反响,法官可能接收到有利于被告的信息,有利于案件的公正判决;三是当地张贴公告能够减少时间,减少程序,节省资源。但对于下落不明一方是外地人的,通过报纸公告和当地张贴公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更有利于保护被告的权利。
三、案件的判决
《婚姻法》准予离婚所确定的原则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笔者认为作为配偶的一方应当知道另一方的去向,如果不让对方知道自己在何处,夫妻之间的各项义务也就无法履行,夫妻关系形同虚设,更谈不上有何夫妻感情。故而该类案件只要能确定被告下落不明时间在一年以上,笔者建议应当准予离婚。如果下落不明的一方是外地人,经邮寄户籍所在地亦无人接收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户籍登记中有很多空挂户
,仅依据户籍登记确定公告送达,很可能会导致当事人失去举证的权利。因此对该类案件第一次诉讼,判决不准离婚为宜。

Ⅷ 如何理解民诉法八十四条中的“下落不明”

如何理解民诉法八十四条中的“下落不明”——

《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
(一)“下落不明”是公告送达的前提和唯一条件
(二)“下落不明”是被告在某一时段或诉讼节点期间“去向不明”,而不是必然的“失踪”。当然经过人民法院宣告失踪,则必然为“下落不明”。但离婚案件,一方下落不明,无需却要经过宣告失踪这个前置程序。
(三)被告“下落不明”的举证责任在于原告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原告提供被告下落不明的证据与否,法院下乡调查被告的父母等证人的程序是不可缺少的。没有这个程序,法官就不能认定被告下落不明。
(四)“下落不明”必须在被告不知去向至少两年后才能认定。
(五)离婚案件中几种下落不明的情形
第一种:原告举出了被告所在单位、村委会、居委会的证明,但不知被告电话号码;经人民法院调查被告的父母也是一问三不知(大多数情况下明知但不告诉法官)。人民法院就可认定被告的下落不明。
第二种:原告举出了被告所在单位、村委会、居委会的证明,并知道被告的电话号码;经法院调查被告的父母,也是一问三不知。
第三种:原告不能提供被告所在单位或村委会、居委会的证明,也不知被告的电话号码,法官亦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调查被告的父母、单位领导、村主任等证人,以查明被告的下落,如仍然对被告信息一无所知,亦可认定被告下落不明。
第四种:原告不能提供被告所在单位或村委会、居委会的证明,也不知被告的电话号码,被告的父母或亡或傻,或也下落不明。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即使调查也无法获得被告的基本信息,所以不能草率认定被告下落不明。
第五种:被告的户口所在地、出生地为别省别县,与本地原告结婚,户口也没有迁移,结婚生活时间较短,被告就不知去向。此种情况,让原告提供证据确有困难;而法院调查,因路途遥远,浪费时间和资源,实属不易。这种情形怎么办?一般情况下,被告重新回到出生地的情形居多。人民法院可将案件移送被告出生地人民法院审理(根据民诉法管辖的规定)。

Ⅸ 被告下落不明或者不出庭怎么办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公告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卷宗中记明原因和经过。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8条: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上刊登公告;对公告方式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要求的方式进行公告,公告期满,即视为送达。因此,如果在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可以对被告适用公告送达,公告送达之后,如被告仍未出席法庭,法院可以缺席审理

热点内容
公司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发布:2025-09-14 18:47:22 浏览:637
民法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发布:2025-09-14 18:34:48 浏览:557
刑法案撤案 发布:2025-09-14 18:27:44 浏览:596
民商法考试案例 发布:2025-09-14 18:08:54 浏览:177
在劳动合同法第九条 发布:2025-09-14 18:06:47 浏览:177
法官法的重要法条 发布:2025-09-14 18:05:04 浏览:321
刺字的刑法 发布:2025-09-14 18:03:37 浏览:706
传统道德的内涵 发布:2025-09-14 18:03:27 浏览:62
郑州法院招聘信息 发布:2025-09-14 17:53:12 浏览:476
民商法不足 发布:2025-09-14 17:53:09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