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司龄假劳动法

司龄假劳动法

发布时间: 2021-12-28 15:12:20

㈠ 年休假是根据工龄计算还是单位工作时间

年休假是根据工龄计算的。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职工带薪年假天数与其自身的工龄挂钩:

1、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法定带薪年休假5天;

2、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法定带薪年休假10天;

3、已满20年的,法定带薪年休假15天。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1、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2、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3、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4、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5、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拓展资料:

年休假,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工作满一定的工作年限后,每年享有的保留工作带薪连续休假。年休假包括基本年休假和补加年休假。具体时间由国家根据不同的I种和劳动的繁重程度分别规定。

㈡ 职工年休假是怎么规定的是按工龄还是按本单位工作年限

职工年休假是依照工龄核算的,不是依照本单位工作年限。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2)司龄假劳动法扩展阅读

1.“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没有限定必须是同一单位,因此,既包括职工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情形,也包括职工在不同单位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情形。

2.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3.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假。对职工应休未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㈢ 关于司龄不到一年能不能休年假的问题

1、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简称年休假);

2、职工累计工作版已满1年不权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㈣ 求与年休假有关的劳动法条例.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中国国务院12月7日举行的第198次常务会议已经通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该条例将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
(1)连续工作1年(或12个月)以上,是指在现就职业单位工作时间,还是包括前工作单位的累计工作时间?
人社部规定:“职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
人社部规定否定了一些用人单位用本单位“工龄”或“司龄”作为计算基础的错误做法。另外,规定中的“视同工作期间”指依法规定的时间如服役时间、兵团工作时间。
(2)新员工就职当年的年休假如何计算?
就《条例》规定而言,其内容相对粗糙。一方面,新员工主张当年即享受5天/10天/15天的全部年休假,对用人单位失之公平;另一方面,新员工在满12个月的工作年限期间,当年不享受年休假,对新员工也求之过苛。因此,人社部规定:“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3)年休假与法律规定的其它假期的关系是什么?
《条例》规定,法定假日、休息日假期不计入年休假。
人社部规定:依法享受的婚丧假、产假等不计入年休候。
(4)年休假与寒暑假、病假、事假的关系是什么?
人社部规定了实际休假天数“不足予补,多余予退”的原则。
(5)年休假的具体休假时间应如何安排?
人社部规定“本年度内休完”的一般原则。用人单位“统筹安排”、“不安排”、或“跨年度安排”,需符合生产或工作需要,并应考虑职工本人意愿或征得同意。
(6)未安排年休假或年休假天数不足的情况下,如何计算年休假工资?
人社部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本年度内对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按照其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用人单位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7)年休假日工资基数应当如何确定?
人社部规定:算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日工资收入按照职工本人的月工资除以月计薪天数(21.75天)进行折算。前款所称月工资是指职工在用人单位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12个月剔除加班工资后的月平均工资。在本用人单位工作时间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月份计算月平均工资。
(8)离职员工的年休假工资(或已休年休假)如何计算?
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
用人单位当年已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多于折算应休年休假的天数不再扣回。
(9)劳务派遣员工是否享受年休假?
人社部规定:劳务派遣单位的职工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条件的,享受年休假。
被派遣职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无工作期间由劳务派遣单位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的天数多于其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少于其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的,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应当协商安排补足被派遣职工年休假天数。
------------------------------------------------------------------------------------------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假工资报酬。

前款规定的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带薪年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带薪年假天数。

用人单位当年已安排职工年假的,多于折算应休年假的天数不再扣回。

请参考《企业职工带薪年假实施办法》

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一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2007年12月国务院施行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3条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5天。该《条例》第5条规定,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该《条例》第7条又规定,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单位还应当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对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由劳动部门、人事部门或者职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工信息管理制度,依法建立职工名册、工资表,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妥善保管涉及职工工作年限方面的原始凭证。用人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在当年安排职工年休假或者不能全部休完年休假的,经征求职工本人意见后,用人单位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或者补休未休完的部分年休假。

用人单位经征求职工本人意见后,不安排职工年休假或者不能全部休完年休假的,除正常工资收入外,应当按照职工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额外支付职工相当于其日工资收人2倍的年休假工资报酬。

职工因劳动合同期满或解除劳动关系离开单位时未享受年休假待遇的,用人单位可以将职工的劳动合同顺延至职工休完年休假,待职工休完年休假后办理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手续。

职工在不同单位之间不得重复享受年休假待遇。用人单位在终止、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时,应当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证明书中载明职工享受年休假的情况,并将一份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证明书存入职工档案。

经依法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不适用未休年休假需支付3倍工资的规定,但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工的工作量和工作业绩科学合理地确定职工的劳动报酬。实行年薪制的人员可以由用人单位依法申请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此外,非全日制用工不享受职工带薪年休假待遇。

㈤ 工龄与司龄的计算

本企业工龄(连续工龄)也就是所谓的司龄,是指工人、职员在本企业内连续工作的时间。根据你所在公司的规定来计算,有公司的司龄计算是从转为正式职工的那一天开始计算的。一般工龄包括连续工龄,能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同时就能计算为一般工龄;但一般工龄不一定就是连续工龄。你可以看看你们公司有没有相关的规定,或者看看签订的合同,有可能因为人事部是外聘的所以不作为正式职工,那么司龄也就不能按正式职工的待遇算起了。

㈥ 劳动法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工时制度有三种:标准工时制、综合工时制和不定时工时制。

根据《新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我国目前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这一标准工时制。有条件的企业应实行标准工时制。有些企业因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应保证劳动者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新劳动法》对工作时间、休息时间的相关规定

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条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1、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2、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1、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2、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3、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4、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5、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6、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1、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2、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3、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4、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

1、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2、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3、工作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注】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㈦ 现在劳动法关于工龄是怎么识定的

要看你用于什么地方?年休假是累计工龄,补偿,赔偿是司龄

㈧ 新的《劳动法》中工作年限如何计算

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按周年计算。在计算退职金、退休金时,按周年计算后剩余的月数,超过六个月的,按一年计算,六个月和不满六个月的按半年计算。工作人员在试用期间的工作时间,可以计算为工作年限。

如果是非因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的之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也就是一年四个月都算入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如果与原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并获得经济赔偿的,重新计算工作年限。两个公司的工作年限计算看是否是由于个人的原因。

一年又四个月、一年又六个月、两年都属于满一年不满十年的,年休假5天。

工作人员受过开除处分或刑事处分的,应当从重新参加工作之日起计算工作年限;但情节较轻,并且经过任免机关批准的,其受处分以前工作的时间,也可以合并计算工作年限。

(8)司龄假劳动法扩展阅读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九条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连续工作满10年的起始时间,应当自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计算,包括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工作年限。

第十条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㈨ 我2年司龄,病假公司只给30%的工资对不对啊我在北京工作.

不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资的80%就是合法的,前提是病假有相关的医院诊断证明和假条。

热点内容
在线学条例 发布:2025-07-08 14:31:27 浏览:97
企业负责人的法律责任追究 发布:2025-07-08 14:31:20 浏览:253
我国现行的六部行政法 发布:2025-07-08 14:30:21 浏览:754
重庆永川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7-08 14:29:41 浏览:380
劳动法2017浙江 发布:2025-07-08 14:29:40 浏览:798
道德经全文诵读在线视频 发布:2025-07-08 14:24:55 浏览:302
商法最难的部分 发布:2025-07-08 14:23:26 浏览:147
劳动法八十二几倍工资 发布:2025-07-08 14:19:12 浏览:103
正德刑法 发布:2025-07-08 14:00:37 浏览:518
奶粉串货有无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8 13:50:36 浏览: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