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的条件
㈠ 民事诉讼的立案条件有哪些
民事诉讼的立案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回织。
2、有明确的答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5、起诉状格式数量符合规定。(每增加一名被告,增加一份)
原告要解决的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多管他人闲事,知道要告谁,要求要具体(比如不光说要赔偿还得提出来想要多少),要明确某年某月某日发生过什么事,为什么要告别人,这件事得归法院管,还有就是到有管辖权的法院告,不要找错对方告。
(1)民事诉讼法的条件扩展阅读:
属于人民法院的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指提起的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财产关系或者人身关系的诉讼。
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是指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对该案有审判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向对纠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后,应当审查原告的起诉是否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不受理的裁定不服的,可 以提起上诉。
㈡ 根据民事诉讼法119条规定.起诉应符合那些条件
以下是起诉需要的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版条 起诉条件
起诉必须符权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形式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条 起诉状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㈢ 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告起诉时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版民、法人权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㈣ 民事诉讼的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㈤ 《民事诉讼法》对上诉的条件是如何规定的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根据这一规定,上诉必须符合以下4个条件:
必须是原案件的当事人提起上诉;
必须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的期限内提起上诉;
必须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必须提出上诉状。
㈥ 民事诉讼的起诉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民事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起诉应当提交的诉讼材料:
1、民事起诉状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1)当事人(包括原、被告)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写明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2)案由。
(3)诉讼请求(分项写明向法院起诉所要达到的目的)。
(4)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写明起诉或提出主张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包括证据情况和证人姓名及联系方式)。
(5)起诉状所递交的人民法院名称。
(6)起诉人签名、日期。
(7)起诉状用A4型纸,并按被告人数提交副本。
2、原告身份信息
如果原告为自然人提交身份证复印件。
如果原告为法人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法人身份证复印件(全部加盖公章)。
3、被告及第三人身份信息
如果被告为自然人提交身份证复印件或户籍信息。
如果被告为法人提供登记信息。
4、证据材料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证据,最好是能够配合起诉状所书写“事实与理由”进行排列。证据出示的顺序不同直接影响案件的定性。
(6)民事诉讼法的条件扩展阅读:
不同的案子诉讼时效期间是不一样的。一般是三年,有的是一年。
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民法通则》是这么规定的:
第一百三十六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民事起诉状
㈦ 民事诉讼法对委托人有什么条件
民事诉讼中代理人分为法定诉讼代理人和委托诉讼代理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内民事诉讼法》:容
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第五十九条 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侨居在国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从国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必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证明;没有使领馆的,由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证明,再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第三国使领馆证明,或者由当地的爱国华侨团体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