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如何规定扣除审限
⑴ 民事诉讼法一审审理期限是多久,审限还有哪些
一审审限
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3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6个月内回审结。
审结期限,是从立案的答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调解书送达之日止的期间,但公告期间、鉴定期间、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以及处理人民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期间不应计算在内。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9条的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民事诉讼法》第161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
(1)民事诉讼法如何规定扣除审限扩展阅读
第一百六十一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第一百六十二条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第一百六十三条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⑵ 我国民事诉讼法如何规定的审理期限
法律分析:我国民事诉讼法审理期限是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⑶ 扣除审限怎么回事影响开庭时间吗
扣除审理期限,是按照诉讼法的规定,出现相应的事由,将该事由发生、进展至结束的期限不记入案件审理期限,或者从案件审理期限中扣除。扣除审理期限,可能会影响原定的开庭时间,导致延期开庭。具体参照《民事诉讼法》、《蕞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民商事案件延长审限和延期开庭问题的规定》等。
⑷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申请伤残等级鉴定是否扣除审限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上,按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二、刑诉法第147规定: 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三、刑诉法第20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四、原则上,刑事与民事判决应当同时作出,只有在民事审理可能过份迟延时,可以先作出刑事判决,仍由同一法庭,再就民事部分作出判决。由在审理民事部分时,原则上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的,适用民事诉讼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4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审限,是指从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调解书送达之日止的期间,但公告期间、鉴定期间、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以及处理人民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期间不应计算在内。
⑸ 民事诉讼法管辖权异议计算审限吗
管辖权异议的时限不计入审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回国民事诉答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64、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的审限,是指从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调解书送达之日止的期间,但公告期间、鉴定期间、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以及处理人民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期间不应计算在内。
⑹ 民事诉讼法关于受理期限如何规定的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法关于受理期限七日内做出。双方因纠纷走司法诉讼程序时,法院受理后会在一定期限内审理裁决。如果当事人对法院裁决结果不满,认为其有误的,可以在规定时限内提出申诉,要求重新审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⑺ 民事诉讼法一审审理期限是多久,审限还有哪些规定
民事诉讼的审理期限,根据案件的情况,分为几种:一是适应普通程序审理的,期版限是六个月;二是权适应简易程序审理的,期限是三个月。
如果案件需要公告送达法律文书,需要鉴定、评估等,这些时间应当扣除。
如果案件必须以其他案件的审理结果作为依据,或者当事人死亡,案件会裁定中止审理。
⑻ 民事诉讼法76条顺延期限是指重新计算期限还是恢复被耽误的期限
(旧)民来事诉讼法76条,关于顺延期源限的规定,不是重新计算,所谓顺延,简单地讲,就是扣除中间正当理由耽误的时间。
一、【释义】
期间的顺延,是指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经过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期间从障碍消除后顺延。
需注意的是,如果本来期限已过,发生上述事由就不构成对期限的耽误。另外,当事人申请必须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最后,顺延并不是必然的,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形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可以决定顺延,也可以不予准许。
二、【关联法规】 正当理由耽误的情形
(旧)《最高法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0条
(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的立案期限,因起诉状内容欠缺令原告补正的,从补正后交人民法院的次日起算。由上级人民法院转交下级人民法院,或者由基层人民法院转交有关人民法庭受理的案件,从受诉人民法院或人民法庭收到起诉状的次日起算。
⑼ 民事诉讼法关于案件再审审理期限如何规定的
法律分析:对于再审,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案件的审理期限依据使用的程序确定,按照一审程序再审的适用一审普通程序的审限,按照二审程序再审的二审程序的审理期限。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零四条 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因当事人申请裁定再审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审理,但当事人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规定选择向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再审的案件,由本院再审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审,也可以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