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不准许撤诉的情形

民事诉讼法不准许撤诉的情形

发布时间: 2022-02-03 07:40:57

Ⅰ 民事诉讼法第145裁定原告撤诉的司法解释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并没有相关的司法解释版。所以,宣判前权,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具体情况,请当事人自行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核实。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五条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几条规定了关于申请撤回起诉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几条规定了关于申请撤回起诉的内容

一、《民事诉讼法》

(1)第一百二十四条 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五)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2)、第一百四十三条 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

(3)、第一百四十五条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4)第一百五十四条 裁定适用于下列范围:(五)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1)、66、在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权提出上诉。但该第三人在一审中无权对案件的管辖权提出异议,无权放弃、变更诉讼请求或者申请撤诉

(2)、143、原告应当预交而未预交案件受理费,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预交,通知后仍不预交或者申请减、缓、免未获人民法院批准而仍不预交的,裁定按自动撤诉处理。

(3)、144、当事人撤诉或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当事人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4)158、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如属原告方,可以比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的规定,按撤诉处理;如属被告方,可以比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缺席判决。

(5)159、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对该第三人比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的规定,按撤诉处理。

(6)160、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后,原告申请撤诉,人民法院在准许原告撤诉后,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作为另案原告,原案原告、被告作为另案被告,诉讼另行进行。

(7)161、当事人申请撤诉或者依法可以按撤诉处理的案件,如果当事人有违反法律的行为需要依法处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准撤诉或者不按撤诉处理。

(8)191、当事人在二审中达成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对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进行审查并制作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因和解而申请撤诉,经审查符合撤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Ⅲ 请问不准许撤诉的情形有哪些呢(附相关法律条文)

案件涉及到侵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法院就不准许撤诉。

一审判决宣告前,原告申请撤诉的,一般情形下,法院应当准许,但具有5种情形之一的,法院可不准许撤诉。
这5种情形分别是:民事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已经开庭审理且合议庭已经形成评议意见的,或适用简易程序裁判文书已经制作完毕只待宣判送达的;民事行政案件、侵权赔偿案件已经达成调解协议的;原告申请撤诉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原告滥行诉权或以败坏他人声誉为目的,恶意诉讼的;行政案件的原告迫于行政机关压力而申请撤诉或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且未做出实质性改变的。

二审法院应准予上诉人撤诉,从审判实践看,遇有下列情况,不宜准予撤回上诉:
1第二审人民法院经过审查,认为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应当予以纠正或发回重审的;
2发现上诉人为了规避法律而申请撤诉,如果同意上诉人撤回上诉,势必侵害被上诉人合法权益的;
3如果双方当事人均提起上诉,而仅有一方申请撤回上诉,二审人民法院应维护另一方当事人的上诉权利,不因一方当事人申请撤回上诉而终止诉讼;
4在第二审程序中,行政机关不得改变其原具体行政行为。上诉人如因行政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而申请撤回上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人民法院不准撤回上诉的裁定,只是驳回了上诉人的撤诉请求,不涉及实体问题,因此第二审程序仍将继续进行。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Ⅳ 撤诉时间限制的法律规定

1、从法律角度讲,撤诉是对自己诉讼权利的放弃,一般情况下,只要法院没有宣判,原告就可以申请撤回起诉。

2、但是,如果违法的案件,法院可能不会准予撤诉。或者在法庭辩论终结后申请撤诉的,如果被告不同意,法院也不会准予撤诉。

3、在一审中,原告在判决前随时可以提出撤诉,是否准许由法院决定,实践中各地法院对此的操作惯例并不相同。在二审中,有权撤诉的不是原告,而是上诉人,同理,是否准许,由法院决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三十八条 当事人申请撤诉或者依法可以按撤诉处理的案件,如果当事人有违反法律的行为需要依法处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准许撤诉或者不按撤诉处理。

法庭辩论终结后原告申请撤诉,被告不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不予准许。

第二百三十九条 人民法院准许本诉原告撤诉的,应当对反诉继续审理;被告申请撤回反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4)民事诉讼法不准许撤诉的情形扩展阅读:

当事人起诉后又撤诉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做有利于权利人的理解,符合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要求。

申请撤诉的条件:

1、申请人必须是原告、上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经原告特别授权的诉讼代理人也可以提出撤诉申请;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也可以提出撤诉申请。但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申请撤诉不影响原告和被告之间本诉的进行。

2、撤诉必须是原告自愿。申请撤诉是原告处分自己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行为,除非原告有明确的意思表示,任何人不得强迫原告申请撤诉,审判人员也不得以任何借口,动员原告申请撤诉。

3、撤诉必须合法。申请撤诉的时间必须是在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宣告判决之前;申请撤诉的人必须是有申请撤诉权的人;申请撤诉在实体上不得有规避法律的行为,不得违反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有损于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4、撤诉必须由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Ⅳ 撤诉的情形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适用意见》第144 条:“当事人撤诉或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当事人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时,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即示斯旨。

[3]一审法院判决宣告之前,原告向受诉法院为诉之撤回,因受诉法院尚未就原告所提之诉为裁判之意思表示,故尚难认一审程序中原告为撤诉行为于受诉法院裁判之权威有损。第二审程序中,第一审法院已就原被告间之权利争执为终局性判决,因原告之撤诉而使得该终局性判决失去拘束力(即判决宣告后,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更易之效力) 。苟原告撤诉后复又起诉,要难认其与受诉法院所为之判决之权威性无损。

[6]依《适用意见》第143 条、第158 条、第159 条,按撤诉处理于下列三种情形亦得适用之:其一,原告应当预交而未预交案件受理费,在受诉法院通知之期间内仍未预交或者申请减、缓、免未能获受诉法院批准而仍未预交;其二,原告无民事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经受诉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其三,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经受诉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依笔者之见,因无诉讼行为能力原告之法定代理人乃以原告之名义为诉讼行为,有独立请求权之第三人究其本质实乃作为参加之诉之原告为诉讼行为,故《适用意见》第158 条、第159 条所定之按撤诉处理尚未逸出民事诉讼法第129条之旨,殊无单独分析之必要。而《适用意见》第143 条认原告未预交案件受理费即由受诉法院裁定按自动撤诉处理则殊失允当。盖在逻辑上初难认原告起诉后,旋因未预交案件受理费即有撤诉之意思表示。依笔者之见,将原告预交案件受理费作为其所提之诉一外在成立条件似更为允洽。申言之,原告为诉之提起后,若于受诉法院指定之期限内预交了案件受理费,可认前此所提之诉成立要件之欠缺已予补正。若原告于受诉法院指定之期限内仍未预交案件受理费,自可认该诉成立要件之欠缺未能补正,得由受诉法院裁定驳回起诉。

[7]现行法上之按撤诉处理究其本质即谓受诉法院以裁定的方式赋予“原告未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两类行为与原告申请撤诉之行为相同之后果。故上开正文立论在逻辑上尚非不成立。

[8]依民事诉讼法第100 条及《适用意见》第112 条,负有赡养、抚育、扶养义务及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之被告,若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受诉法院得拘传其到庭,无缺席判决之适用。

Ⅵ 民事诉讼法:什么情况下,法院不允许当事人撤诉

《民事诉讼法》第131条第1款规定:“判决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内法院裁定。另外《最高人容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1条更加明确规定了:当事人申请撤诉或者依法可以按撤诉处理的案件,如果当事人有违反法律的行为需要依法处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准撤诉或者不按撤诉处理。

热点内容
劳动合同法全日制 发布:2025-08-23 11:38:08 浏览:920
文化道德教育 发布:2025-08-23 11:36:36 浏览:209
合同法第二百四十八条 发布:2025-08-23 11:32:26 浏览:642
hr法律顾问ppt 发布:2025-08-23 11:14:51 浏览:192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 发布:2025-08-23 11:11:23 浏览:362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发布:2025-08-23 11:04:37 浏览:422
古代女人刑法大全 发布:2025-08-23 11:01:55 浏览:710
商法合同法案例 发布:2025-08-23 11:00:35 浏览:980
赔偿款怎么给法院 发布:2025-08-23 10:13:31 浏览:113
新婚姻法关于彩礼女方如何维权 发布:2025-08-23 10:00:00 浏览: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