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刑事诉讼法的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刑事诉讼法的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发布时间: 2022-02-03 08:02:48

『壹』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

法律后果,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应承担相应的结果的部分,是法律规则对人们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的态度。该条文没有规定法律后果

『贰』 《刑事诉讼法》规定,严禁什么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刑法第32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利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叁』 新刑事诉讼法证据收集是怎样规定的

1.
严禁采用刑讯逼供、引诱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言词证据,应当对证人和被害人讲明作伪证和虚假陈述应负的法律责任,告知其有义务如实提供证据;
2.
应当及时收集言词证据,特别是对于年老、重病、重伤等人员,更应当及时收集;
3.
针对言词证据易变性、可塑性较大的特点,应当十分注意固定程序,对陈述要全面、如实地进行记录,并依法核对和签名,予以固定;
4.
审查、判断言词证据,应当特别注意陈述主体的个人情况,与案件的关系,感知、记忆、陈述的能力和条件,以及有无外界社会因素的影响等;

『肆』 简述《刑事诉讼法》中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范围的有关规定。

具体规定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六条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

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第五十七条 人民检察院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者发现侦查人员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对于确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提出纠正意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八条 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认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

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对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依法予以排除。申请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的,应当提供相关线索或者材料。

第五十九条 在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的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证明。

现有证据材料不能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请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也可以要求出庭说明情况。经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人员应当出庭。

第六十条 对于经过法庭审理,确认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对有关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4)刑事诉讼法的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扩展阅读:

非法证据的排除原则:

《五部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一条 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第二条 采取殴打、违法使用戒具等暴力方法或者变相肉刑的恶劣手段,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而违背意愿作出的供述,应当予以排除。

第三条 采用以暴力或者严重损害本人及其近亲属合法权益等进行威胁的方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而违背意愿作出的供述,应当予以排除。

第四条 采用非法拘禁等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

第五条 采用刑讯逼供方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供述,之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该刑讯逼供行为影响而作出的与该供述相同的重复性供述,应当一并排除,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侦查期间,根据控告、举报或者自己发现等,侦查机关确认或者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而更换侦查人员,其他侦查人员再次讯问时告知诉讼权利和认罪的法律后果,犯罪嫌疑人自愿供述的;

(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和审判期间,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讯问时告知诉讼权利和认罪的法律后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供述的。

第六条 采用暴力、威胁以及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第七条 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有关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伍』 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能用吗

法律分析:根据法理学理论,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是不能作为证据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二条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

『陆』 刑事诉讼法非法言词证据

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直接关系到刑事审判实践中证据合法性的认定。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在立足当今我国司法现状的前提下,借鉴域外法治国家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制定出适合我国自身需要的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范围。
违反程序收集的言词证据予以“强制排除”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以下简称《刑诉法解释》)作出了相应规定:一定情形下因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的获取违反法定取证程序,予以“强制排除”。《刑诉法解释》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犯罪嫌疑人承认笔录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的要求将“没有经被告人核对确认”的询问笔录作为非法证据。一方面,从法理上看是为了确保犯罪嫌疑人核对过该笔录并且记录的事实与其供述的无异,保证该笔录的客观真实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办案人员虚假作出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笔录,造成错误追究的冤案错案。聋哑人或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犯罪嫌疑人若没有翻译人员的协助就无法接受办案人员的讯问,也就无法作出供述和辩解,在这种情形下作出的询问笔录的客观真实性自然会受到质疑。为上述人员提供翻译等辅助人员是《刑事诉讼法》第九条规定的法定诉讼权利。因此,对于证据收集违反法定程序并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从保障犯罪嫌疑人基本诉讼权利角度来看,是应当予以严格排除的。关于询问证人“没有个别进行而取得的证人证言”,《刑诉法解释》将其归入了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范围。
程序上有瑕疵的言词证据应“补正排除”
《刑诉法解释》对程序上有瑕疵的言词证据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在收集程序上对于有瑕疵的询问笔录、证人证言可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补正排除”。由于证据收集存在一些技术性瑕疵,但在实质上并没有影响证据的真实有效性,司法解释将此种情形下收集的证据赋予可补正或可合理解释的资格,以体现“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区分。
与程序上严重违法而收集的言词证据不同,瑕疵的言词证据,在收集程序上并没有剥夺或限制当事人法定的诉讼权利,也不会对证据的真实性产生实质性影响,若仅仅是因为程序上有技术性失误就将其认定为非法证据加以排除,显然与刑事诉讼追诉犯罪的基本价值理念背道而驰,有矫枉过正之嫌。但是,对于瑕疵言词证据,并非因其仅有轻微的瑕疵就将其与非法证据完全隔离开来。此种情形实际是,法律规范给予瑕疵言词证据两次评价。当证据收集程序有技术性偏差的时候,法律规范给予其第一次“评价”,即通过赋予办案人员自行补正或作出合理解释的形式,将瑕疵言词证据的真实性、证据能力加强,使对该证据的质疑降低或消除,从而扭转为合法言词证据。但是,若当法律给予第二次“评价”的时候,瑕疵言词证据的命运就会有质的变化,法律规范的态度会从支持到否定,瑕疵言词证据就会被认定为非法言词证据,从而加以排除。
非法收集的言词证据坚决排除
我国法律对于非法方法收集的言词证据一直以来都是采取严格禁止的态度。2012年,《刑事诉讼法》将“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予以严格的排除。新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不仅规定了将刑讯逼供收集的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还细化了其他非法方法、即“违法程度和对犯罪嫌疑人的强迫程度与刑讯逼供或者暴力、威胁相当而迫使其违背意愿供述的方法”。
从证据能力上看,由刑讯逼供等获取的口供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自由意志的表达,那么,其供述的客观真实性就会受到极大地质疑。尽管司法实践中,不乏经过刑讯逼供获取到与案件主要事实基本相符的证据,但并不能消除人们对这种证据的质疑。此外,将采用刑讯逼供等方法获取的言词证据作为非法证据,也与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相符合。
以威胁、引诱、欺骗等方法收集的言词证据视情而定
为何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中将“威胁、引诱、欺骗”含括于非法方法之中,却在其后的第五十四条中未将此类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置于排除之列?笔者认为,法律将“威胁、引诱、欺骗”列为非法方法的同时,并不绝对排除由此取得的一切言词证据,其实也是赋予办案机关一种适当的自由裁量权。另外,“威胁、引诱、欺骗”的标准难以界定,从气势上压倒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算不算是一种威胁?若算是的话,将会导致大量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排除。因此,将非法方法的界定放置于具体案件之中,交由办案人员裁量、权衡后决定,在当前形势下应该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http://china.findlaw.cn/

『柒』 刑事诉讼法》规定,严禁什么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捌』 以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能否作为定案的证据。谢谢

不可以。

根据《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六条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8)刑事诉讼法的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扩展阅读

根据《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五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玖』 监察法规定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是有效的么

答: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是无效的。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

热点内容
劳动合同法全日制 发布:2025-08-23 11:38:08 浏览:920
文化道德教育 发布:2025-08-23 11:36:36 浏览:209
合同法第二百四十八条 发布:2025-08-23 11:32:26 浏览:642
hr法律顾问ppt 发布:2025-08-23 11:14:51 浏览:192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 发布:2025-08-23 11:11:23 浏览:362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发布:2025-08-23 11:04:37 浏览:422
古代女人刑法大全 发布:2025-08-23 11:01:55 浏览:710
商法合同法案例 发布:2025-08-23 11:00:35 浏览:980
赔偿款怎么给法院 发布:2025-08-23 10:13:31 浏览:113
新婚姻法关于彩礼女方如何维权 发布:2025-08-23 10:00:00 浏览: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