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法理
❶ 怎样理解民事诉讼法第48条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版。
法人由其法定代表权人进行诉讼。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讼。
这是对提起民事诉讼的主体的规定,其中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是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同时,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代表人或负责人是诉讼的主体。
❷ 民事诉讼法中证据学理上的分类
❸ 法理学:法律程序和正当程序的关系
1、法律是注重程序的,有专门的程序法。三大实体法之外有三大相应的程序法。
2、法律程序基本内容的之一就是正当程序,程序的设置应科学、合理。
3、在行政法、刑事诉讼法中格外强调正当程序。
❹ 新民事诉讼法中的诉讼代理人的规定有哪些变
《民事诉讼法》的“第一编总则”的“第五章诉讼参加人”的“第二节诉讼代理人”的第57条至第62条规定了相关情况。
相关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七条无诉讼行为能力人由他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第五十八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第五十九条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侨居在国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从国外寄交或者托交的授权委托书,必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证明;没有使领馆的,由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外交关系的第三国驻该国的使领馆证明,再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第三国使领馆证明,或者由当地的爱国华侨团体证明。
第六十条诉讼代理人的权限如果变更或者解除,当事人应当书面告知人民法院,并由人民法院通知对方当事人。
第六十一条代理诉讼的律师和其他诉讼代理人有权调查收集证据,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查阅本案有关材料的范围和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
第六十二条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思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❺ 《行政诉讼法》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之外,这有什么立法依据或是法理上的考虑吗
因为要保护国务院不作被告,如果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最有诉讼价值的就内是告国务院的容行政法规和命令,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抽象行政行为,一般都是依据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命令作出的。比如各地的“劳动教养办法”依据都是国务院的劳教条例,地方政府的商品房限购令依据是国务院调控命令。国务院是一个从来不作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立法把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它就不会上被告席。
❻ 民商法 刑法 法理学 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合起来叫什么
除了法理学以外的都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部门法分类,合起来叫法律,法理学是法学专业法学基础理论的一门课程,如果把法理学和部门法放在一起,就无法用一个词汇来概括了。
❼ 法理中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的区别
这个东西我还真没找到有关的概念解释,我感觉只是追究字眼吧!
❽ 民事诉讼法的理念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版验和实际情况制定。1991年权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已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