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与刑事诉讼法关系
Ⅰ 刑事诉讼与刑法的关系是什么
刑事诉讼与刑法的关系是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各阶级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且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 ,并给予犯罪嫌疑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的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活动。
根据诉讼的内容和形式不同,诉讼活动可以具体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部分。其中,刑事诉讼是指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侦查机关(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等)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诉讼活动。
(1)刑事与刑事诉讼法关系扩展阅读:
刑事诉讼程序
(一)立案
立案是指司法机关按照管辖范围,对刑事案件接受、审查和作出受理决定的诉讼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被害人对于侵害其人身权或财产权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或控告。
(二)侦查
侦查是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为查明案情、收集证据和查获犯罪嫌疑人而依法进行调查工作和采取有关强制措施的诉讼活动。侦查人员在侦查过程中可以采用下列侦查手段: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鉴定;通缉。
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通过侦查,弄清事实真相,证据确实充分后就终结侦查。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和自己受理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分别作出提起公诉、不起诉或者撤销案件的决定。
一般情况下,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案件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1个月。对于案情特别复杂的案件,可以根据有关规定,严格按照程序,经有关机关批准,适当延长羁押期限。
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发现之日起重新计算侦查期限。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或者身份不明的,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明身份之日起计算,但是不得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取证。
(三)起诉
起诉是指请求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进行审判的诉讼活动。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进行的起诉,称为公诉。被害人本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进行的起诉,称为自诉。
人民检察院的公诉活动,包括审查起诉、提起诉讼、不起诉等。审查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起诉的诉讼活动。凡是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这类案件主要是由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的案件,当然也包括检察机关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2次为限。
提起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以及自己侦查终结的案件,经审查认为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作出起诉决定,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要求法院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除了法律规定允许由自诉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以外,其余案件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或者侦查案件,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不构成犯罪,或者依法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从而决定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一种诉讼活动。
(四)审判
刑事诉讼中的审判,就是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或者自诉人提起自诉的案件,依照法定程序,审查案件事实,并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作出被告人是否有罪、应否处罚的裁判活动。
Ⅱ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中,公检法三家的关系
我国宪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专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属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公安机关是行政机关,法院和检察院是司法机关。就刑事司法程序而言,公安机关和检察院的侦查部门根据法律的授权和规定对犯罪行为进行侦查,同时,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是否立案进行立案监督。在侦查结束后,检察院根据侦查的结果作出起诉或者不起诉的决定。如果起诉,法院是审判机关,而一般而言,检察院作为公诉机关出庭支持公诉。同时检察院对法院在审判过程中的审判行为进行监督。
而公安机关除了刑事侦查的职责以外,还承担着维护社会治安的职责。对一般的违法案件行使行政执法的职权。同时,公安机关内部的消防部门,交警部门等,也有着其自己的职责
Ⅲ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有什么区别
刑法是规定刑事责任、犯罪以及刑罚的法律;刑事诉讼法是由国家指定的调专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属律总称。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是程序法和实体法的关系,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刑法属于实体法。刑法:主要规范什么行为是犯罪?什么罪法定刑是多少?哪些情况可以从轻或减轻或免除处罚?哪些情况应该从重处罚?哪些情况虽然是犯罪,但可以不承担责任?等等实体上的问题,也就是理论上的问题。刑诉:主要规范从立案侦查到交付执行之间的一个过程,应该按照什么程序,如何组织等等程序上的问题。也就是实践操作的问题。
Ⅳ 司法考试刑诉法基础考点: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
希律告诉你两者的区别:
1、法律性质不同:刑法是实体法,刑诉法是程序法
2、体现的正义不同:刑法体现的是实体正义,刑诉法体现的是程序正义
3、法律约束国家权力的途径不同:刑法约束的是国家可以对哪类行为予以刑事惩罚,刑诉法约束的是公权力机关的犯罪追诉权力行为
希律告诉你两者的联系:
1、刑法有待于刑诉法去实现
2、刑诉法既能实现刑法,也能影响刑法的实现
3、刑诉法具有“创新”实体法的功能,可弥补实体法的不足
4、刑诉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其对刑法实现的工具价值:
(1)刑诉法规定的专门机关及其职责,为刑事实体法的实现提供组织保障
(2)刑诉法通过规范权力的运行和权力的有效行使,为查明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创造条件
(3)刑诉法通过明确诉讼主体进行刑事诉讼的行为方式,保证刑事实体法有序实现
(4)刑诉法规定证据审查、判断和运用的方式,为查明犯罪事实提供可靠的证据条件,这也是准确适用刑事实体法的前提。
(5)刑事诉讼法明确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为准确定罪、量刑提供保障。
(6)刑事程序系统的优化和完善,可以避免和减少刑事实体法上的错判而避免无罪的人被错误定罪。
(7)刑事诉讼法针对案件不同复杂程度而实行程序繁简有别,保证实体公正实现的效率。
Ⅳ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简单的说,区别在于规矩与实施规矩的程序,刑法是规矩、刑事诉讼法是回程序。刑法规定了犯罪与刑答罚的问题,是刑事实体法;刑事诉讼法则是规定追诉犯罪的程序、追诉机关、审判机关的权力范围、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以及相互的法律关系,是刑事程序法。
两法的联系在于程序法和实体法的定罪与实施关系,如果将刑事诉讼看作是一个逻辑证明的过程,那么,在这个逻辑证明的链条上,刑法的规定就是大前提,刑事诉讼是为了探寻小前提,通过刑事诉讼的结果便是处罚结论。因此,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关系具有一般与个别关系的属性。
Ⅵ 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关系
宪法是刑事诉讼法的制定依据;刑事诉讼法是宪法的具体体现。
两者关系版密切,宪法指导刑事诉讼权法,有点国家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上升为宪法的高度,因为宪法规定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而刑事诉讼法则是政府追诉犯罪的具体法律规范,涉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限制和剥夺。刑事诉讼法关涉公民的自由等权利,与宪法规定的人身自由、财产权利等基本权利的实现有紧密联系。
因此,在现代法治国家,刑事诉讼法被称作“宪法的适用法”、“应用宪法”、“国家基本法之测震器”,从而把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提升到宪法的高度。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对通过刑事诉讼实施宪法这一环节重视不够。应当加强从宪法、宪政的高度来关注刑事诉讼法的完善,关注刑事实践。
Ⅶ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中,公检法三家的关系
公安局是案件的侦破机关,负责对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抓捕以及预审、初审专,如果有证据确定犯罪嫌属疑人有罪,应将其移送至检察机关(检察院)进行公诉。同时,公安局还要负责同级管辖区域的人口登记、出入境管理、特种经营行业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等等。
法院是法律审判机关,一般分刑事审判、民事审判、行政审判等
还要负责对审判结果的执行(主要是民事执行)。
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负责对所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当然也可以监督同级法院的审判(对审判结果可以进行抗诉),检察院可以直接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进行侦查,(注意:这类案件由检察院侦查而不是由公安局侦查)另外检察院还有权对公安局提交的逮捕申请进行批准。
Ⅷ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有什么区别
刑法来是规定刑事责任、犯罪以及源刑罚的法律;刑事诉讼法是由国家指定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总称。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是程序法和实体法的关系,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刑法属于实体法。刑法:主要规范什么行为是犯罪?什么罪法定刑是多少?哪些情况可以从轻或减轻或免除处罚?哪些情况应该从重处罚?哪些情况虽然是犯罪,但可以不承担责任?等等实体上的问题,也就是理论上的问题。
刑诉:主要规范从立案侦查到交付执行之间的一个过程,应该按照什么程序,如何组织等等程序上的问题。也就是实践操作的问题。
Ⅸ 行政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
1.“三大诉讼法”的共同点
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同属于程序
法,都是进行诉讼活动应当遵守的法律规范,都是为正
确实施实体法而制定的,有着很多共同适用的原则和制
度,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以事实为根据、以
法律为准绳,审判公开,以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合
议制,在程序上实行二审终审制,有一审程序、二审程
序以及对已生效裁判的审判监督程序等。
2.“三大诉讼法”之间的整体比较
2.1. 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
2.1.1. 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均属于程序法的范
畴,都是为了保证实体法关系的实现而规定的诉讼程序
的法律。二者的共同之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1.1. 部分基本原则相同。二者都有法院依法独
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适用法律平等的原则、保障诉讼
参与人诉讼权利的原则、检察监督的原则以及各民族有
权利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等。
2.1.1.2. 基本制度相同。二者都有审判公开制度、
回避制度、合议制度、陪审制度以及两审终审制度。
2.1.1.3. 管辖方面的分类相同。前者有级别管辖和
地域管辖,后者的审判管辖中也有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的分类(当然具体的管辖法院的规定不同),前者有关于
指定管辖和专门法院管辖的规定,后者也有关于指定管
辖和军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等专门法院管辖的规定。
2.1.1.4. 诉讼基本程序相同。二者均有一审、二审
以及审判监督程序这样的基本程序。
2.1.1.5. 诉讼阶段相同。二者在一审普通程序中都
有起诉(但刑事诉讼有公诉和自诉之分)、审理前准备、
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评议和宣判等阶段;
也都有执行、上诉以及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等阶段。
2.1.2. 由于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调整的对象不
同,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2.1. 具体的目的和任务不同。民事诉讼法的目
的是解决民事纠纷,保护民事合法权益,维护民事实体
法律秩序;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则是查明犯罪事实,惩罚
犯罪,维护刑事实体法律秩序。
2.1.2.2. 起诉的主体不同。民事诉讼中的起诉主体
是与本案有直接关系的当事人、组织或特定的负有其他
义务的人或组织;刑事诉讼除自诉案件外,由检察院代
表国家提起公诉,被害人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
诉讼。
2.1.2.3. 某些基本原则不同。处分原则、支持起诉
原则、辩论原则和法院调解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基
本原则;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原则以及未经人民法院
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都是刑事诉讼
法特有的原则。
2.1.2.4. 某些审判程序的设置不同。民事诉讼法的
第~审程序分为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刑事诉讼法的第
一审程序则分为公诉程序和自诉程序。民事诉讼法有特
殊程序,例如: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业法人破
产还债程序;民事诉讼法还有特别程序,例如认定财产
无主案件、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公民失踪、死亡案件等。
刑事诉讼法没有这样的程序,但是刑事诉讼法有死刑复
核程序。
2.1.2.5. 强制措施不同。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是
指在民事诉讼中对有妨害民事诉讼秩序行为的行为人采
取的排除其妨害行为的一种强制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保
障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从性质上说,它是一种排
除妨害的强制性手段,既有教育性,又有惩罚性。刑事
诉讼的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
院为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或者现行犯、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限制其人身自
由或者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各种法定强制方法。其目
的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只有诉讼性,没有
惩罚性。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适用范围比民事诉讼强制
措施的适用范围要小得多,只适用于犯罪嫌疑人、被告
人、现行犯和重大嫌疑分子,而民事诉讼强制措施适用
于所有的有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人,包括当事人、其他
诉讼参与人,甚至案外人。
2.1.2.6. 执行程序不同。民事裁定、判决由当事人
自觉履行,如果当事人不自觉履行判决、裁定,经另一
方申请,法院才强制执行。民事执行的目的是实现权利
人的民事权利,而不能限制义务人的人身自由。刑事判
决、裁定除由法院执行外还得由有关机关执行。刑事执
行的目的,一般是限制或剥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及剥夺
被告人的生命权。
2.2. 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关系
2.2.1. 行政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一样,也是程序法,
行政诉讼法从民事诉讼法中脱胎而来,人民法院审理行
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外,对于行政诉讼法及其司
法解释没有规定的,还要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例如:民事诉讼中有关回避、证据、期间、送达、
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以及执行程序中的有关规定,
人民法院在审理和执行行政案件时可以适用。
2.2.2. 由于行政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调整的对象不
同,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2.1. 诉讼的当事人不同。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
机关或履行公务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其他组织、法人
和公民之间在行政管理中引起的纠纷。行政诉讼的当事
人是恒定的,当事人之间具有行政隶属关系。原告是认
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政相对人(包括公
民、法人、其他组织等),被告是实施该具体行政行为的
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行使行政权的组织。民事诉
讼是解决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法人之间的财产
关系和人身关系中产生的纠纷,民事诉讼主体之间地位
是平等的,不存在隶属关系。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因案件
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2.2.2.2. 诉讼的性质不同。行政诉讼中争执的是关
于行政权利义务问题,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服从
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时依法提起的诉讼。民事
诉讼中争执的是关于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即公民之间、
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发生纠纷时提起的诉讼。
2.2.2.3. 目的和任务不同。行政诉讼法除了保护行
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外,还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
使行政权。
2.2.2.4. 某些基本原则不同。民事诉讼法中的处分
原则和调解原则不适用于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法基于其
特殊性质有其特殊的原则,例如: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
性审查原则,当事人诉讼权利平衡原则,被告不得处分
法定职权原则等。
2.2.2.5. 诉讼发生的条件不同。行政纠纷发生后,
有的争议须经有关行政机关处理后,在当事人对处理不
服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民事纠纷发生后,
纠纷的任何一方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民事诉
讼程序因此而发生。
2.2.2.6. 举证责任不同。行政诉讼中,由被告负举
证责任,即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提供作出该
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民事诉讼
中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不论是原告
还是被告都要对自己主张的事实和请求负举证责任。
2.2.2.7. 适用调解的范围不同。行政诉讼中,除行
政侵权损害赔偿之诉外,人民法院不能以调解方式处理
当事人之间的行政争议。这是因为被告是行使国家行政
管理职权的主管机关,它的职责就是维护国家的利益,
保障社会的稳定,保护公民或法人的合法权益,它不能
对依据国家法规所作出的决定加以更改或更改具体行政
行为的法律依据。民事诉讼中,自愿、合法调解原则是
一项重要原则,贯穿于整个审判程序中,人民法院可以
用调解方式处理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争议。
2.2.2.8. 强制执行方面不同。行政诉讼中,除人民
法院外,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也可以成为执行机构
(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范围只限于本机关作出的具体行
政行为),而民事诉讼中只有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行
政诉讼的强制执行,除对财产权进行外,还可以对人身
自由进行强制执行,例如强制拘留、强制服兵役等;而
民事诉讼的强制执行只能针对财产和行为,不能执行人
身。在行政诉讼的强制执行过程中,禁止当事人自行和
解,而民事诉讼执行过程中允许当事人自行达成和解。
化,不过是到这里来“赏玩”中国的落后,“欣赏”中国
的野蛮,“那里是真在尊重呢,不过是利用!⋯‘无论是中
国人还是外国人,凡是称赞中国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
自居的一部分。”(《老调子已经唱完》)
总之,鲁迅的中西文化观前后经历了一些变迁,但
是,这些都是在寻找改变“无声的中国”的情况下变化
的。而且有很多观点也是他一生都坚持并为之实践的。
鲁迅在这个过程中是孤独的,是寂寞的,也是不断地在
怀疑的。他虽然~生都在不停地为文化事业战斗,他的
内心里却常常充满了苍凉,时光的幕帘张开又合上,一
代代人从出生到墓穴,把一个个生命甩在了光阴的背后,
带走的是生命,不变的是现实。“从来如此,便对么?”
一句鲁迅的名言不但表明了他的怀疑精神,也表明了他
的不自信,他努力地抗拒着历史,抗拒着旧文化,但是
却又怀疑自己的怀疑和抗拒究竟有多大的价值。甚至他
竞怀疑自己不遗余力地破坏和战斗是否正确,会不会害
了喜欢他作品的年轻人。
但是,无论鲁迅的挣扎和痛苦多么厉害,在东西文
化的碰撞交汇中,他一生都在努力地改造着旧文化,呼
唤着新文化。
Ⅹ 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异同
相同之处:
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均属于程序法的范畴,都是为了保证实体法律关系的实现而规定诉讼程序的法律。因此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在形式上有许多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1、诉讼的目的不同。民事诉讼所要解决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争议;刑事诉讼所要解决的是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确实犯罪和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
2、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起诉讼,原告起诉后,被告可以反诉;刑事诉讼除自诉案件有自诉人提起诉讼外,均有人民检察院提起诉讼。
3、举证责任不同。在民事诉讼中,谁主张权利谁负责举证;在刑事诉讼中,只有被告(行政机关)负责举证。在刑事诉讼中,公诉人负有提供被告热有罪的证据、并加以证明的责任,被告人不负举证责任,但可以提供自己罪轻或无罪的材料为自己辩护。
4、适用的法律不同。民事诉讼主要适用《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主要使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10)刑事与刑事诉讼法关系扩展阅读:
1、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2、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
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