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中的经济补偿

劳动法中的经济补偿

发布时间: 2022-02-16 13:34:08

A. 劳动法的经济补偿

你好,你应该要求公司为你父亲办理社保手续,如果公司拒绝,你们可以去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应该可以胜诉.

B. 劳动法对经济补偿金的规定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金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我国法律一般称作“经济补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 单方面且合法地解除劳动合同的,即出现以下情形时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2)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3)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5)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C. 劳动法第46条规定经济补偿细则

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经济补偿细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1、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3、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4、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5、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6、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九条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 劳动法第47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是根据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由单位付一个月的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由单位付半个月的工资。而应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则包括单位裁员、劳动者依法行使单方面的合同解除权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E. 劳动法经济补偿金规定是什么最多可以多少金额

劳动法的颁布确实有效的维护了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现实生活中,也存在劳动者随意解除劳动合同,也经常以辞退为吓唬我们劳动者。我们有权利按照劳动合同法法中经济补偿金规定要求给予赔偿:

一、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

依据《劳动合同法》四十六条,在下列情况出现时,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1)用人单位有《劳动合同法》第38条条行为,劳动者有权即时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但该解除劳动合同是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时,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3)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4)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5)劳动合同期满,但用人单位降低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导致无法续订劳动合同,或者拒绝续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6)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决定提前解散时,法定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经济补偿金的最高限额标准:

只要是劳动者月工资不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就不受12年封顶的限制。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F. 劳动合同法里的经济补偿与赔偿金分别指什么

补偿金是指合同期限届满或者是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时适用,赔偿金是在单位单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时适用,此时也还有相应的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是法定的,其构成要件主要是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赔偿金的构成要件主要有四个:一是当事人违反了劳动法律、法规;二是给对方造成了实际损失;三是责任方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四是这种过失与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G. 劳动合同法中的经济补偿金和经济赔偿金区别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区别: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需要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执行,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额外的油费补贴不单独作为赔偿项目,符合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

适用情况:

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剩余的工资和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并办理离职手续等;

2、用人单位不得拖欠劳动者工资,若存在拖欠,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3、劳动者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用人单位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直接提交辞职信就走人,这个时候就是劳动者违法,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该劳动者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承担。

(7)劳动法中的经济补偿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2年12月28日通过,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

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H. 劳动法中的经济补偿金问题

这是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的为了在劳动者恶意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专情况下,用人单位为了避属免可能的用工风险而可以采取的一种法定事由的允许解除劳动关系的途径。如果在1个月内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是不用支付经济补偿的,超过1个月后用人单位应承担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并同时在行使解除权的时候承担支付经济补偿的责任。

热点内容
法治高校 发布:2025-08-20 11:54:11 浏览:836
所得税条例实施细则 发布:2025-08-20 11:52:33 浏览:776
行政法说明理由制度 发布:2025-08-20 11:48:01 浏览:233
泸州法院网 发布:2025-08-20 11:46:41 浏览:883
合肥计划生育条例 发布:2025-08-20 11:39:39 浏览:753
城乡规划法是行政法 发布:2025-08-20 11:38:00 浏览:920
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 发布:2025-08-20 11:27:27 浏览:375
蒙城法院抗疫 发布:2025-08-20 11:24:07 浏览:177
合同法中关于欺诈的认定 发布:2025-08-20 11:22:28 浏览:536
汶上律师姓名电话 发布:2025-08-20 11:22:22 浏览: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