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国行政法泛论
A. 光绪帝是怎么驾崩的
2008年11月2日,在用法医学的手法历时5年研究之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在北京举行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会,正式宣布其死于急性砒霜中毒。光绪被人用砒霜毒死,一段纠缠了100年的光绪死因之谜,就此破解。2008年11月14日是光绪帝去世一百周年,“光绪死因”在此时得以确证,别具历史意义。
B. 光绪帝1902年从西安回銮后住过养心殿吗
1.光绪皇帝1902-1908年一直居住在瀛台。只是不再被简单囚禁,而是开始行使傀儡职权。
2.1902年(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午后,慈禧带着光绪帝回到了阔别将近一年半的紫禁城。慈禧看到宫中未受大的破坏,留守的宫眷们也都平安,十分高兴。她一面跟前来请安的同治遗孀们夸夸其谈,一面命令立即把皇帝安排到瀛台居住。回京后的几天里,光绪帝和慈禧都十分忙碌,尤其是光绪帝,要到各庙宇拈香行礼,答谢祖宗神灵的保佑;要接见外国公使,为慈禧当初攻打使馆的行为致歉。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方面逐渐走上正轨之后,光绪帝就清闲起来了,虽然他脱离了被废黜的险恶境遇,但傀儡的命运并未改变。每天清晨,慈禧派人来瀛台接光绪帝前往紫禁城,让光绪陪她召见大臣,然后再把光绪送回去。在召见的过程中,光绪基本是摆个样子,虽然有时慈禧也让光绪问话,或者象征性地征询他的意见,但光绪话不多,并揣摩慈禧的意思,尽量迎合。慈禧心安理得地把持国家大权不放,根本不提归政的事儿。据说光绪“容颜憔悴,若有重忧,从来未见片刻开朗或偶一强作欢笑;谨言慎行,唯恐大祸随时及身”。他除了陪伴慈禧临朝理政之外,并未见有任何作为的记载,其实,他的政治生命早在戊戌政变之后就结束了。光绪帝不忘这次逃难蒙受的耻辱。据《德宗遗事》记载,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正阳门城楼毁于炮火,回銮不久,慈禧跟大臣们研究修复事宜,光绪曾建议“留此残败之迹,为我上下儆惕之资”,被慈禧拒绝。他在瀛台的卧室里挂着一件破破烂烂的小褂,太监要拿去清洗,光绪阻止说:“此乃自陕至京,数月不换之小褂,与我患难相依,故留为纪念。”
光绪帝陪慈禧临朝听政之外,在瀛台有打发不尽的时光。他向掌管宫廷演出活动的升平署要去了锣鼓,在瀛台敲打,以此打发时光并发泄心中的郁闷。据丁汝芹的《清代内廷演戏史话》中的相关内容可知,清宫档案中有这样的记载:“以后皇上如若要响器家伙等,先请旨后传”,“万岁爷那不准言语”,可见慈禧控制之严。光绪还让内务府买了很多新书,认真阅读,后来身体不好,又研究起了医学。对于光绪读书,慈禧并不干预。
苏北阜宁县知县周景涛精通医学,曾进宫为光绪帝诊治,看到皇帝的室内放了一些书,有《四库全书提要》、《贞观政要》、《太平御览》、《大学衍义》、《理财学》等。光绪帝每天看书,写字,记日记,还学起了英语。慈禧通过耳目掌握着光绪帝的一举一动,她得知光绪帝学习英语之后,心血来潮,也要学习,但字母尚未掌握就知难而退了。光绪皇帝最后时光开始研读法学。如光绪三十三和三十四两年内务府的“呈进书籍档”,记录了光绪帝索要购书单的记录。其中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908年1月29日)由内务府奏事处交出的光绪帝朱笔所列的 40种书目:政治官报局刊印各书:《日本宪法说明书》《日本统计释例》《日本宪政略论》《译书提要》《驻奥使馆报告书》;商务印书馆新印各书:《孟德斯鸠法意》《政治讲义》(严复演讲集)《法学通论》《比较国法学》《政治学》《国法学》《民法原论》《政治泛论》《宪政论》《行政法泛论》《日本预备立宪》《国债论》《警察讲义录》《日本警察讲义录》《日本警察法述义》《自治论纂》《宪法研究书》《日本监狱法详解》《万国国力比较》《政治一般》《列国政治异同考》《欧洲最近政治史》《欧洲新政史》《欧洲财政史》《经济通论》《理财新义》《日本法制要旨》《日俄战纪》《最新战法学》《德国学校制度》《各国宪法大纲》《英国宪法论》《万国舆图》《欧美政教纪原》。以上诸书多为译著,介绍欧日政治制度的各方面,尤以宪政之类的书为其大端。根据光绪帝的要求,以上每种进呈四部,以后官报局凡有新印之书,随时呈递。上面40种书,是光绪帝指定要看的,两天后,内务府呈进了其中27 部,其他13种,或因“现在不齐”,或因尚未出版,暂未呈进。二十多天后,光绪三十四年正月十六日(1908年2月17日)内务府又补进五种,则未进之书只剩下8种。光绪皇帝认真阅读了这些书。4.消磨时间的光绪皇帝。光绪皇帝逆来顺受,麻木不仁地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他在瀛台读书,记日记,写大字,在岸边散步。太监贼眉鼠眼地跟着他,谁也不说话。逢年过节,瀛台鬼冷冰清,光绪自己动手打扫房间,手拿竹竿挑落大殿里的蜘蛛网,然后提笔写几副春联,领着太监贴在门上。自我欣赏一番之后,就傻呆呆地看着落霞满天,听着民间市井的爆竹声,一言不发。
瀛台旧照
C. 关于古代赋税制度的书有哪些以及对当代税制的影响。写毕业论文用的
《中国税制之沿革》《古代中国赋税制度》《中国古代之田制与税法》《中国古代之田制与税法》《两汉租税研究》《魏晋南北朝租税之研究》《均田法及其税役制度》《秦汉隋唐史之研究》《唐律令之课役制度》《唐之均田制与租庸调制之关系》《明代役法之变迁》《一条鞭法之创行》《一条鞭法之研究史》《从明代的一条鞭法到清代的地丁制度》《明代黄册制度》《清代民地之土地台帐"鱼鳞图册"及其沿革》《中国法制史研究》《清代租税改革(地丁并征)》《社会经济史学》《清国行政法》《明清史论丛》
D. 能否推荐一些好的法律日语的书 谢谢
不知道你需要具体哪些方面的法律书籍,以下从1460本中筛选出部分也许适合你的书籍,建议你自己挑选适合自己读的书籍吧。
排列顺序:
书名
著者名
発行年月
税込価格
出版社
书籍列表
はじめて学ぶ法律[刑法][刑事诉讼法] 三修社编集部 编
2012/06 \2,376 三修社
はじめて学ぶ法律[宪法][行政法] 三修社编集部 编
2012/06 \2,376 三修社
はじめて学ぶ法律[民法][会社法][商法][民事诉讼法] 三修社编集部 编
2012/06 \2,700 三修社
全国版法律事务所ガイド20142 商事法务 编
2014/11 \2,592 商事法务
现行法律规则全书上 小笠原美治 编
2014/08 \54,000 信山社
现行法律规则全书下 小笠原美治 编
2014/08 \57,240 信山社
弁护士に闻きたい!ストーカー・DVの问题Q&A[第2版] 马场・泽田法律事务所编
2014/05 \2,376 中央経済社
法律の条文解釈入门基本编 小室百合 著
2014/05 \1,620 信山社
はじめての法律学[第4版] 松井茂记 著
松宫孝明 著
曽野裕夫 著
2014/03 \1,836 有斐阁
法律図书総目録2014 2014/03 \309 法経书出版协会
法律泛论 熊谷直太 著
2014/03 \43,200 信山社
司法试験予备试験短答式3か年问题集法律基本科目平成23~25年度 受験新报编集部 编
2013/12 \2,808 法学书院
法律の抜け穴全集[改订版] 2012/12 \1,944 自由国民社
法律论文の书き方と参考文献の引用方法 田岛裕 著
2012/12 \864 信山社
プロ法律家のビジネス成功术 金森重树 著
2012/08 \886 PHP研究所
中国三资企业の法律実务 小林干雄 著
2012/08 \3,888 中央経済社
こどもの法律 须田谕一 编
2015/01 \1,296 メトロポリタンプレス
E. 法律论文,急急急!!
只要格式差不多就OK了
怎么也要论述个五点七点
一定要用三段论
再看看相关的书
这个是必须的
基本每页都必须引几句相关著作的
不要引用网络或者报纸的
建议你看看师兄师姐的相关论文
依葫芦画瓢即可
F. “丁忧”是什么意思
G. 中国政治学的1949年前
近代西方政治学被介绍到中国来,是从19世纪末叶开始的。
19世纪中叶洋务运动兴起时,中国人通过洋务派的鼓吹、宣传,开始对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有些了解。但是通过译书、著书、杂志、报刊大规模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契约论、三权分立、民主、自由、天赋人权等等理念和议会、政党等等国家制度介绍到中国来的,则是清末维新运动时的事。当时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都在这方面做过不少工作。严复因曾留学英国,故译、著尤多。戊戌变法,虽以六君子遇难而告终,但兴学堂、开书局、办报纸的维新风气,却不可遏止。这时,政治学在西方也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以《政治学》、《政治学史》命名的著作,在欧美及日本均陆续出版。中国维新之士,也就及时地翻译过来在中国传播。据统计,从1901年到1904年间,中国翻印出版西方政治学的专著就有66本之多。其中,美国伯盖斯所著《政治学》就有“译书汇编”社(1900年)和上海作新社(1902年)两种中译本;德国那特?所著《政治学》,也有上海广智书局(1902年)和上海商务印书馆(1904年)两种中译本。此外,还有英国赖烈的《政治原论》,美国威尔逊的《政治泛论》,日本小野冢喜平次的《政治学大纲》,以及日本浮田和民的《政治学史》等等。
1898年(光绪24年),也就是戊戌政变这一年的12月,在北京成立了京师大学堂,它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到1903年,京师大学堂的课程共分八科,其中就包括“政治科”。这是中国在大学中开设的第一门政治学课。随后,陆续兴办起来的大学都设立了政治学系。到1948年为止,据不完全统计,在当时全国100余所大学中已有40几所大学设立了政治学系,培养政治学专业人才。在这些大学政治学系中教书的著名教授有:张慰慈、高一涵、钱端升、张忠绂、浦薛风、张奚若、张汇文、萧公权、蒋延黻、周鲠生、李亚农、萨孟武、邓初民、楼邦彦、吴恩裕、王铁崖等。
这时期出版的政治学专著,比较著名的有:张慰慈的《政治学大纲》,高一涵的《政治学纲要》、邓初民的《新政治学大纲》、钱端升的《中国政府》、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和浦薛风的《西洋近代政治思潮》等等。其中如邓初民的《新政治学大纲》,是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研究政治学问题的较有影响的著作。此外,中国的政治学者们还于1932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国政治学会。并分别在1935年、1936年和1942年召开过三届年会,至1946年,拥有会员140人。当时积极发起建立或参与活动的中国政治学会的老一代政治学家有王世杰、钱端升、浦薛风、周鲠生、萧公权、张汇文、张奚若、钱昌照、许德珩等。 前面提到,早在三、四十年代,中国已有一些政治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研究政治学。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问题,存在着一些不同认识。有的学者用西方政治学教科书为标准来衡量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从而得出马克思主义没有政治学的结论;与此相反,另外一些学者却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同样有一个完整的政治学体系。我认为以上两种看法,都未免有失偏颇。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根本上说,我认为是政治学的理论。它要解决的主要是政治实践问题。人所共知,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思想问题,是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解决政治问题的基础理论,因为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所在,即:建立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公平的、富裕的、民主的、适宜人性发展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研究,它涉及面虽然很广,但关键问题却是政权问题,而政权问题正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的就是政治学的问题。
关于政治学的定义,是一个老话题。近一个世纪以来,各国学者见仁见智,他们对政治学的概念各有不同的界说。但其中也有共识,即都认为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但从国家政权角度来说,它有两个方面,即夺取国家政权和巩固发展国家政权。前者是如何革命的问题,后者是如何建设的问题。在西方的政治学著作中,着重研究的是如何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问题,例如研究比较宪法、行政学、行政法、政党、决策过程、政府机制运作等等问题。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着重研究的却是如何进行革命的问题,例如革命理论、革命战略与策略、革命方式与手段等等问题。这两个方面都是政治学的内容,但各有侧重。这是客观需要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都是革命者,他们当时着重解决的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如何组织起来,从反动统治者手中夺取政权的问题。列宁领导苏联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但共产党掌握政权只有七年,列宁就逝世了。而且那七年确实是内忧外患的七年,因此,列宁来不及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斯大林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反抗德国法西斯战争中的功劳不可一笔抹杀,但他犯有许多严重的错误。特别是在晚年,他深深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泥坑中不能自拔,因此他也不可能正确总结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毛泽东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的28年斗争中,在理论和革命实践上取得了突出的业绩,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他此时的贡献,也都属于发动革命、夺取政权的前一半。
由此可见,在1949年,当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准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当时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不能直接给予任何帮助。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政治学,虽然在夺取政权、发动革命方面有很重要的成就,但作为一门科学,它还缺少巩固政权、发展政权的重要一半,它还远不完整。这是客观的革命实践使然。这个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到后人肩上。
H. 有关中国法制史的外文文献名称
科举 宫崎市定 秋田屋 1946年
法家的实证主义 田中耕太郎 福村书店 1947年
东洋的家与官僚 生活社 东洋文化研究会议 1948年
近世中国宗族研究 牧野巽 日光书院 1948年
中国家族法论 滋贺秀三 弘文堂 1950年
史学指南 宫崎市定(编) 东大东洋史研究室 1951年
中国法制史 仁井田升 岩波书店 1952年
东洋法史要 岛田正郎 三和书房 1952年
中国农村家族 仁井田升 东洋文化研究 1952年
中国人家族制度研究 大山彦一 关书院 1952年
元典章索引稿 佐伯富 京大人文科研 1953年
中国族产制度考 清水盛光 岩波书店 1954年
中国社会的法和伦理 仁井田升 弘文堂 1954年辽制之研究 岛田正郎 三和书房 1954年
辽通条格 宪台通纪目次索引 东大东洋史研究室 1954年
宋代主要法制史料目录 东教大亚洲史研究会 1955年
东洋的法的历史 岛田正郎 三和书房 1956年
九品官人法的研究 宫崎市定 东洋史研究会 1956年
旧中国社会的仲间主义和家族制度研究 仁井田升 1957年
元典章索引稿续编 佐伯富 东大人文科研 1959年
中国法制史研究(刑法) 仁井田升 东洋文化研 1959年
元典章索引稿三编 佐伯富 东大人文科研 1959年
中国法制史研究(刑法) 仁井田升 东大出版会 1959年
中国法制史研究(土地法·贸易法) 仁井田升 东大出版会 1960年
秦汉思想研究 日本学术振兴会 1960年
古代中国的社会和国家 增渊龙夫 弘文堂 1960年
魏晋时代丧服礼研究 藤川正数 敬文社 1960年
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及构成——二十等爵制的研究 西●定生 东大出版会 1961年
亚洲——历史和法 岛田正郎 启文社 1962年
中国法制史研究(奴隶农奴法·家族村落法) 仁井田升 东大出版会 1962年
秦汉政治制度研究 镰仓重雄 日本学术振兴会 1962年
中国的法和政治(中国法的历史·现状和理论) 福岛正夫 日本评论社 1963年
中国法制史考证 内藤乾吉 有斐阁 1963年
中国法制史研究(法和习惯·法和道德) 仁井田升 东大出版会 1964年
现代亚洲的革命和法 仁井田升博士追悼论文集2 劲草书房 1966年
中国的风俗和法思想 增田福太郎 三和书房 1966年
中国古典与国际法 入江启四郎 成文堂 1966年
唐王朝的贱人制度 浜口重国 东洋史研究会 1966年
中国土地文书研究 天海谦三郎 劲草书 1966年
前近代亚洲的法和社会 仁井田升博士追悼论文集1 劲草书房 1967年
中国的法和社会的历史 仁井田升 岩波书店 1967年
中国家族法原理 滋贺秀三 创文社 1967年
唐代政治制度研究 筑山治三郎 创元社 1967年
六典所揭开元职员一览表 池田温 编者油印 1967年
皇明制书 山根幸夫解题 古典研究会 1967年
清国行政法索引 山根幸夫编 大安 1967年
支那法制史论丛 桑原骘藏 岩波书店 1968年
东洋法制史(序论·本论) 广池千九郎 广池学园出版部 1968年
中国思想史 山岛●马 创文社 1968年
韩非子的语言——唯物的法治主义国家论 近藤廉信 黎明书房 1968年
中国古代的家族和国家 守屋美都雄 东洋史研究会 1968年
汉代礼学研究 藤川已数 风间书房 1968年唐宋法律文书研究 仁井田升 大安 1968年
以律令为中心的日中关系的研究 曾我郭静雄 吉川弘文馆 1968年
中国经济史研究——均田制度篇 西村元佑 东洋史研究会 1968年
庆元条法事类 长泽规矩也解题 古典研究会 1968年
明代土地制度研究 清水泰次 大安 1968年
东亚政治史研究 卫藤沈吉 东大出版会 1968年
宋代科举制度研究 荒木敏一 东大东洋史研究会 1969年
御制大浩人名索引 明代史研究会编 1969年
东洋法史 岛田正郎 明好社 1970年
日本法和亚洲 仁井田升博士追悼论文集3 1970年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研究 小仓芳彦 青木书店 1970年
中国古代丧服的基础研究 谷田孝之 风间书房 1970年
金律之研究 叶潜昭 著者刊 东大出版会 1970年
中国律令史研究 曾我郭静雄 吉川弘文馆 1971年
魏晋百官世系表(改订) 矢野主税 长崎大学史学会 1971年
中国政法思想和社会政策研究文献目录(1) 东一夫·吉田寅编 中国政治思想和社会政策研究会 1971年
日本中国古代研究(神判·誓盟的研究) 白鸟清 柏书房 1972年
大唐开元社(附大唐郊祀录) 池田温解说古典研究会 蒙古书院 1972年
中国法制史概要 布施弥平治 八千代出版 1973年
东西自然法思想 增田福太郎 佐野书房 1973年
法思想史论考——亚洲法制思想 增田福太郎 佐野书房 1973年
唐代租税研究 吉田虎雄 汲古书院 1973年
辽制研究 岛田正郎 汲古书院 1973年
清代刑法研究 中村茂夫 东大出版会 1973年
清代契约文书(书简文类集) 山根率夫解题 汲古书院 1973年
中国刑法史研究 西田太郎 岩波书店 1974年
唐代租庸调研究Ⅰ、Ⅱ、Ⅲ 日野开三郎 著者刊 1974年 1975年 1977年
东洋学研究——居延汉简篇 森鹿三 同朋舍 1975年
均田制研究 掘敏一 岩波书店 1975年
清代重要官职研究 ●木野宣 风间书房 1975年
中国土地契约文书集(金~清) 东洋文库、明代史研究室编 东洋文库 1975年
中国古代的国家 贝●茂树 中央公论社 1976年
中国村落度的历史研究 松本善海 岩波书店 1977年
辽代官制研究 岛田正郎 创文社 1979年
中国法制史料第1辑(4册) 岛田正郎 鼎文书局(台北) 1979年
中国古代刑法研究 熊林实 著者刊 1971年
中国古代的家和国家——皇帝统治下的秩序构造 尾此勇 岩有书店 1979年
木简 大庭修 学生社 1979年
中国律令制及其展开——对周边诸的影响唐代史研究会编 1979年中国古代籍帐研究——概观·录文 池田温 东大出版会 1979年
元代勾当官体系研究 牧野修二 大明堂 1979年
元典章年代索引 植松正编 同朋舍 1980年
法家思想源统 大●伴鹿 三信图书
中国封建国家的统治构造(明清赋役制度史研究) 川腾守 东大出版会 1980年
清末近代法典的编纂(东洋法史论集第三) 岛田正郎 创文社 1980年
均田、租庸调制度研究 铃木俊 刀水书房 1980年
补订中国法制史研究(——刑法——土地法·贸易奴——奴隶农奴法·家族村落法——法和习惯·法和道德) 仁井田升 东大出版会 1980年
中国历代职官辞典 日中民族科学研究所编 国书刊行会 1980年
明代蒙古史研究 ●原淳平 同朋友 1980年
中国的现代化和法 加藤—郎编 东大出版会 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