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美国刑事诉讼法专家

美国刑事诉讼法专家

发布时间: 2022-02-28 02:10:38

『壹』 求有关美国刑事诉讼法的论文,不要网上直接搜出来的那种谢谢

发你邮箱里了。

『贰』 美国法庭庭审程序是怎么安排的

(一)庭前审查:英国和美国的庭前审查实行起诉书一本主义,即控诉机关起诉时只能向法官提交起诉书,不得移送任何证据及案件材料,也不得在起诉书中使用或添附任何可能使法官产生预断和偏见的材料,法官对案件进行程序性审查。法国和德国则实行卷宗移送主义,即检察机关公诉的案件,不仅向法院提交起诉书而且需要移送案卷材料和一切证据,法官对案件进行实质性审查。即对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进行实质性审查。
(二)庭审原则:
立法上看,我国与西方各国均规定了公开原则,即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外,都必须公开开庭审理,并允许新闻媒界予以报道。此外,英、美、法、德各国均规定了直接,言词原则。直接原则又称在场原则,是指案件的审理,除法官主持,检察官、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参与外,被害人、证人、鉴定人应当在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者外,审理时不在场就不得进行法庭审理。言词原则是指法庭审理原则上采取言词陈述的方式进行,而不能仅仅宣读书面的证人证言和鉴定结论。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未规定这一原则。另外法国和德国还规定了法庭审判程序应该一次连续性进行完毕的不间断原则和法庭必须依职权主动调查所有有助于案情的证据的职权调查原则。
(三)庭审开始:
英国和美国一般由经抽签和要求回避程序后组成的陪审团与法官组成法庭,法国和德国由首席法官和陪审员组成法庭。我国则由法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主持审判或实行法官独任(简易程序)。法官宣布开庭后,一般向被告人宣读起诉书,然后由被告针对起诉书作出答辩。在英国,被告人可选择作有罪答辩,这种情况下则不再召集陪审团,不经听证和辩论直接进行裁决,也可作出无罪答辩继续进行审判;保持沉默,不作答辩或不直接答复问题的,则由陪审团对此予以确定,另外被告人还可以提出其它答辩方式,如对管辖权提出异议的答辩,特赦答辩,“一事不再理”的答辩及不适于答辩和受审(指精神病患者)等答辩方式。在美国,刑事审判程序分为陪审团审裁、法官审判、辩诉交易三种形式。陪审团审裁程序即在法官主持和指导下,陪审团独立参与法庭审理并作出裁断。法官在裁断的基础上就定罪、量刑独立进行判决。法官审判程序即由法官负责审判的全过程,陪审团不参与审裁。在这两种程序下被告人均可选择作有罪答辩或无罪答辩,作无罪答辩的,庭审继续进行。
辩诉交易指检察官为使被告人认罪,以减少控诉罪行,减轻控诉罪名或刑罚为条件,与被告方(一般通过律师)在法庭外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如果法庭接受此项协议,就依据双方商定的罪名和刑罚判决,该起刑事案件遂可不经过正当法律程序而告终结。这是美国独有的一种刑事审判程序。在法国,刑事审判有重罪审判程序、轻罪审判程序和违警罪审判程序。凡判处5年以上监禁的犯罪属重罪,重罪案件由专职法官和陪审团组成的重罪法庭依据上诉法院审查庭的起诉裁定书进行审理。凡依法判处2个月以上5年以下监禁或200法郎以上罚金的犯罪属轻罪,由犯罪地,被告人住所地式或逮捕地的轻罪法庭管辖,不实行陪审制。判处2个月以下监禁或200法郎以下罚金的犯罪为违警罪,由违警法院受理,也不实行陪审制。在我国,对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建议或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可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其余案件则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依法组成合议庭适用普通程序审理。
(四)法庭调查:
英国、美国的法庭调查是在法庭主持下控辩双方的交叉询问,因实行直接,言词的审判原则,证人证言是证据中应用最为普通的一种,绝大多数证人是由当事人提名和提问的,证人一般通过本方与对方当事人的询问以证明或反证案件事实,询问证人的程序为:首先询问起诉方证人,其次询问被告方证人,各方证人先由本方当事人主询问,后由对方当事人反询问,这种交叉询问一般可以进行两轮。法国、德国的法庭调查则是由庭长或首席法官依职权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和鉴定人,出示物证,宣读书证等。我国新《刑事诉讼法》规定法庭调查由审判长主持,公诉人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陈述和讯问被告人,出示、核实各证据,包括询问证人,鉴定人出示物证、宣读和核实证言笔录,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它可作为证据的文书,引入交叉询问规则,控、辩双方可就各项证据质证、辩论。
(五)法庭辩论:
各国均规定控辩双方可对案件的证据和事实、法律适用等问题提出观点,发表意见,进行论证和相互辩驳,一般由起诉方首先发言,辩护方反驳,如此反复辩论几轮。不同的是英国和美国由起诉方作最后陈述,而法国、德国和我国则是被告方享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六)评议、判决:
在英国和美国,法庭辩论结束后,有陪审团参与审理的案件一般由法官就适用于所控之罪的法律,各种争议问题的举证责任在哪一方,不同问题所要求的证据的可信程度,不可采用的证据,本案涉及的法律等问题作出总结提示后,陪审团退庭进行评决,投票表决并作出有罪或无罪裁断,再由法官作出如何定罪、量刑的具体判决。表决必须符合法定票数,否则无效。法国和德国由法官和陪审团共同退庭评议,对不同的评议内容规定了不同的通过方法,一般按照罪过问题(是否构成有罪)、刑罚问题(加重,减轻情节等事实)、费用问题的判决进行表决,表决实行分开投票、连续进行的方法,根据表决结果作出判决。我国则由审判长和审判员(包括人民陪审员)退庭合议,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判决,重大、疑难案件可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

『叁』 谁知道美国刑事诉讼庭审的程序和我国刑诉庭审的程序

美国刑事诉讼一审程序

作者:韦 成 发布时间:2006-12-05 14:13:39

--------------------------------------------------------------------------------

众所周知,美国实行的是当事人主义审判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对抗式,法官和陪审团作为案件的裁决者,不主动调查证据,传唤证人及对证人询问,而处于一种消极、超然的地位,负责听取控辩双方提出的证据和所作的陈述,控辩双方向法庭提出各自的证人和证据向本方进行询问,并向对方证人作反驳性的询问,法官和陪审团分别就案件的法律问题和事实问题承担司法裁判职能,以下将根据这些特点就美国的一审程序作一简要分析。
一、法庭审判正式开始前的程序

(一)罪状认否程序

被告人在罪状认否程序中可以做出三种答辩:有罪答辩、无罪答辩和不予争辩的答辩。如果被告人作有罪答辩,经法官查明答辩系出于被告人自愿的,对于已经认罪的指控既不再进行正式审理,而直接进入判刑程序。如果被告人作无罪答辩,法官应当确定开庭日期,准备正式审理。在正式的法庭审判开始前,法官需要就一系列的程序事项进行必要的准备,如对于控辩双方可能提出的排除某一证据、要求对方展示证据等方面的申请,法庭应尽可能在开庭之前解决。控、辩双方也需要做一系列准备工作,如调查走访证人、收集证据、开示证据等,有的准备工作可能还需要法院参与或者由法院就双方有争议的问题作出裁定,如审前动议、审前会议等。

(二)挑选陪审员程序

在美国因被告人不认罪而需要进入正式审理程序的案件,通常由陪审团进行审理,除非被告人放弃陪审团审判,法院在第一审程序时必须召集陪审团。为了组成一个公正的陪审团,联邦和州的法律规定了两种程序机制:一是随机的初选程序。随机挑选的陪审员经过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必要的调查与反馈程序之后产生一份名单,书记官根据这个名单准备候任陪审团的名单,然后通知这些人到庭。二是严格的“庭选”程序。到庭的候任陪审员经法官告知案件的性质和双方律师对陪审员之后,必须在法庭上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才能成为真正的陪审员。经过上述程序筛选后,候任陪审员的人数达到法定的陪审人数时,本案的陪审团就正式组成了。

二、法庭审判正式开始后(在这里,我将仅就陪审团组成后的法庭审判程序而言,大体上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一)开场陈述

这是指在法庭审理中控辩双方向法庭所作的第一次陈述,其陈述在各司法系统是一致的,即检察官先陈述,辩护律师后陈述。

检察官的开场陈述是为了告诉陪审团指控的性质、案件的发生经过,简述支持控诉的证据。目的使陪审团更好的了解案情。

辩护律师的开场陈述则说明主要的辩护要点,总的意图是使陪审团对控方的案件产生疑问,说明被告人无罪。辩护律师出于诉讼策略考虑,也可以放弃作开场陈述。在少数州,也允许辩护律师等到控方证人作证结束以后、辩方举证开始以前作开场陈述。

控辩双方做开场陈述时,应当清楚、简要地说明本方案件的基本立场,以明确下一步举证的方向。因此,双方所陈述的案情必须有相应的可采证据支持,所提到的证人和证词必须在庭审中兑现。不得涉及缺乏可采证据支持的事项以及被告人的性格、特征,也不得使用争论性或高度情绪化的语言。否则,法官可以应对方的异议或者依职权予以制止,并在必要时对陪审团提出相应的忠告。

(二)起诉方举证

在开场陈述之后,起诉方应当向法庭提供证据以支持控诉,包括出示物证和传唤证人出庭作证。证人作证之前,应当宣誓或以其他方式保证如实回答提问。首先由起诉方进行直接询问,目的是使证人说出所了解的案件事实,展示证据。直接询问中不能提出诱导性的问题。

然后,由辩护律师发问,这称作交叉询问,其目的在于暴露证人作证的缺陷和不足,向陪审团揭示证人的不可信。在辩护律师交叉询问之后,起诉方还可以进行再直接询问,以重新聚集被交叉询问推翻的证据堆,恢复证人的可信性,澄清证人证词中的模糊之处。

辩护律师也可以再交叉询问,继续攻击证人证词的真实性以及证人本身的可信性,再直接询问和再交叉询问可以反复进行数轮,直到无可再问或没必要再问,但各管辖区均规定了再直接询问和再交叉询问的范围,限制进行再直接或再交叉询问的机会。在整个直接询问和交叉询问期间,双方律师都必须遵守证据规则,如果触犯了一项证据规则,无论是询问的方式,还是证人回答问题的方式。反方都可能反对,陈述反对的理由,然后提问的律师可能简短地说明正当理由或以更详细地解释为什么提这个问题或回答问题应该经法官允许。然后法官决定证据规则是否被触犯。如果法官不同意,反对提问或回答律师的意见。法官就否决反对证人继续回答,如果法官同意询问或回答的律师意见。法官就支持反对,询问的律师必须提另外一个问题,如果反对证人的回答,法官会建议陪审员不必理睬这个回答,一些案件因为证人的回答可能对案件的审判结果非常有利,律师于是提出无效审判的动议。

总之,交叉询问的规则相复杂,其过程往往非常冗长,但美国诉讼法理论高度评价这套证据调查方式,认为它是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最佳法律装置。

当起诉方出示了所有的证人和证言并认为这些证据已充分地证明罪行,起诉方就歇诉。审判到了这一阶段,被告方常规地提出直接裁决动议,要求法官认定起诉方并没有出示支持罪行各个要件的证据。惟一的公正裁决只能是宣告无罪。一些情况下,若起诉方准备不充分,审判时潦草地出示证据或案件确实存在问题,直接动议裁决就被接受。结果被告人被宣判无罪而审判马上停止,然而,大多数案件,这个辩护动议如辩护方常规地提出动议那样,常规地受到拒绝,只有当辩护方申请没有得到法官批准时,庭审进入辩方举证阶段。

(三)辩方举证

对辩护方传唤作证的证人,同样由辩护方和起诉方进行直接询问和交叉询问。需要注意的是,在美国刑诉中,被告人既不得被迫自证其罪,也不要求被告人证明自己无罪,因此,除非被告人希望作证。否则,不要求被告人在法庭上提供证言。

(四)总结辩论

证据调查之后,由控辩双方作总结辩论。起诉方首先作辩论发言,按照对己方最有利的观点,对证据进行总结和辩论,由辩护方作辩论发言,对起诉方的辩论发言作出问答,陈述于被告方有利的事实和理由,揭示对方举证中存在的矛盾和疑点,强调法律要求控方举证达到排除合理疑问的程度才能给被告人定罪,否则应裁决无罪,起诉方在辩护答辩后可以就其中的争论点予以反驳,无论起诉方还是辩护方进行辩论发言,都不允许对被告人是否有罪发表个人的评断,根据双方的举证和辩论确定被告人是否犯有被控罪行,是陪审团的神圣职责和权利。

(五)法官指示陪审团

由于陪审员是法律的外行,在陪审团退庭评议之前,主持庭审的法官要对陪审团作总结提示,内容包括:陪审团的职责和义务;与案件有关的法律;由证据引起的争议;解释有关法律术语的确切含义。除此之外,许多州授权法官对证据作出评论,但一些州却禁止这样做。在刑事诉讼中,当事人,特别是辩护律师,还可以请求法官作出特定的指示,对此法官必须决定是采纳还是拒绝,或者作必要修改,甚至为此法官要召集进行非正式的磋商。

(六)陪审团评议

在陪审团退庭评议之前,由法官指定陪审团长或告知陪审团选出一名陪审团长和一名副团长,然后全体陪审员进入评议室进行评议,由陪审团长主持。陪审团评议秘密进行,内容保密,不准任何人进出评议室。而且不管评议结果如何,此后不能对评议活动进行法律调查。关于陪审员在审判期间或者评议期间是否需要集中住宿、与外界隔离的问题,法律没有明确,各地做法也不一。有的允许陪审员回家过夜或者度周末,许多州将此问题留给法官裁量决定。

(七)陪审裁决

尽管陪审团的人数各司法系统不完全相同,但普遍要求必须一致裁决,只有路易斯安娜和俄勒冈两个州不要求一致裁决。如果经过长时间的评议,陪审团仍然不能得出一致结论时,法官可以宣布“误审”,解散该陪审团。对于这样的案件,检察官可以重新起诉,由法院另行召集陪审团重新审判。

陪审团就被告人有罪还是无罪作出裁决后,回到公开法庭,由陪审团长向法庭宣告裁决结果。如果是无罪裁决,法官必须接受,宣布将被告人当庭释放。如果裁决有罪,法官可以命令将被告人押回监狱或取保释放以等待课刑。至此,正式庭审过程就此结束。

(作者单位:江西省井冈山市人民法院)

来源:中国法院网
编辑:陈思

案件审理过程:
1,检察院对被告人胡林以赌博罪提起公诉;
2,法庭调查;
3,法庭辩论;
4,被告人最后陈述;
5,休庭十分钟;
6,宣判;
7,法庭教育;
8,闭庭.
演职员表及服装
序号
角 色
扮演者姓名
1
审判长(法官,着法袍)
2
审判员1(法官,着法袍)
3
审判员2(法官,着法袍)
4
书记员(着深色西服)
5
司法警察(警服)
6
司法警察(警服)
7
公诉人1(检察官,着深色西服)
8
公诉人2(检察官,着深色西服)
9
被告人1(囚服)
胡林( )
10
法定代理人(被告人母亲,便服)
王梅( )
11
辩护人(律师,着西服)
备注:除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外,其余角色可由同学以真名担任.
庭 审 程 序
一,庭前准备程序
书记员查明公诉人,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已经到庭.
书记员(起立朗读):请旁听人员安静,现在宣布法庭纪律:
1,未成年人及精神病人,酗酒的人不得旁听;
2,不得随意走动及进入审判区;
3,不得鼓掌,喧哗,哄闹;
4,不准吸烟;
5,寻呼机,移动电话一律关闭;
6,不得发言,提问;
7,未经许可,不得记录,录音,录像和摄影.
书记员:公诉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入庭.
(公诉人及诉讼参与人就座)
书记员:审判长,审判员入庭,全体起立.
(全体人员起立,审判长,审判员就座.)
书记员:报告审判长,公诉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已经到庭.被告人已在羁押室候审.庭前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报告完毕.
(书记员就座)
二,宣布开庭程序
审判长:传被告人胡林到庭,(法警押解被告人胡林到庭后,审判长击法槌)现在开庭.
审判长:被告人,你的姓名,出生年月日,民族,文化程度,逮捕以前干什么 家庭住址
被告人胡林:我叫胡林, 1988年12月22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汉族,初中文化,本市园区第十五中学学生,住本市工业园区莲香新村99幢605室.
审判长:被告人胡林,你以前有无受过法律处分 何时因何故被采取何种强制措施 苏州市工业园区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是否收到 何时收到
被告人胡林:以前没有受过法律处分.因为赌博,2006年5月1日被苏州市公安局工业园分局刑事拘留,同年5月3日取保候审.起诉书副本,我是11月10日收到的.
审判长:苏州市工业园区人民法院现在依法开庭审理苏州市工业园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胡林赌博一案.因本案被告人均系未成年人,故审理不公开进行.
审判长:审理本案的合议庭由审判员( ),( ),( )组成,由( )任审判长,书记员( )担任法庭记录;苏州市工业园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员( ),( )出庭支持公诉;苏州法意律师事务所律师( )出庭分别为被告人胡林辩护.因被告人未满十八周岁,胡林之母王梅作为法定代理人出庭参加诉讼.
审判长: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庭审中享有下列权利:
1,可以申请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回避,也就是说如果上述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判的可以请求换人;
2,可以提出证据,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检查;
3,被告人可以自行辩护;
4,被告人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后作最后陈述.
上述各项权利,被告人胡林及其法定代理人,听清了没有
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一一回答:听清楚了.
审判长:被告人胡林及其法定代理人王梅,考虑一下,是否申请回避
被告人胡林:不申请回避.
法定代理人王梅:不申请回避.
三,法庭调查程序
审判长:现在开始法庭调查.首先由公诉人宣读起诉书.
公诉人:宣读起诉书(附件1)
审判长:被告人胡林,你现在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陈述,你是否需要陈述
被告人胡林:起诉书指控的情况属实,我不需要陈述.
审判长:现在公诉人可以讯问被告人.

『肆』 谁知道资助贵州大学的日本财团是哪个财团他们的背景是什么

2007年3月-8月国外来访人员动态
1.1. 1月5日,来自俄罗斯、哈撒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16名学生来我校参观,与人文学院院长、书记,以及该院对外汉语教学中心负责人等举行了座谈。

2. 1月10月至19日,韩国研究小组访问贵州并进行野外考察,我校赵元龙教授等负责陪同。

3. 1月23日至29日,德国洪堡大学农业经济专家Harald Grether博士、Uli Kleinwechter先生(KLEINWECHTER先生的夫人 Teresa Rojas Lara女士同行)到我校经济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4. 1月24日,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代表团访问我校,与我校达成合作备忘录。

5. 1月30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文化领事郭南琳女士访问我校。

6.6. 2月1日至2月8日,韩国国立江源大学任奉吉教授到贵州大学讲学。

7. 2月2日,日本山口大学农学部教授早川诚而一行三人访问我校。

8. 2月7日韩国湖南大学姜胜默教授访问我校。

9. 3月8日上午,山口大学教授拜访经济学院洪名勇副院长,并作座谈。

10. 3月9日至11日,经济学院“现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应用学”国际会议在花溪迎宾馆召开。参与此次会议的外籍专家有来自法国的一名专家、奥地利的一名专家与日本的四名专家。

11. 3月9日下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兹(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访问贵大。并给学生作了关于经济学方面的讲座。

12. 3月12日,法国交换学生9人来到我校。

13. 3月12日,张德匡先生到达贵大,并于3月19日开始为非英语专业学生义务作英语学习的讲学,为期一个月。

14. 3月15日至3月17日,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亚洲区的主任Larry Jones访问我校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

15. 3月19日,山口大学教授来访,与生命科学学院张崇玉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金颖若教授商谈制作“环境教育讲义教材”事宜。

16. 3月20日,美国驻华大使馆美国教育交流中心美国教育总监(中国专员)莫华璋先生,与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领事处领事东方迈先生就美留学以及相关签证情况到我校进行讲座以及咨询活动;RONALD CHENG教授为法学院师生作“关于美国刑事诉讼法的若干问题”的讲座。

17. 3月22日,山口大学藤原贞雄教授、植春高久教授拜访了陈校长,并与我校达成协议,在07年底接收外国语学院5名学生到该校进修学习三个月。

18. 3月23日晚,李校长接见了日本山口大学东亚研究所小谷典子女士一行七人,并于24日上午在人文学院副书记庄勇的陪同下到石阡县参观木偶戏。

19. 3月29日,日本GTB组织到外国语学院面试日语专业学生。

20.4月9日,安顺出生的美籍华人、加州柏克力大学机械工程博士、美国核能管制委员会资深工程师韩宗武博士在蔡家关校区为师生作“一个先进原子能发电厂的设计”的学术讲座。

21.4月23-29日,美籍华人、美国加州州大长滩分校机械及航空系叶先扬教授到我校作学术访问,并分别在北校区及蔡家关校区为师生作了3场讲座,两场为机械方面的学术讲座,最后在北校区为全校师生做了一场关于“台湾问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讲座。

22.2007年6月8日,德裔华人、著名中提琴家胡伟先生访问我校,参观了我校艺术学院。

23.2007年6月12日,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教育处教育参赞蔡志明先生一行访问我校。

24.2007年6月19-21日,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校长Singarvelou先生一行访问我校,陈校长会间了客人。

25.2007年7月2日, 法国上阿尔萨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校长Arnaud Haeringer先生及项目负责人丹尼斯女士访问我校,并为我校蔡家关校区的师生做了有关赴法留学方面的讲座。

26.2007年7月12-16日,世界民族学人类学联合会妇女研究会主席哈里森博士应我校人文学院邀请来我校进行学术访问。

27.2007年 7月5日, 教育部“春晖杯”留学人员英国剑桥大学化学系苏贤斌博士、德国汉诺威大学许剑飞博士、日本永久技术研究所陈妙生博士、日本分子化学研究所总裁于宪法博士一行四人对我校进行了学术访问。

28.2007年 7月9日,以色列海法大学Tzion Fahima 教授访问我校农学院,并与我校讨论签订合作协议事宜。两校将在最近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伍』 美国刑事诉讼宣判后可以上诉吗

1、对于刑事判决结果,被害人无权提出上诉,但可以申请检察院提出抗诉。
2、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民事部分可以提出上诉。
法律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八条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

『陆』 美国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证据原则的差异

关注“罗爷法律”头条号查看更多法律知识!点击头像即可获得免费法律咨询
1.收集证据的主体不同。按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有权收集公诉刑事案件证据的机关是国家侦查机关,侦查机关要全面收集证据,是站在公正的角度收集证据;附带民事诉讼证据则只是民事诉讼原告及其代理人从自身利益出发收集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2.收集证据的目的不同。刑事诉讼证据目的是证明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罪轻或罪重,是法庭给被告人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据。而民事诉讼证据是围绕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证明被告的行为给原告造成的损害,以便通过确认这些损害而从被告处获得赔偿的目的。

3.证人作证的态度不同。对国家机关收集证据,证人一般能严肃对待,所反映的情况真实性较高;民事诉讼证据的收集,除了法院通知证人当庭作证外,民事诉讼原告或代理人收集证据时,证人可能受其要求、利诱、威胁、恐吓等原因,所作证词的真实性就打了折扣。

4.收集证据的人对法律的认识理解不同。侦查机关侦查人员一般都经过专业学习或培训对法律的理解比较准确和全面,而原告及其代理人认识法律较偏颇,往往断章取义地理解法律,因此双方所收集的证据易产生差异。

『柒』 欧美刑事诉讼法和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区别

英美法系是当事人主义,由控辩双方来对案件事实进行举证,陪审团最终确定是否有罪,法官负责适用法律来量刑!
中国,算作大陆法系的特征!实行的是职权主义模式!

『捌』 对比我国刑事诉讼法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上与美国的立法有何异同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为非法获取之言词证据排除规则,二为违反法定程序获取之物证资料排除规则,三为“毒树之果”排除规则。


一、美国证据排除规则

1、美国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是以反对不合理的搜查扣押、保护公民的宪法权利为基础展开的。

1914年2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对弗里蒙特.威克斯诉美国联邦政府一案做出终审判决,“它宣告,违反第四修正案的保护、通过不合理搜查扣押取得的证据不能在联邦法庭上使用以反对被告人”。标志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2、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最终以马普案的判决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强制推行于各州。

威克斯规则原则上仅强制适用于联邦警察采取非法搜查行为获取证据的判决,各州法院仍可选择性适用。美国最高法院通过沃尔夫案正式赋予了各州法院拒绝适用威克斯规则的权力, 后来综合考虑威克斯案对各州产生的影响及沃尔夫案后各州法院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态度,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最终以马普案的判决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强制推行于各州。

3、“毒树之果”排除规则的确立,进一步使得正当程序原则在刑事诉讼领域有了获得救济的可能。

以第五修正案为基础的“反对自我归罪特权”和以第六修正案为基础的“获得律师帮助权”也先后被纳入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毒树之果”排除规则的确立,进一步使得正当程序原则在刑事诉讼领域有了获得救济的可能。这一系列的适用规则,组成了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基本架构。

4、制度之例外

马普案的判决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得以推广适用于各州,为规则在司法中被实现提供了可能。但立法规范的支撑却未能平息包括在各种判决中频繁出现的反对性意见,即相当一部分公众的感知上——放纵了犯罪。共和党尼克松当选总统后,连续启用了“更为遵守社会秩序”的人担任大法官,在这些人的推动下,联邦最高法院不但极大地限制了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也催生出了如作为弹劾证据使用的例外、善意的例外等一系列排除规则的例外,以避免产生“事实上有罪的被告人逃脱制裁”的不利后果。

2006年,哈得孙案的判决宣告了“敲门并表明身份”之例外规则得到了认可,即执行法官在取得合法令状的前提下,未圆满履行“敲门并表明身份”义务的行为,不能作为所取得的用以反对犯罪人的证据被排除的理由。

言词证据领域,米兰达规则也备受争议,虽然早在2002年的迪克逊一案中美国联邦法院就已经申明:米兰达规则是最高法院的一个宪法性判例,但关于“自愿性”这一问题的判断归属权却始终处于法院与国会的相互争夺状态。直到最高法院以7比2的压倒性优势通过了一项司法意见,再次重申了迪克逊一案中确立的米兰达规则的宪法性质,才使长久的争论得到了平息。

二、中美的立法差异

1、总结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进路不难看出,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沿袭了一种由宪法到刑事诉讼法、由原则到规则的转变路径,在美国,排除规则的宪法性多由判例构成,多年来对其存废领域也争论不断,最终,美国最高法院以已通过的判例表明,排除规则本身并非宪法的要求,国会可以通过立法进行废止。因此,有学者认为,在美国针对非法获取之物证领域,排除规则的前景堪忧。

2、与美国不同,在我国,不论是“两个证据规定”,还是新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都承认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保障人权方面的重要意义。而理论界也普遍承认,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重要的意义乃是在于体现了行使诉讼中的宪政价值,保障了行使程序的实施。因此,宪政基础性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刑事法律体系中不可动摇的地位,这种地位不会因为个案适用上的缺位或不当应用而丧失立法上的合理性,反而会随着“依法治国”理念在我国的深入和加强而日益稳固。

『玖』 美国法律的程序正义

1994年6月12日,洛杉矶市警察接到报警,发现辛普森以前的白人妻子尼克尔和她的一位白人男友被人刺杀于她的住所门前。经过现场勘察,警方怀疑凶杀嫌疑犯是尼克尔的前夫辛普森。然而辛普森杀妻案经过一年多的审理,检方自始自终缺少谋杀现场的证明人,也未能找到谋杀的凶器,而且其所列的作案时间表不能服众,许多问题难以解释。最重要的是检方的血迹证据也出了问题。辛普森陪审团在分析了113位证人的1105份证词后作出了裁决――1995年10月3日上午法庭正式宣布辛普森无罪。

辛普森杀妻案审理的整个过程都体现了程序正义的原则。这里仅就其中的主要程序作一个说明。
(1)本案陪审团的组成中体现的程序正义原则。陪审制度是英美法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制度。在法律规定的应实行陪审团审裁的案件中,陪审团在法院的主持和指导下,享有独立参与法庭审理并做出裁决的权利。法院只有在陪审团做出裁决之后才能行使判决权,而且判决的性质必须与裁决的性质保持一致。这也就是说,陪审团如果裁决有罪,法官才能做出有罪判决;否则,即使法官同意,也不能做出有罪判决。
(2)证据规则中体现的程序正义原则。俗话说“证据是诉讼之王”,但并不是所有的证据法庭都会采纳。按照美国的法律规定,不仅要求提供证据的主体、证据的种类与来源是合法的,而且要求收集证据的程序和手段都必须是合法的,否则,即使证据所客观真实的,也不能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而予以排除。在英美法系国家审理刑事案件时,采用的证明标准是“排除合理怀疑”。这也就是说,陪审团只有在确信证据已经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时,才能认定被告有罪。因此,在刑事审判中,即使某些证据被法院采信了,但并不一定就能够给犯罪嫌疑人定罪。在本案的庭审辩论期间,辩方律师柯克论大打种族牌,在对黑人占绝大多数的陪审团面前,反复引用福尔曼警官的种族主义谩骂和攻击,辩方的另一位律师舍克则重点攻击了警察局技术人员在搜集证据时的马虎,强调证据是如何被污染而不可靠。虽然这些问题没有一个能证明辛普森无罪,但在黑人占大多数的陪审团中间,它们已经足够能让人相信,检方的证据并没有达到无可置疑的标准。最后,陪审团经过4个小时的审议,做出了辛普森无罪的裁决。

程序正义不同于实体正义,它主要体现于法律程序的设计以及司法裁判的过程之中,是一种明确、具体且可操作的程序,是对法官和当事人的一种形式性道德约束,属于“看得见的正义”。
程序正义原则的确立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基于人性恶的人性论基础而主张对国家官员的权力运用进行一定的限制。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人们倾向于认为世界上并不存在完人,人性的本质是恶的,因此谁也不能保证掌握司法权的警察、法官等不滥用权力,这就必然要求设计一种合理的程序对权力的运用做出限制。
二是英美国家的个人主义理念要求对公民的权利予以充分的保护。与代表国家、可以动用国家财政和国家强制力的检查方相比,个人的力量无疑是十分弱小的。为了充分保障公民个人的权利,英美法系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公民个人权利,如“无罪推定”原则、“排除合理怀疑”的原则等等。
三是对程序的独立价值的发现。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实体上的公正是无法准确把握的,而程序上的公正是可以“看得见”的,因此诉讼程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弥补实体法的不足;二是公正的诉讼程序,可以增强诉讼的理性形象,有利于民主、平等、法治等理念的传播,使判决跟容易得到公众的认可和尊重。
通过辛普森一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司法制度对程序公正和确凿证据的重视程度,远远超出了寻求案件真相和把罪犯绳之于法。也许有人会说,注重程序公正并不必然会导致实质上的公正。但是,正是由于这种程序的公正从而避免了国家公权力的滥用,才能真正给民众一种安全感。

与英美刑法对程序的重视相比,中国传统的法律理念和制度都是重实体而轻程序的。著名的佘祥林杀妻案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佘祥林因杀妻入狱,11年后“被害人”佘妻突然现身,案件重审,佘祥林被法院宣告无罪重返社会。虽然法谚有云“迟来的正义不等于不正义”,但是11年的光阴人生又得几个?即使重返社会,这11年的牢狱之灾也将使佘祥林一辈子都无法回归正常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得到犯罪嫌疑人的口供,违反法定程序,甚至于刑讯逼供,使得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自由被随意践踏,人权得不到应有尊重的事例不在少数。这一切的症结所在就是我国注重实体公正、轻视正当程序的司法观念,仅仅把程序作为实现实体正义的手段,而忽视了正当程序本身的独立价值和重大意义。
刑事诉讼法修订以来,程序正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无论是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刑事诉讼法总则并在多项具体规定和制度完善中加以贯彻和体现,还是坚持“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规定不动摇之外,又增加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并规定在讯问过程中实行录音录像等制度都意味着正当程序的独立价值越来越为我国司法实践所重视。

『拾』 美国人John盗窃案,John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吗

可以,我们国家《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简易程序的规定中,没有对外国人在我国触犯《刑法》做特别的规定,相关司法解释也没去特殊规定,所以只要符合相关简易程序的要件就可以使用简易程序!

热点内容
乌鲁木齐物业管理条例 发布:2025-08-18 02:09:13 浏览:156
传道德内容 发布:2025-08-18 02:09:09 浏览:726
滨城区法院电话 发布:2025-08-18 02:08:28 浏览:905
民法与经济法关系论文 发布:2025-08-18 01:53:45 浏览:752
合同与契约的区别及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18 01:53:40 浏览:659
2018年劳动法对产检假相关规定 发布:2025-08-18 01:52:15 浏览:290
立法程序为 发布:2025-08-18 01:42:26 浏览:101
中级经济法履约保证金比例 发布:2025-08-18 01:33:08 浏览:434
消费者义务的法规 发布:2025-08-18 01:28:13 浏览:644
劳动局条例 发布:2025-08-18 01:27:33 浏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