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实体性和程序性原则
『壹』 行政法的实体性基本原则有哪些
行政法的实体性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依法行政原则
- 核心内容: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定的权限、法定程序和法治精神进行管理,其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不能超越法律的授权。这一原则确保了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 核心内容: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必须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人身自由、财产权、隐私权等。这一原则体现了行政法对公民权利的重视和保护。
3. 越权无效原则
- 核心内容: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权限内行使权力,超越权限的行为无效。这一原则防止了行政权力的滥用和扩张,确保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4. 信赖保护原则
- 核心内容: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信赖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而安排其生活或处置其财产时,如果行政机关改变该行政行为,应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遭受的财产损失予以补偿。这一原则保护了公民对行政行为的合理预期和信赖利益。
5. 比例原则
- 核心内容: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应选择对公民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进行,即行政措施与其所达到的目的之间应符合适当比例。这一原则确保了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和适度性,防止了过度侵害公民权益的情况。
综上所述,行政法的实体性基本原则在依法行政、尊重和保障人权、越权无效、信赖保护和比例原则等方面,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贰』 什么事实体性法律原则和程序性法律原则
1.按照法律原则产生的基础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
公理性原则,即由法律原理(法理)构成的原则,是由法律上之事理推导出来的法律原则,是严格意义的法律原则,例如法律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价有偿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等,它们在国际范围内具有较大的普适性。
政策性原则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出于一定的政策考量而制定的一些原则,如我国宪法中规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婚姻法中“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则,等等。政策性原则具有针对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2.按照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之覆盖面的宽窄和适用范围大小,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
基本法律原则是整个法律体系或某一法律部门所适用的、体现法的基本价值的原则,如宪法所规定的各项原则。
具体法律原则是在基本原则指导下适用于某一法律部门中特定情形的原则,如(英美)契约法中的要约原则和承诺原则、错误原则等。
3.按照法律原则设计的内容和问题不同,可以把法律原则分为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实体性原则是直接指涉及实体法问题(实体性权利和义务等)的原则,例如,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中所规定的多数原则属于此类。
程序性原则是直接指涉及程序法(诉讼法)问题的原则,如诉讼法中规定的“一事不再理”原则、辩护原则、非法证据排除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等。
『叁』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含义有哪些
法律分析:行政法的实体性原则包括:1、依法行政原则;2、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3、越权无效原则;4、信赖保护原则;5、比例原则。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则包括:1、程序正当原则;2、行政公开原则;3、行政公正原则;4、行政公平原则。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则包括:1、程序正当原则;2、行政公开原则;3、行政公正原则;4、行政公平原则。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肆』 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怎么分
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是行政法的两大分支,它们以行政规范的性质为划分依据。
实体行政法主要规范当事人在法律关系中的存在地位、资格、权能等实体性权利义务。它涉及的是行政管理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例如政府机构在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市场、实施社会政策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规定。
程序行政法则关注的是实施实体性行政法规范所必需的程序性权利义务。它确保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性,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如行政诉讼法和行政程序法等,规定了行政程序的各个环节,如调查取证、听证、裁决等步骤,以及行政行为的救济途径。
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的区分有助于明确行政活动的结构和功能,促进行政法治的完善。实体行政法强调行政管理的实质内容,确保了公民在行政关系中的权益;程序行政法则关注行政行为的正当性和有效性,确保了公民在行政程序中的参与和救济权。
在实际操作中,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行政法的完整体系。行政主体在行使权力时,不仅要遵循实体行政法的规定,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同时也要遵守程序行政法的要求,保障行政过程的公正与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