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视频

劳动法视频

发布时间: 2020-12-21 06:22:58

㈠ 国家劳动法怎么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规定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条规定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如果加班领导赖掉,可以去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有纠纷的也可以去劳动仲裁部门提出投诉。

(1)劳动法视频扩展阅读:

案例:国庆7天全加班涉嫌违反劳动法

今年国庆的放假安排是9月29日至30日上两天班,10月1日至7日连休7天。其中10月1日、10月2日、10月3日为法定节假日。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按照《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2003年北京市政府142令)第14条和第44条的有关规定。

本市用人单位在10月1日、2日、3日期间安排劳动者加班,就应当按照不低于日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300%支付加班工资;10月4日、5日、6日、7日期间安排劳动者加班,应当安排其同等时间的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日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而对于“日或者小时工资基数”如何确定,市人力社保局强调有三个原则:首先应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工资标准确定;其次是劳动合同没有约定的,按照集体合同约定的加班工资基数以及休假期间工资标准确定。

最后是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按照劳动者本人正常劳动应得的工资确定。依照上述原则确定的加班工资基数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此外,企业在对劳动者月工资折算为日工资时,应当按照我国《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的月计薪天数21.75天进行折算。

举例来说,职工张某的月工资标准为5000元,如果单位安排该他在10月1日至3日期间加班1天,那他的加班工资就应该为:5000(元)÷21.75(天)×300%×1(天)=690(元),3天如全部加班,加班工资将达到2070元。

如果单位安排他在10月4日至7日加班1天且不能补休,他的加班工资应为:5000(元)÷21.75(天)×200%×1(天)=460(元),如果这4天全部加班,加班工资将达到1840元。

这样算来,如果一个职工在国庆这7天一直加班,一天不休的话,可以拿到的加班费相当于17天的工资。而如果想达到日2000元的加班工资,如果是在前3天,那员工的月工资标准要达到1.45万元以上;如果是后4天,月工资标准要达到21750元以上才行。

但是,对于7天全部加班的做法,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现行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7天全部加班,涉嫌违反劳动法。

㈡ 请给我一份详细的劳动法

劳动法?还是劳动类的法律法规?劳动法的可操作性一般,很多问题不能仅仅看劳动法就有用的。我给你一个网址,这里对常用的劳动法类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都有链接,非常实用。

但是,法律和法学是两个概念,你看了全部的劳动法的法条并不代表你了解和会适用劳动法了,这是一个专业学习数年甚至十数年才能解决的法理问题,几百个法条不代表法律你都知道了。

劳动法类
http://www.jincao.com/fa/law12.htm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4年7月5日颁布

2.失业保险条例 1999年1月22日颁布

3.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 2000年颁布

4.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2年4月3日颁布

5.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1996年8月29日颁布

6.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 2000年10月31日颁布

7.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1999年颁布

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01年10月27日颁布

9.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1992年4月3日颁布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全文) 2002年颁布

11.企业职工奖惩条例 1982年颁布

12.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13.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 1996年颁布

14.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 1994年10月22日颁布

15.关于印发《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的通知 1994年颁布

16.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1993年4月12日颁布

17.关于颁发《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的通知 1994年颁布

18.关于印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通知 1994年12月3日颁布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 1953年01月26日颁布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1993年6月11日颁布

21.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 1994年颁布

22.工伤保险条例 2003年4月16日颁布

23.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24.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 2003年5月19日颁布

25.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1994年颁布

26.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 1996年颁布

27.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 1996年颁布

28.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

29.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1988年6月28日颁布

30.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

31.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2001年4月21日颁布

32.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1990年3月22日颁布

33.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

34.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 15603-1995 )

35.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 1982年颁布

36.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1996年颁布

37.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8.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 1994年颁布

39.工伤认定办法 2003年9月18日颁布

40.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 2003年9月18日颁布

41.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 2003年9月18日颁布

42.小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2003年9月30日颁布

43.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办法 2003年12月15日颁布

44.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2004年1月13日颁布

45.集体合同规定 2003年12月30日颁布

46.最低工资规定 2003年12月30日颁布

47.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 2004年3月9日颁布

48.商务部关于印发《外派劳务培训管理办法》的通知 2004年2月16日颁布

49.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2004年8月16日颁布

50.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 2004年10月20日颁布

51.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2004年11月1日颁布

52.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 2004年12月28日颁布

5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 2005年1月10日颁布

54.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农民投劳管理暂行规定 2004年12月29日颁布

55.国有煤矿瓦斯治理安全监察规定 2005年1月6日颁布

56.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2005年7月27日颁布

57.安全评价人员资格登记管理规则 2005年8月31日颁布

58.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2005年9月14日颁布

59.煤矿安全培训监督检查办法(试行) 2005年9月26日颁布

60.煤矿隐患排查和整顿关闭实施办法(试行) 2005年9月26日颁布

61.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 2005年9月26日颁布

62.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2005年8月27日颁布

63.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

6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 2005年8月27日颁布

6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02年6月29日颁布

66.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

67.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 1994年8月11日颁布

68.国家体育总局机关治丧工作管理规定 2006年6月28日颁布

69.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005年1月1日颁布

70.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 2006年9月2日颁布

71.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许可实施办法 2006年8月31日颁布

72.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实施办法 2006年8月31日颁布

73.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实施办法 2006年8月31日颁布

74.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2006年8月31日颁布

75.安全生产标准制修订工作细则 2006年10月20日颁布

76.优化失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指南 2006年9月11日颁布

77.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 2006年11月2日颁布

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

1.关于正确处理劳动纠纷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若干问题的指导性意见(二)--最新劳动法司法解释有关内容阐释 2001年颁布

2.关于印发《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2002年11月29日颁布

3.关于学习和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通知 2003年1月23日颁布

4.关于《对台劳务人员登轮作业证》等证件工本费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1年4月16日颁布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对经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纠纷准予撤诉或驳回起诉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从何时起生效的解释 2000年4月4日颁布

7.关于切实做好《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实施工作的通知 2003年3月11日颁布

8.关于印发《安全评价通则》的通知 2003年3月31日颁布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 1991年6月15日颁布

10.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通知 1994年12月1日颁布

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工伤认定法律适用的请示的答复 2001年6月15日颁布

12.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司机工伤认定问题的复函 1996年12月30日颁布

13.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1995年08月04日颁布

14.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 2003年5月26日颁布

15.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 2003年5月25日颁布

16.劳动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 2003年5月30日颁布

1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通知 2003年6月12日颁布

18.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的通知 2003年05月14日颁布

19.关于印发《安全预评价导则》的通知 2003年5月21日颁布

20.关于加强对城市低保金发放情况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 2003年6月24日颁布

2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2003年6月22日颁布

2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2003年6月19日颁布

2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3年7月3日颁布

24.关于妥善处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再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3年9月25日颁布

25.关于落实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再就业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 2003年8月29日颁布

26.关于切实解决建筑业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 2003年9月30日颁布

27.关于开展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职业病危害专项这个整治工作的通知 2003年8月28日颁布

28.关于劳动能力鉴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3年9月26日颁布

29.关于修改《对外劳务合作备用金暂行办法》的决定 2003年8月21日颁布

30.关于补充调整《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意见部分内容的通知 2003年10月30日颁布

31.关于调整《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附录A部分内容的通知2003年10月30日颁布

32.关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意见的通知 2003年10月23日颁布

33.民政部 人事部 劳动部关于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因战因公伤残军人享受所在单位因公(工)伤残人员的保险福利待遇的通知 1991年3月25日颁布

34.关于认真做好当前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 2003年11月10日颁布

3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工伤保险条例》宣传提纲的通知 2003年11月13日颁布

36.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加强冬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的通知 2003年11月7日颁布

37.人力搬运安全

38.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的实施意见 2004年1月3日 颁布

39.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决定 2004年1月9日颁布

4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办中小学退休教师待遇问题的通知 2004年1月20日颁布

41.卫生部关于加强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 2004年2月17日颁布

4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顿统一着装的通知 2003年12月19日颁布

4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 2004年2月17日颁布

44.国防科工委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的若干意见 2004年02月13日颁布

45.关于推进乡镇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意见 2004年2月27日颁布

46.关于组织开展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情况调查制定还款计划的通知 2004年3月10日颁布

47.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 2004年2月16日颁布

4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扶持家禽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2004年2月13日颁布

49.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的意见 2004年3月17日颁布

50.商务部关于做好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4年5月8日颁布

5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4年6月1日颁布

52.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当前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2004年6月24日颁布

53.关于调查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的通知 2004年10月19日颁布

54.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 2004年10月21日颁布

5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劳动力调查制度的通知 2004年9月27日颁布

5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 2004年11月4日颁布

57.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立即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紧急通知 2004年12月24日颁布

58.关于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 2004年11月26日颁布

59.关于做好清欠工作维护农民利益的紧急通知 2004年12月22日颁布

60.关于做好“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2004年12月24日颁布

61.关于认真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2004年12月26日颁布

62.关于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5年2月23日颁布

63.关于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 2005年2月21日颁布

64.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体例》若干规定 2004年12月31日颁布

65.关于认真配合做好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有关工作的通知 2005年5月9日颁布

66.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2005年6月7日颁布

67.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机械伤害事故加强安全监督执法工作的通知 2005年8月19日颁布

6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 2005年8月24日颁布

69.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 2005年8月18日颁布

70.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2005年9月3日颁布

71.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征求意见的通知 2006年3月20日颁布

72.关于换发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证件的通知 2006年3月10日颁布

73.关于印发《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 2006年1月4日颁布

74.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 2006年4月6日颁布

7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2006年4月10日颁布

76.关于实施农村保险营销员资格授予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6年4月7日颁布

77.关于加强安全评价机构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6年6月7日颁布

78.关于加强高压油气田井控管理和防硫化氢中毒工作的意见 2006年5月31日颁布

79.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 2006年6月7日颁布

80.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装备联网和维护使用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6年6月5日颁布

81.关于加强探险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6年6月18日颁布

82.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建设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的通知 2006年6月9日颁布

83.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保险工作的意见 2006年6月18日颁布

84.关于明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6年6月7日颁布

85.关于切实加强暑期旅游安全工作的通知 2006年6月18日颁布

86.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加快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 2006年6月18日颁布

87.《2006年建设系统汛期安全生产与综合防灾工作要点》 2006年6月20日颁布

88.《生产安全重特大事故和重大未遂伤亡事故信息处置办法(试行)》 2006年6月20日颁布

89.关于全力做好"五一"黄金周后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 2006年5月4日颁布

90.关于调整煤矿井下艰苦岗位津贴有关工作的通知

91.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关问题的意见 2006年8月14日颁布

9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2006年8月14日颁布

93.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司事故跟踪、督导工作实施意见 2006年9月20日颁布

94.关于修改〈煤矿安全规程〉第六十八条和第一百五十八条的决定 2006年10月25日颁布

95.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6年10月13日颁布

96.关于做好2006年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工作的通知 2006年11月09日颁布

㈢ 谁可以推荐一个学实用的劳动合同法的视频网站啊,最主要的是解决劳动纠纷的,因为本人是从事人力资源的

1、目前没有你说的这种视频网站,你可以在一般视频网站上搜搜看,可能会有一些回律师讲座答的视频或片段;
2、人力资源招聘的网站你自己网络一下,还是蛮多的,但是专门的视频网站应该也没有;
3、如果你想学习《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社会保险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话,推荐您以下几种学习方式:一是在视频网站上搜具体的法律,比如《劳动合同法》,能找到不少相关的解释;二是买一本人力资源方面的书,里面会通俗易懂地介绍劳动相关法律法规;三是直接看法条,不懂的话就再找一本法条解析;最好,可以结交一些律师朋友,跟他们交流可以省你很多时间和精力。
当然了,您作为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对法律有一定了解即可,不必对自己要求太多,呵呵。
我是一个字一个字打的,希望能选为最佳答案啊。

㈣ 劳动法里有规定看视频就扣员工一个月工资么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内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容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
如果没有达到这条的规定,就等着被告吧……

㈤ 新劳动法 突然被辞退了怎么办呢

用人单位突然辞退,属于劳动合同法中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按《劳动合同法》要求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二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5)劳动法视频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二十五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㈥ 劳动法是什么

相信~这样的状况到处都有

可以劳动仲裁,赔偿肯定有的,而且是免费的。不过工作大概是要丢了

利弊只能自己选择

㈦ 哪里能找到一些关于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的案例及相关视频

请登录中国劳动网查找

㈧ 劳动法是什么 有这规定吗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这些法律条文规管工会、雇主及雇员的关系,并保障各方面的权利及义务。我国的劳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最新立法为2008年的《劳动合同法》,需配合使用)

其内容主要包括:
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等。
以上内容,在有些国家是以各种单行法规的形式出现的,在有些国家是以劳动法典的形式颁布的。劳动法是整个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㈨ 劳动法风暴视频观后感

要写观后感,首先要“会看”电影。也许有人会发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聋,谁不内会看电影?可是为什么许多人容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说写出感想了。因此,老师在此提醒各位同学在看电影时要“投入”,要让自己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与主人公同悲欢、共休戚。同时,还要并用眼、耳、脑各种感官,留意细节。
所谓细节,就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富、强烈,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础。

热点内容
司法证c证好考吗 发布:2025-10-20 08:48:42 浏览:91
2019考研法律硕士试卷 发布:2025-10-20 08:43:00 浏览:545
射洪县律师 发布:2025-10-20 08:42:07 浏览:245
违章停车条例 发布:2025-10-20 08:36:30 浏览:254
路政拍照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10-20 08:28:22 浏览:118
新经济法基础大纲试题 发布:2025-10-20 08:28:13 浏览:258
福建省节能条例 发布:2025-10-20 08:26:12 浏览:361
不服从工作安排劳动法 发布:2025-10-20 08:25:42 浏览:712
法院会录 发布:2025-10-20 08:16:54 浏览:243
我国核电站对建设质量保证依据法规 发布:2025-10-20 08:12:43 浏览: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