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劳动法凤凰财经
A. 想要知道柳传志,马云,杨澜,徐小平,俞敏洪,冯仑,老干妈,李开复,张朝阳,马蔚华的创业简要事迹
1.柳传志
1944年4月29日生,祖籍江苏镇江市;1961至1966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习;1967-8至1968-11,国防科委成都十院十所,实习研究员;1968-11至1970-4,湖南西湖解放农场、广东珠海白藤农场劳动锻炼;1970-4至1983-10,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3-10至1984-11,中科院人事局领导干部处,干部;1984年至2002年,任联想集团总裁;2002年至今任联想控股公司总裁;2009年9月,任联想控股公司董事长;2011年11月,卸任公司董事会主席;2012年6月,柳传志辞去联想控股总裁职务。经柳传志提名,董事会一致通过,任命公司原常务副总裁、执行委员会成员朱立南为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执行委员会主席。
2.马云
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之后任教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1995年,在出访美国时首次接触到因特网,回国后创办网站“中国黄页”,1999年,正式辞去公职,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尤其是B2B业务,目前已成亚洲最大的在线交易平台。2003年,创办独立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在中国市场位居第一。2005年,和全球最大门户网站雅虎战略合作,兼并其在华所有资产,阿里巴巴因此成为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马云创办的个人拍卖网站“淘宝网”,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本土化的独特道路,从2005年第一季度开始成为亚洲最大的个人拍卖网站。马云是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
3.杨澜
1980年至1986年就读于北京工业学院附属中学,(现为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外号邪恶的石头。1986年至1990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英语系。1990年,杨澜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女主持人。1994年,放弃主持红极一时的《正大综艺》,赴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主修国际传媒。1997年7月,杨澜加盟凤凰卫视中文台,并于1998年1月推出访谈节目《杨澜工作室》。1999年,离开凤凰卫视中文台,担任阳光文化影视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代码0307,现改名为泰德阳光)董事局主席。2000年,创建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卫星频道—阳光卫视。2001年,出任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形象大使。制作并主持高端访谈电视栏目《杨澜访谈录》。2008年奥运申办使者,杰出表现,展现中国妇女的风采。2009年,获民政部“中华慈善奖”。2010年,被任命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大使,由此,杨澜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驻中国办事处所任命第一位大使。被聘为上海世博会形象大使。2011年,获得“十大主持人”荣誉。2013年,被评为“2013中国锦州世界园艺博览会形象大使”;5月获美国MAKERS“开拓者”大奖。
4.徐小平
1956年生于江苏泰兴,曾在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学习。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1983至1987年,先后任北京大学艺术教研室教师、北京大学团委文化部长、北大艺术团艺术指导。1987年至1995年,在美国、加拿大留学、定居,并获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音乐学硕士学位。1996年1月回国,建立创业实验田新东方咨询处,从事新东方出国咨询和人生咨询事业。2010年离开新东方,创立“真格”天使投资基金,成功案例:世纪佳缘。
5.冯仑
生于1959年,是文革后第二届正式大学生。20岁的时候,冯仑成为中共的一员,接受过正统教育的冯仑,自然深谙正统意识形态及其语言方式。自1991年开始,领导并参与了万通集团的全过程创建及发展工作。1993年,领导创立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参与创建了中国民生银行并出任该行的创业董事,策划并领导了对陕西省证券公司、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东北一间上市公司等企业的收购及重组。
6.李开复
生于1961年12月3日,中国台湾人,是一位信息产业公司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学者。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2011年11月通过微博公布了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声明和聘书,以回应方舟子对其职称的质疑,并详细总结了自己获得职称的过程。2012年9月,李开复痛斥citron research报告欺骗投资人。
7.张朝阳
1964年10月31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韩峪人。“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与王志东、丁磊被称为“网络三剑客”。1996年在MIT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教授和MIT斯隆商学院爱德华·罗伯特教授的风险投资支持下创建了爱特信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 1998年2月25日,爱特信正式推出“搜狐”产品,并将公司名称更名为“搜狐”。搜狐于2000年7月1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
B. 如何看待性别歧视
歧视是社会责任范畴重最为严重的四大不符合项之一,与雇佣童工,强迫劳动、骚扰(性骚扰等)、扣罚法定最低工资同罪,同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企业和单位都必须严格禁止,在我国也有相关的法律依据,比如《就业促进法》也明文规定了不得以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年龄等歧视;我国劳动法第十二条规定也明文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也有相关不得歧视明确规定。
而在实际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歧视在一些情况下还是存在的,比如身高歧视、相貌歧视、身体状况(乙肝及HIV/AIDS)歧视、婚育状况歧视、地域歧视、户籍歧视等。性别歧视主要是针对女性就业者而言,有的单位明确要求不要女性,有的单位则虽不明确规定,但不要女性是其潜规则,更为滑稽的是,有的单位还要求女性应聘者无男朋友。当然我们不否认一些部门的特殊性而要相应的资格,但是这些特殊性必须依据国家的明文规定才可以实施,如司法资格、会计资格、报关员资格等,这些特殊规定不属于歧视的范畴。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自尊自爱,正确地对待歧视问题,并运用法律法规以及宪法赋予人们的免受歧视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社会应当在不同场合避免歧视问题的产生,增加社会认同感,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增进团结和民族凝聚力,预防和禁止歧视。
C. 勤奋与成功的名言有哪些
#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意大利)
#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
#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
人生的奋斗目标不要太大,认准了一件事情,投入兴趣与热情坚持去做,你就会成功。
——俞敏洪
人们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于他是否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俞敏洪
真正的成就感还应该包括:在今天轻松地外出,暂时离开书本,去沐浴春风、登山或者与朋友愉快地交谈。从而,你能暂时卸去学习的重负,体会人生真正的快乐。在艰苦努力的同时,学会放松自己,去欣赏人生,欣赏大自然,欣赏你自己——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感。
——俞敏洪
我认为在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的成功是必然的:第一种人是经过了生活严峻的考验,经过了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交替,最后终于成大器的那种人。另一种人没有经过生活的大起大落,但在技术方面达到了顶尖地步的人。比如说你是学化学的,最后成为全世界著名的化学家,这也是成功。
——俞敏洪
成功没有尽头,生活没有尽头,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对我们的考验没有尽头,在艰苦奋斗后我们所得到的收获和喜悦也没有尽头。当你完全懂得了“成功永远没有尽头”这句话的含义时,生活之美也就向你展开了她迷人的笑容。
——俞敏洪
害怕成功的人永远不会成功。不敢追求幸福的人永远不会尝到幸福的滋味。
——王强
我只是个一般人,只不过没有浪费过时间。每一段时间我都清楚自己有一个目标,也有毅力能够坚持实现这个目标。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有怀疑精神,这样才能不断地去分析、思考,使自己不走弯路,不断地调整自己。
——钱永强
我做事情的重点并不是做事情的过程中选择最有效的方法,重点是把事情做成,只有能够把事情做成的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
——钱永强
天才只是在某个领域达到常人不能超越的境界的人。因此天才是有修饰词的,例如:电脑天才,音乐天才等。在这种意义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天才。只要你在自己喜好和擅长的领域去追求最高境界。
——孙继军
把一件事干到底就会成功!
——王海波
D. 俞敏洪现在财富是多少徐小平与王强是新东方的股东吗新东方如今盈利多吗
我从来不会记恨任何人,不是不值得,而是我要记住更重要的人。
E. 俞敏洪新东方管理日记的图书目录
一月 新东方诞生了
沉默的观众
难舍的教师情
8平方米的地下室
一见倾心的爱情
出国梦破灭
在沉默中思考
在沉默中爆发
屋漏偏逢连夜雨
梦想开始萌芽
从地下室起步
付诸实践
创业是如此困难
环境艰苦,但要坚持
起初的“夫妻店”
他们为什么走了
免费也是一种“武器”
学会了“作假”
其实我不是骗子
从“东方大学”独立出来
甩掉自卑
尝到了创业的甜头
酒桌上的朋友,酒桌下的苦楚
明白了“靠山”的重要
终于不用害怕了
与人为善的好处
左刷刷,右刷刷,刷出新东方的新
天地
努力就会有回报
坚持就是一切
惟有奋斗才会有将来
梦想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
信念与激情
二月 好的思维是创业的基础
创业就是把事情从“小”做“大”
思路开拓出路
如何定位“领导地位”
清晰的思路是必需的
未来的生命道路和现状无关
领导者的人才观
不要有“小农思维”
思维具有局限性
另类的思维也是可以的
自我贬低的思维
思维就像是一潭水
创新思维,企业的动力
创新并不是打造唯一
锲而不舍的思维
保持冷静的理性思维
集中大家的思维
及时更新思维
你的想法也许会有错
管理者不等于一个企业
你的思维是不够的
善于打破游戏规则
都有思维的闪光点
捡砖思维
学会不把自己当人看
思维的碰撞会有新的思维产生
给思维以自由
你的思维决定你的行动
忍辱负重精神
三月 如何开拓市场
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基础
结合现实才不会脱轨
好的态度才会有好市场
不做市场的“妄想者”
市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尝试开拓新的市场
永远比别人做得好一点
市场是动态的
以变应变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不要害怕竞争
诚信,市场的潜动力
培育市场,价值在先,财富在后
“教父”的“免费计划”
多抢“点”,“进球”才会容易
巩固市场,构建自我核心竞争力
精神刺激也是一种方法
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市场
市场就在细心处
少儿英语,延伸的市场
放宽思路,出版也是一种市场
让学生得利,才会有市场
让利于合作者
稳固的市场来源于好的服务态度
不要“守株待兔”,要主动进攻
四处出击,满地开花
“芝麻开花”才会节节高
创立自己的品牌
借助广告拓宽市场
多伦多的“圈地运动”
四月 领导是线,要团结好队友
全身心的投入
新东方的才子们
怀揣美金,美国寻友
王强被我说服了
徐小平也心动了
包凡一:具有黑暗激情的哲学家
点燃团队的爆发力
老友归来,“四驾马车”是很理想的搭配
将有个性的人团结到一起
亲和力是黏合剂
创业者必须有稳定的情绪
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
用精神力量去领导
矛盾纠纷跟“人和”一点关系也没有
领导者要勇于承认错误
胡敏:新东方的“大将”
我是这些“价值连城的瓷器”的“保管员”
成功来自团队而非个人
管理者必须职业化
用高薪激励教职员工
我喜欢新东方的人为了利益来叫板
知识分子就应该受尊重
我像刘备,用眼泪赚取同情
职业化管理团队
做一个“揉面团”的人
领导要具有“黏合”的能力
不演独角戏,提高团队凝聚力
集体英雄主义
创造企业竞争力源头活水
我愿意做把珍珠串起来的线
五月 人才成就新东方
新东方论人才
不拘一格觅英才
严格的人才选拔制度
人才不好用
俞敏洪的人才分工制
没有他们,也许我还是个体户
耶鲁匕首——钱永强
惺惺相惜的杜子华
新东方的“宋大侃”
新东方的“愤青”——罗永浩
先让教师充充电
是人才就要有自我归属感
新东方欢迎优秀的人才
没有你,新东方永远有遗憾
人才需要趋向于职业化心态
“树”的做人理论
做大猩猩头领
“垫脚石”的故事
尊重人才的人格
人才,终究是赢家
你的技能决定了你的财富与生活资源
企业欢迎有智慧、有能力的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合格人才的标准很宏观、很大
激励人才也很重要
以人为本的“四项原则”
新东方的老师们
海归人才的优势
发现需求才能根本解决人事斗争
海归人才的缺点
新东方让人才走出了国门
六月 坚决不做家族企业
弱小的新东方
成功路上,需要忍耐
老婆帮了一个大忙
家人们来了
朋友们也来了
创业需要一个过程
给母亲下跪
新东方管理出现混乱
我为什么做新东方
家族企业的管理方式
家族企业的弊端
家族企业的转型
谨慎的思考
坚决不做家族企业
直系亲属一律回避
在淡化家族制中求发展
老妈的倔强
硬着头皮赶走老妈
老婆不理我了
其实我也有苦衷
男儿用泪化解冲突
妻子、老妈终于理解我了
风平浪静了
其实新东方不是家族企业
找到企业的终极目标
要保持正确的判断力
家族企业进入新阶段要让规矩先行
企业结构的变革应是领导者思维的变革
企业文化在变革中的作用
强行向部下推销有用的书
七月 七月流火,困难重重
初次遭遇打劫
第二次我不软弱了
坏事也成双
“分封制”不稳了
非典中的“悲欢离合”
王强、徐小平辞职
胡敏出走
高层人事动荡
中央集权的疑问
细看制衡得失
股份制改造,避开产权风险
新东方的市值管理
权力与利益的纠葛
以乱治乱
以共同利益追求兄弟情谊
北约危机来临
亿元“买”来纠纷
资金链不能断
危机来了不要怕
ETS索赔
危机是免不了的
钱不是唯一的
建立公众同盟
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跟着时尚的感觉走
多想一步,灾难变机遇
“内”忧“外”患:国内外的对手
浴火凤凰的重生——转型成功
制度设计:以国际标准锻造企业
上善若水的管理风格
完善“新东方精神”
八月 上市,新东方的突围
分割天下,谁是主宰
上市前的股权重组
价格的谈判
抢来的“小红筹”
1亿美元的烦恼
上市的代价
新东方的蝴蝶效应
上市之后的进攻选择
上市后展开首次收购
上市后如何内外兼修
股权激励:老师≠清贫
矛盾:学生利益与业绩增长
百花齐放满园春
适合自己的模式才是最好的
上市后,依然是漫漫长路
不评论股价,只关注新东方是否健康
可持续发展
新机遇:小心并购
江湖中,谁将继续辉煌
如何保障股东的利益
新东方贵在自我认同
发展虚拟通路
新东方的价值是要教育,还是培训
新东方老师=商人+老师?
思想不等式:崇高or低俗
资本的“救赎”
股市风波
一个公司最大的瓶颈是老板
扩张,但决不冒进
分校——斗争的产物
“现金为王”要坚持
自我发展为主,并购为辅
九月 更新观念,从内部开始调整
深度广度两手抓
男人哭吧不是罪
阳光总在风雨后
东方培训业的“托拉斯”
自我发展为主,并购为辅
寻找好的运作模式
完善并规范企业规则
用专业来理财
成功之后不要骄傲
被人喂饱的熊是死熊
因为别人,我们活得更好
一定要抓住机会
要成功就要自我约束
做事情的方法
用普遍资源换取稀缺资源
永远向前走
临界点
由骑马想到的
一根稻草压死骆驼
经验和教训
独特的教学活动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生活
态度决定结局
培训专业的市场开发人员
还是简单好
有条件的大学生可以创业
引入新的管理系统
新东方永不言败
不做公司的“瓶颈”
内在气质比修饰外表更重要
十月 新东方成功的秘诀
海龟的个性撑起新东方的未来
俞敏洪与新东方
培训秘诀:尊重和激励
企业需要一些人文情怀
扩大国际影响力:链接国际的“彩虹”
网络教育,新东方的远程教育
人性化管理
挖掘学生的潜能
管理层的团结
让穷人也能上得起新东方
三流文人+痞子精神
“精神营销”是新东方的独特管理方法
农民工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新东方的“反省”精神
主张言论自由的传统
做企业,做事,是旷达与精细的一种结合
管理层要有长远的眼光
学生至上:从口号到制度
新东方人都有自己的目标
要有“蜗牛的精神”
你们都可以拿俞敏洪“开涮”
如何管理“个性”的老师
员工的激情也是财富
管理层要跟上时代的潮流
注重员工精神的管理
跟学生做长期交易
乱中有序,乱中有治
不断吸纳新的有才之人
树立企业品牌
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才有可能成功
抓住每一个成功的机会
十一月 巧妙利用分享之道
这些钱都不是我的
新东方一直为考生保驾护航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创业要懂得分享
分苹果理论
分糖理论:学会分享
与人分享财富,收获他人信任
老板的股份越少,企业就会越大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新东方,为世博增加力量
优秀是一种习惯
给别人宽阔的空间
分享的心态会带来无穷的资源
财富的意义
新东方,我们的生命和希望
放弃是一种智慧
尽力做到双赢
不做自私的人
分享成功的快乐
会分享的人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会责任是新东方的一种使命
与人分享成功的经验
大家都是新东方的明星
分享是合作的基础
学会与人分享,你的人际就会好起来
与人分享利润,赢来他人合作之心
学会与人分享痛苦
学会给别人机会
做事不要图回报
分享永远不会吃亏
十二月 什么样的人才是领导者
发现企业的核心优势
急事慢做:欲速则不达
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宽容,但决不软弱
除了失去生命,其他都不可怕
具备“等待”的智慧
良好的人品是管理人员的根本
勇于变革,才是企业的出路
学会倾听下属的声音
你有“骆驼精神”吗
管理者不是自卑的奴隶
追求心灵的富足
做人豁达,生活自在
微笑也是一种领导艺术
领导要以身作则
敬业精神不可少
拥有高昂的激情
寻找支持生命的榜样
人生像做股票
爬山精神
做一个感恩的人
苦难是炼金之火,使你更加纯净
学会抓大放小
失败者身上的熊猫基因
知道停止才知道如何加速
缺点是一种恩惠
做一个主动的人
学会自信而理性的冒险
不妨把一门技能做到极致
想要得到什么,才可以成为什么
根据你自己的信念做更好的事情
F. 罗永浩说俞敏洪是他见过最没原则的人,此话从何讲起
罗永浩说俞敏洪是他见过最没原则的人,当初俞敏洪在新东方的时候,对待来面试的人没有原则,很多都通过了,包括罗永浩,第一次因为紧张面试失败,俞敏洪又给了他两次机会。
在罗永浩看来“俞敏洪是最富有的英语教师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俞敏洪从来都不是一个英语教师,他只是一个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