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诉讼法60

行政诉讼法60

发布时间: 2022-03-08 04:39:27

⑴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苐六十九条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九条的内容是:
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⑵ 行政诉讼法哪项规定诉讼时间由60天改为90天

《行政诉讼法》
第八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⑶ 行政诉讼法哪条规定当事人好行政处罚不服在6O日内提起诉讼

行政诉讼法抄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⑷ 行政诉讼法第60条,可以延长多长时间

法院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一般延长不超过半年。

⑸ 行政诉讼法上两个月是60日吗

这个不一定的呢.
一般情况下对于给相关部门的时间是60个工作日,

而给公民的时间往往都是内60日,

详细请自行按具容体情况进行确定。

⑹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一般说超过六个月就不能告了,

人民、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源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⑺ 行政诉讼法第60条体现了什么基本原则

第六十九条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或者原告申请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者给付义务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⑻ 《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复议期限是2个月,而《行政诉讼法》里规定的复议期限是60天,两者有何分别,怎么适用

法律间实际上是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明显的不吻合,尽管可能是一个意思。复议期限2个月,是不含法定假日的。另,法律规定了一些情况下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六十一条第三项规定

首先来看一下法条原文:

第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但是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

(三)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也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

这一条是对于上诉案件的规定。要理解这条法规,要结合第六条的规定来看。

第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我国诉讼法体系是用两审终审制,这一制度不只是在行政诉讼法,在刑事、民事诉讼中都在采用。行政诉讼尖第六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和第一第二款的区别就在于认定事实是否清楚,在认定事实清楚的情形下,适用前两款规定。在“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这是案件实体方面;“或者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这是程序方面。在这两种情形下,上级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也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就是说上级法院对这两种情况可以有两种处理方式发回重审或直接改判,至于采用哪一种,上级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审判资源决定。

如果是上级法院直接查清事实后改判,这个判决或裁定就是第二审判决或裁定,是终审判决或裁定,不能再上诉。如对此不服,只能通过审判监督程序来申诉。

如果是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那就是重新进行第一审程序,重审的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

⑽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时间是六个月内还是五年内

六个月内。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已于2015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其中第46条第一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48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10)行政诉讼法60扩展阅读:

超过最长起诉期限的抗辩举证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条第三款规定,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法定期限的,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主张超过最长起诉期限的举证责任在被告一方(即行政机关)。

如果被告主张起诉人超过最长起诉期限,则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包括举证证明行政行为是何时因何事、何因、何依据作出的行政行为,是否告知、送达当事人,是否告知当事人诉权,当事人是否知道或者应当行政行为的内容,当事人何时开始行使诉权等方面。

否则,法院即可依据举证责任分配判定被告举证不能,不支持被告关于起诉期限的抗辩。就原告而言,自然就可以轻松回避最长起诉期限的适用了。当然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

热点内容
大学法律知识竞赛ppt模板下载 发布:2025-08-15 16:38:19 浏览:509
劳动法每周上班时间 发布:2025-08-15 16:24:46 浏览:465
租房人侵权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15 16:24:04 浏览:825
经济法基础章节 发布:2025-08-15 16:16:50 浏览:193
襄汾法院网 发布:2025-08-15 15:55:26 浏览:634
探视权如何约定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15 15:54:25 浏览:404
和经济法有关的书薄 发布:2025-08-15 15:34:13 浏览:494
法律硕士法学招生院校 发布:2025-08-15 15:33:39 浏览:698
物权法规定的质权的有 发布:2025-08-15 15:29:20 浏览:559
关于辞退违纪员工的劳动法 发布:2025-08-15 15:22:30 浏览: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