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证据76条规定

民事诉讼法证据76条规定

发布时间: 2022-03-08 12:00:47

Ⅰ 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证据种类有哪些

1、书证;2、物证;3、视听材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的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以上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Ⅱ 民事诉讼法证据标准是什么样的

【为您推荐】沽源县律师
增城市律师
武昌律师
丰润区律师
黄石律师
松山湖律师
尚义县律师
证据不管是在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法官对一个案件最后的判定也都是依靠证据进行的,没有证据对一个案件是不能进行判定的。所以在我国对于证据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不管是从证据的形态还是取证的方式,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那么民事诉讼法证据标准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条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附有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
第二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
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第四条
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
(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
(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四)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五)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六)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
(七)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八)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有关法律对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条
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对代理权发生争议的,由主张有代理权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第六条
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第七条
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想要一个案件胜利,那么最根本的就是要提供充足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诉求是合理的。如果拿不出证据来那么诉求就有可能得不到满足,本文对民事诉讼法证据标准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确实在案件的取证的时候不管是当事人还是公检法都是非常的小心的,同时还会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
延伸阅读:
最高院民事证据规则
新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有哪些呢
医疗事故证据怎么收集

Ⅲ 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的有关规定有哪些

1、书证;2、物证;3、视听材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的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以上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Ⅳ 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

1.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

2.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

3.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4.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5.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提交外文书证,必须附有中文译本。

6.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

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

7.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因情况紧急,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利害关系人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证据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4)民事诉讼法证据76条规定扩展阅读

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1.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2.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3.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4.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2.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3.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4.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5.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6.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Ⅳ 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的专门性问题是指什么

所谓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是泛指司法鉴定的对象和范围。“专门性问内题”的含义容是指众所周知的事实、自然规律及定理、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以外的运用一般调查、侦查方法难以解决的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具体范围或具体对象,在司法鉴定条例或部门鉴定细则中都有具体限定。只有列入鉴定对象的专门性问题,其鉴定结论才具备证据材料资格;没有规定的或者被明确排除的专门性问题不能作为司法鉴定对象,其鉴定结论不具备证据材料资格。如最常见的司法心理测定(俗称测谎鉴定)、警犬鉴定等均不属于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司法鉴定对象仅限于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一般认为是指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中,得到法律确认、经过鉴定其结论可以作为证据材料的那一部分科学技术问题。从立法角度探究,这种对司法鉴定对象的限定的措词是严谨的。

Ⅵ 民事诉讼法76条顺延期限是指重新计算期限还是恢复被耽误的期限

(旧)民来事诉讼法76条,关于顺延期源限的规定,不是重新计算,所谓顺延,简单地讲,就是扣除中间正当理由耽误的时间。

一、【释义】

期间的顺延,是指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经过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期间从障碍消除后顺延。

需注意的是,如果本来期限已过,发生上述事由就不构成对期限的耽误。另外,当事人申请必须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最后,顺延并不是必然的,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形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可以决定顺延,也可以不予准许。

二、【关联法规】 正当理由耽误的情形

(旧)《最高法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0条

(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的立案期限,因起诉状内容欠缺令原告补正的,从补正后交人民法院的次日起算。由上级人民法院转交下级人民法院,或者由基层人民法院转交有关人民法庭受理的案件,从受诉人民法院或人民法庭收到起诉状的次日起算。

Ⅶ 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的有关规定有哪些

谁主张谁举证来。质证时间应该由法源官根据案情和具体情况来定。由双方协商并经法院认可,法院指定的普通程序不少于30日,但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少于30日,前述举证时限届满后,基于特定事实法院酌情要求提供证据或反证的期限,不受30日限制。简易程序法院指定可以少于30日,当事人协商不超过15日。从收到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次日计算。

Ⅷ 民事诉讼法新证据的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证据认定的若干程序的规定(试行)为了规范法官在审判中对新证据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民事审判经验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当事人应在举证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任务。当事人超过举证期限提交的证据,按本规定处理。本规定中所指新证据,包含可视为新证据的情形。
第二条法官应将人民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告知当事人。举证期限届满之前,或重新指定举证期限时,对案件审理结果有重大影响的事项,法官可以作特别说明。
第三条举证期限届满后,一方当事人在庭审前或庭审时向法庭提交证据的,如对方当事人未提出证据超过举证期限的抗辩,亦未拒绝质证,可直接进行质证。就某一证据已超过举证期限提出异议,应由当事人自行提出,法官一般不主动提示。
第四条 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在庭审前或庭审时向法庭提交证据的,对方当事人认为该证据不是新证据,已超过举证期限,并表示不同意质证的,法官应当就该证据是否属于新证据,听取双方意见。
第五条 当事人在庭审结束后再向法官提交证据的,法官进行初步审查认为属于新证据且确有必要的,可以组织听取双方意见。法官进行初步审查认为不属于新证据的,一般不再组织质证。
第六条 提供证据的一方当事人须对该证据属于新证据承担举证责任。在听取双方意见过程中,法官应告知双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分配,并告知当事人就该项证据是否属于新证据听取意见与对该项证据的质证并不相同。
第七条 在针对某证据是否属于新证据,听取双方意见的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提出要进一步收集证据进行反驳的,法官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指定一个新的举证期限。
第八条 就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是否属于新证据而听取双方意见的,可以在开庭审理的事实调查阶段进行,亦可以单独进行。
第九条 听取双方意见后,法官认为属于新证据的,应当将认定的结果明确告知对方当事人,要求其进行质证。法官认定不属于新证据的,可以询问对方当事人是否同意质证。不同意质证的,不再就该证据组织质证。
第十条 审理过程中,若法官暂时无法对该证据是否符合新证据的认定条件作出判断的,也可以要求对方当事人先进行质证,但法官应告知当事人质证并不表示认可该证据是新证据。当事人不同意质证的,法官应告知该当事人,如法院认定属于新证据的,其现在不同意质证,将被视为放弃质证权

Ⅸ 民事诉讼证据证明第75条是什么

证明妨碍行为使得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举证困难或举证不能.基于对权利进行回救济的需要答.应对证明妨碍行为予以排除,这是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极为重要的体现,也是公平与效率司法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制度保障.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在民事诉讼法中对证明妨碍及其排除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实施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5条虽然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部分地确立起该制度,但其本身存在诸多缺陷,亟需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热点内容
和经济法有关的书薄 发布:2025-08-15 15:34:13 浏览:494
法律硕士法学招生院校 发布:2025-08-15 15:33:39 浏览:698
物权法规定的质权的有 发布:2025-08-15 15:29:20 浏览:559
关于辞退违纪员工的劳动法 发布:2025-08-15 15:22:30 浏览:236
法律硕士论文摘要 发布:2025-08-15 15:15:31 浏览:650
幼儿道德案例 发布:2025-08-15 14:51:54 浏览:13
刑法的案例评析 发布:2025-08-15 14:50:29 浏览:526
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 发布:2025-08-15 14:46:44 浏览:719
法院警车高速 发布:2025-08-15 14:44:58 浏览:544
平定法院 发布:2025-08-15 14:34:57 浏览: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