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法属于行政法吗
⑴ 职业病防治法有哪些内容
为了从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等建设项目的“源头”实施管理,《职业病防治法》确定了预评价制度:可行性论证阶段。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需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工程验收前,建设单位做好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
预评价制度主要是为避免新建项目再走“先危害,后治理”的老路,从源头抓起,从根本上控制职业危害。
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有哪些
主体责任包括以下7个:
1、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2、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3、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4、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5、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6、用人单位应当采取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7、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2)职业病防治法属于行政法吗扩展阅读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六)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⑶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是分类管理、综合治理。法律依据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十五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三)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3)职业病防治法属于行政法吗扩展阅读
职业病预防需要有综合性的措施。
1、首先,企业需要做好岗前培训,告知工人了解自己的工作环境,以及存在发生职业病的危害,增强工人的预防意识,并从源头上做好防护措施,如安装隔音防震、吸声设备等,为工人提供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
2、其次,由于每种职业病的早期症状不同,工人要熟悉相关的职业病知识,如工作环境中含有铅,需要了解铅中毒的早期症状等。
3、最后,企业需为员工提供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职业病并采取治疗措施,减少职业病带来的影响。
⑷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4)职业病防治法属于行政法吗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第十五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三)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四)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五)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⑸ 《职业病防治法》所指的职业病指的是什么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如下: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工会组织依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第六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第七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社会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5)职业病防治法属于行政法吗扩展阅读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三)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四)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五)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
⑹ 职业病防治的法定责任者是谁
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在《职业病防治法》中,有78处提到了“用人单位”)
⑺ 职业病防治法第145条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第145条,因为一共只有88条
⑻ 职业病防治法是一部维权法,劳动者有哪些权益
经过鉴定后按照工伤相应标准享受相关待遇。
⑼ 职业病防治法对用人单位提出的三项总体要求是什么
《职业病防治法》创立了一整套职业病防治的法律制度:
1、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2、用人单位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落实职业危害治理和职业病防治经费,明确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制度,依法参加工伤劳动保险。
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不履行法定义务,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违法的性质、情节轻重、造成的危害后果等不同,《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