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执法理念
㈠ 我国行政公务人员应树立依法行政的哪些观念
行政公务人员应树立依法行政的以下观念
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关于法治改革方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只有以法治思维推进改革、推进全面小康和推进从严治党,才能保证我们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正确的轨道上行进,才能确保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全面依法治国体现在行政体系方面,就是全面依法行政,作为党的干部、国家的公务人员和群众的服务者,只有将依法行政理念入脑入心,并实实在在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才能成其为合格的公务人员。
在法治思维下,树立依法行政理念,首先公务人员自身要先学好、学深、学透行政法、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这样在工作中才能合理地行使权力,做到行政有规,做事有矩,执法有度。在学法中自觉强化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改革、助发展、化矛盾、促稳定的能力,全面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让群众在法治社会模式下,认可和信任公务人员依法行政、执法,在干群关系密切上再添一把助力。同时,要强化在便民利民和实现公共利益的行政目标上达成一致,必须在合法的范围内,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公平公正公开地裁量,尊重执行法律程序,坚持以法律为先的裁量原则,追求依法行政执法的成效,既保证行政执法有规矩、有效率,又确保与时俱进能便民、有利民。
其次是在法律框架范围内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执行好公务,这实际上也是公务人员工作的第一基本准则。在法律框架范围内,第一是明确公务人员本身的职责要求和规范,第二是对公务人员行使权力的一个约束形式,使其真正代表国家行政执法,真正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简单来讲就是,国家公务人员工作的方方面面范畴都必须有法律依据,在当前法律不健全情况下,那么至少也必须有政策依据,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职尽责,提升效率。
再次就是要自觉将公务人员的公权力晒在阳光下,虚心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一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务人员的公仆意识、为民观念一定不能丢,公权力来源于人民,也必须服务于人民,所以说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只是指党员干部,作为每一个国家的公务人员也必须强化这种意识,丝毫不能松懈。服务于民关键是要真正关心人民,真正深入群众,真正联系实际,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盼。自觉接受监督的主旨也就是要将执行公权力的行为实实在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认真主动的听取和接受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参与性行政的主要参与者。其实最终目的不外乎就是要达到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得改革发展成果为广大人民所共享。
㈡ 行政执法理念的含义
行政执法的理念要求包括职权法定;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程序正当;权责统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尊重和保障人权理念;公正、公开、及时的理念。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三条
办理行政案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四条
办理行政案件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第五条
办理行政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第六条
办理未成年人的行政案件,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七条
办理行政案件,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询问。对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当事人,应当为他们提供翻译。
㈢ 什么是执法理念
执法理念就是执法依据,是一种符合正常价值观的执法思想,也是日常执法过程当中的一种凭证,更是法治社会下阳光执法的一种真实体现,例如文明执法、诚信执法、柔性执法、科学执法、依法执法、为民执法、创新执法......等等
㈣ 执法理念有哪些
执法理念有以下几点:
1、职权法定。依法治国作为我国治国安邦的基本战略,要求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者构成了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关键环节以及必要保证。因此,对于行政主体而言,其职权必须是法律所赋予的,法外无权。例如,我国明确规定对于违反税法,如逃漏税,其执法权为相关的税务部门。但是,对方对于税务部门的执法行为,出现了抗税,拒不缴纳,数额巨大,涉及刑事责任的范畴时候,此时,税务部门将无权进行管理,将转交给司法部门进行审理,根据规定判处其相关的刑事处罚。由此,可以发现我国对于行政主体的职权的范畴有着清楚明确的规定;
2、行政处罚与教育相结合。行政处罚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某人,其目的在于教育民众,避免其再犯。比方说,我国针对吸毒者有强制戒毒处罚,对于一般的卖淫行为进行收容教育的行为,其目的不是为了处罚,是为了帮助吸毒成瘾者戒毒。由此可以发现,行政执法理念中包含了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两种;
3、程序正当,行政主体在针对具体的事件进行处理时,需要程序正当。如,当对方眼中违背了治安管理条例,需要进行拘留的行政处罚时,此时公安机关会明确告知,其所违背的条例,以及拘留时间,出示拘留证的同时,告知其可以行使的权利,行政复议以及行政诉讼的权利等等。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利时,程序必须完整且正当;
4、权责统一,权利行使也意味着责任的承担。对于行政权利的行使,我国现在实行的终身负责制度。比方说,常见的营业执照的注册,对于其信息的输入,以及是否的合法进行注册,我国的法律有着明确的规定,法律授予工商管理部门注册权利,但是反过来,当出现问题时,也会追究行政主体相关的责任,即所谓的权责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八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㈤ 在转变行政执法观念上有哪些问题
1父母官观念,权贵观念 ,认为自己是官,行事方式武断,不听从良言,总是以发号施令的方式行事,认为自己是一方父母官,思想里还有一种封建观念,不管什么事都喜欢自作主张,把自己放在佛像的位置 2计划经济观念,消极怠工,脾气大,折腾人,总是以优越感自居 3等级观念,把人分三六九等,包括做事,工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事执法方式 4潜规则,人情债 5一遇到执法就立即找出漏洞钻 6和稀泥 7各部门或单位之间互相照顾 8穿在一个绳上的蚂蚱 9神通广大
㈥ 行政执法理念必须实现哪三个转变
一是改进执法方式注重理念,行政执法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二是规范执法行为注重和谐,行政执法从刚性化到刚柔并济转变。
三是创新执法机制注重沟通,行政执法从突击性执法向长效性执法转变。
㈦ 根据行政法的相关法律知识,谈谈如何践行好执法为民的理念要求
1、坚持执法为民,要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执法为民的素质。
2、坚持执法为民,要正确处理好“为民”与“执法”的关系。
3、坚持执法为民,要做好执法理念与服务理念的有机融合。
4、坚持执法为民,要从抓制度、促规范上下功夫。
㈧ 在执法理念和执法执业、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整改措施
通过认真学习教育活动,总结经验教训,结合本人工作实际,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整改:
1、树立法治理念,把法治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审判工作的实际。树立依法治国理念,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自觉接受监督,深入学习总结,满腔热情帮助人民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在执行工作中,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树立公平正义理念,确立合法合理、及时高效、公开公正的观念,坚持依法办事,杜绝“关系案”和“人情案”,认真严格执法,但同时能自觉开展说服教育,帮助群众认识问题,从而和谐干群关系,取得法律效果和社会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