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诉讼法再审期限解释

行政诉讼法再审期限解释

发布时间: 2022-03-10 16:03:12

① 行政案件再审审查期限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再审申请案件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一十一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
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将再审申请书副本发送对方当事人。
对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书面意见。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请人和对方当事人补充有关材料,询问有关事项。

② 行政诉讼申请再审的法定期限

法律分析:行政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申请再审案件立案程序的规定》

第一条 再审申请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再审申请人是生效裁判文书列明的当事人,或者其他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被裁判文书列为当事人,但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二)受理再审申请的法院是作出生效裁判的上一级人民法院;(三)申请再审的裁判属于行政诉讼法第九十条规定的生效裁判;(四)申请再审的事由属于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的情形。

第二条 申请再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立案:(一)再审申请被驳回后再次提出申请的;(二)对再审判决、裁定提出申请的;(三)在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决定后又提出申请的;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③ 行政申请再审立案的最长时限是多少天之内

行政申请再审,立案受理有时效性,必须在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15)第二十四条规定: 当事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三)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四)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④ 行政诉讼再审审理的期限是多久

行政诉讼再审立案的期限,可以参照一审的立案期限,一般是七日;如果再审法院认为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予以立案受理;如果不符合的,则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⑤ 行政诉讼再审申请的审查期限


【法律分析】
人民法院应当自再审申请案件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百一十一条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将再审申请书副本发送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书面意见。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请人和对方当事人补充有关材料,询问有关事项。

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应当自再审申请案件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第一百一十三条 人民法院根据审查再审申请案件的需要决定是否询问当事人;新的证据可能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询问当事人。

⑥ 行政诉讼再审期限

行政诉讼再审期限一般是六个月,应当自再审申请案件立案之日起计算。此外,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将再审申请书副本发送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书面意见。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一百一十一条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将再审申请书副本发送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书面意见。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请人和对方当事人补充有关材料,询问有关事项。
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应当自再审申请案件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⑦ 行政诉讼再审立案的期限是多久

一般是7日,但是也可能有其他比如
第三十二条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对原告的起诉进行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7日内不能决定是否受理的,应当先予受理;受理后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
受诉人民法院在7日内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的,起诉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或者起诉。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予受理;受理后可以移交或者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理,也可以自行审理。
前三款规定的期限,从受诉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之日起计算;因起诉状内容欠缺而责令原告补正的,从人民法院收到补正材料之日起计算。

⑧ 行政诉讼再审的申请期限是多长时间

行政诉讼再审申请的期限为六个月。当事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应当在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存在有相应证据可以推翻原判决等情形的,再审申请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一百一十条
当事人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三)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四)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⑨ 人民法院办理行政再审案件时限是多少

人民法院办理行政再审案件,按照一审程序审理的时限是六个月;按照二审程版序再审的是三个月。
《最高人权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1999年)第八十一条再审案件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的,适用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的审理期限。
再审案件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适用行政诉讼法第六十条规定的审理期限。
《行政诉讼法》:
第八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⑩ 行政诉讼法的时效解释

诉讼时效是民法上的概念,人民法院不应当主动审查。而对于行政诉讼起诉期限,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进行审查,不用等待当事人的申请,也不必基于当事人的抗辩。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要知道诉讼时效是民事诉讼上的专有概念,起诉期限虽源自于诉讼时效,但又与诉讼时效有明显区别,起诉期限规定在《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之中,即起诉期限是由程序法作出的规定。实践中一般表现为承诺在法定期间内的一定期限完成某项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改善执法环境、自觉接受民众监督等。如果行政机关对相对人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解决并进行相应的正式承诺,就相对人而言,其会基于行政机关的公信力而等待行政处理的结果,这就有可能超过起诉期限。如将此种情形排除在“不属于原告自身原因耽误起诉期限”之外,不仅会导致行政机关丧失政府公信力,更会导致行政行为脱离司法审查。人民法院会主动依职权审查起诉期限,如果超过起诉期限,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也就无法将诉争提至法院并进行实体审理,当事人丧失的是“起诉权”;诉讼时效则规定在《民法总则》及相关司法解释之中,系由实体法作出的规定。人民法院并不会主动依职权审查诉讼时效,如果对方抗辩且已超过诉讼时效,人民法院则会依法拒绝保护,当事人丧失的是“胜诉权”。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关于权利人在民事诉讼中对行政行为提出异议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是否应当扣除的答复》明确,对于行民交叉案件,权利人在提起民事诉讼过程中,对被诉行政行为提出异议的,可视为其主张权利。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可从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从重新计算。

热点内容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99条 发布:2025-08-15 08:24:23 浏览:328
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 发布:2025-08-15 08:10:08 浏览:866
在经济法的定义中 发布:2025-08-15 07:58:58 浏览:145
合同法第5258条 发布:2025-08-15 07:58:56 浏览:8
司法部意见 发布:2025-08-15 07:42:59 浏览:437
民事诉讼法200条第一项 发布:2025-08-15 07:33:33 浏览:560
劳动法工人罚款标准2015 发布:2025-08-15 07:28:35 浏览:741
行政法规不执行 发布:2025-08-15 07:27:59 浏览:267
打赏主播的经济法 发布:2025-08-15 07:14:52 浏览:367
首诚司法鉴定所 发布:2025-08-15 07:14:46 浏览: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