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职业资格概念
A. 劳动法中,什么叫做职业培训
对职业培训看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
建议你用一小时看一下《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你才能知道用人单位到底在那些方面侵犯了你的权益,也才能更全面地维护你的合法权益,会使你一生受益。
如果用人单位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注意收集证据。如果将来仲裁或诉讼,这很重要。
“举证责任倒置”在劳动法领域广泛存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3条特明确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工资支付凭证、社保记录、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考勤记录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B. 国家职业资格包括什么
国家职业资格FAQ 1.什么是职业资格?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 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职业)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2. 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它有哪些用途?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3. 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主要内容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 4. 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有何不同?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与学历文凭不同,学历文凭主要反映学生学习的经历,是文化理论知识水平的证明。职业资格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 5. 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何意义?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它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6. 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劳动法》第八章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些法律条款确定了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依据。 7. 职业资格证书分几个等级? 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分为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共五个等级。 8. 什么是就业准入制度? 就业准入制度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 统考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项目管理师、职业指导师、企业信息管理师、营销师、秘书、公关员 部分非统考专业:公共营养师、企业培训师、理财规划师、电子商务师、物流师、芳香保健师、网络管理师、形象设计师、职业经理人、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策划师、市场营销师、策划师、经营师、景观设计师、园艺师、室内装饰设计师、平面设计师、美术设计师、广告设计师、民航乘务员、育婴师、调酒师、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西式烹调师、西式面点师、汽车维修工、汽车经纪人、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按摩师、保健按摩师、中医康复保健、美容师、美发师、眼镜验光师、眼镜定配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瓦工、木工、植保工、绿化工、花卉园艺工、电工、焊工、钳工、家电维修等。
C.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劳动法》第八章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回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答,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些法规确定了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依据。
D. 什么是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
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职业资格的级别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国家职业资格分为五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能、中级技能和初级技能。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的规定,各等级的具体标准为:
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技能):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
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技能):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重要工作。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技能):能完成较为重要复杂的工作。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完成较为非常规性的工作。
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完成本职业的各个领域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有些职业可不设立高等级或低等级。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职业资格
E. 职业资格 的含义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职业资格分别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合格者授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从业资格通过学历认定或考试取得。执业资格通过考试方法取得。
目录
1简介
从业资格
执业资格
2证书
职责分工
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资格准入分类
国家职业资格等级
等级结构及标准
专业技术资格等级
职业资格的分类
3其他资格
从业资格
执业资格
专业技术资格
4相关规定
从业资格的取得
执业资格的取得
职业资格与学历的区别
学历的概念
学力的概念
资格证书
执业资格注册登记制度
1简介
职业资格是对个人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
[1-2]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
从业资格
从业资格是政府规定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某种专业技术性工作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
执业资格
执业资格是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工作实行的准入控制,是专业技术人员依法独立开业或独立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2证书
职责分工
职业资格分别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合格者授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申请人专业(工种)学识、技术、能力的认可,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
职业技能鉴定
劳动部负责以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鉴定和证书的核发与管理(证书的名称、种类按现行规定执行)。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它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只要从事国家规定的技术工种(职业)工作,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就业上岗。
职业资格准入分类
职业资格5个级别的证书样本图
职业无贵贱之分,但有难易,社会责任大小之分,因此国家会采取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目前职业资格证书简单可分为注册类资格(注册会计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安全员),执业类资格(执业医师,执业律师,大法官,大检察官,执业中医师,执业护士,公务员),许可类资格(教师证,钳工证,焊工证,证券从业类,保险类)。其他未特别强调的可参照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或无一定的职业资格要求(农民,捡垃圾,扫马路)[2]。不同类的职业资格准入取得方式不同,有的要求必须通过全国性统一考试,有的无要求。有的甚至要求取得资格证书前必须在相关行业类从内从事相关工作一定的时间(律师,医师)
国家职业资格等级
初级技能(五级),中级技能(四级),高级技能(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
等级结构及标准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国家职业资格分为五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能、中级技能和初级技能。其框架结构如下: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的规定,各等级的具体标准为:
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技能):
能够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
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技能):
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并在特定情况下,能够运用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技能):
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包括完成部分非常规性工作;能够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操作人员。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
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操作技能技术;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技术或工艺问题;在操作技能技术方面有创新;能组织指导他人进行工作;能培训一般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
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特殊技能在本职业的各个领域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熟练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操作技能技术;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高难度的技术或工艺问题;在技术攻关、工艺革新和技术改革方面有创新;能组织开展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和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具有管理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有些职业可不设立高等级或低等级。
专业技术资格等级
取得中级技能(中级工)资格,相当于技术员待遇; 取得高级技能(高级工)资格,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待遇; 取得技师资格,相当于工程师待遇; 取得高级技师资格,相当于高级工程师待遇。
职业资格的分类
(一)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目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确定了实行就业准入的87个职业目录。分别是:车工、铣工、磨工、镗工、组合机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铸造工、锻造工、焊工、金属热处理工、冷作钣金工、涂装工、装配钳工、工具钳工、锅炉设备装配工、电机装配工、高低压电器装配工、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电工仪器仪表转配工、机修钳工、汽车修理工、摩托车维修工、精密仪器仪表维修工、锅炉设备安装工、变电设备安装工、维修电工、计算机维修工、手工木工、精细木工、音响调音员、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工、土石方机械操作工、砌筑工、混凝土工、钢筋工、架子工、防水工、装饰装修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管工、汽车驾驶员、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化学检验工、食品检验工、纺织纤维检验工、贵金属首饰钻石珠宝检验员、防腐蚀工。
(二)农林牧鱼水利业生产人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沼气生产工
(三)商业、服务业人员营业员、推销员、出版物发行员、中药购销员、鉴定估价师、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员、冷藏工、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西式烹调师、西式面点师、调酒师、营养配餐员、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保健按摩师、职业指导员、物业管理员、锅炉操作工、美容师、美发师、摄影师、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钟表维修工、办公设备维修工、养老护理员
(四)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秘书、公关员、计算机操作员、制图员、话务员、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员、速录师。
3其他资格
从业资格
从业资格的确认及其证书的颁发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职改)部门会同当地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实施,通过学历认或考试取得。一般来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都可以确认其从业资格:
①具备本专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以上的学历、见习一年期满,经单位考核合格者。
②已经担任本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通过考试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经单位考核合格者。
③在本专业岗位工作并取得国家或国家授权部门组织的从业资格考试合格者。
执业资格
执业资格的确认及其证书的颁发工作都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综合管理,必须经考试合格才能取得,报才条件、考试内容、考核标准则因不同的专业而略有差异。
目前,我国已经完全建立了执业资格制度的共有16个专业,其中,7个专业实行注册制度。注册是对专业技术人员执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未经注册者,不得使用相应名称和从事有关业务。现在实行注册制度的7个专业为:注册律师、注册会计师、注册建筑师、注册拍卖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其他9个实行执业资格证书的专业是:教师、医师、药师、护师、统计师、会计师、法律顾问、造价工程师、国际商务师。今后,随着职业资格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必然还会有更多的专业建立起执业资格制度。
执业资格的注册管理机构为国务院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注册,并报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备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职改)部门负责对注册工作的监督、检查。
申请执业资格注册,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已经取得《执业资格证书》;②遵纪守法,具备职业道德;③经所在单位考核合格;④身体健康,能坚持工作。如果是再次注册者,还应取得知识更新和参加业务培训的证明。
专业技术资格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评价和证书的核发与管理。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称为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分为初级职称(员级,助理级)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副高级,正高级)。
4相关规定
从业资格的取得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确认从业资格:
(一)具有本专业中专以上学历,见习—年期满,经单位考核合格者
(二)按国家有关规定已担任本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通过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初级资格,经单位考核合格者
(三)在本专业岗位工作,经过国家或国家授权部门组织的从业资格考试合格者
执业资格的取得
执业资格通过考试方法取得。参加执业资格考试的报名条件根据不同专业另行规定。
执业资格考试工作由人事部会同国务院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按照客观、公正、严格的原则组织进行。
执业资格考试由国家定期举行。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统一时间,所取得的执业资格经注册后,全国范围有效。
凡符合规定条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均可报名参加执业资格考试。
国务院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拟定、培训教材的编写和命题工作,并组织考前培训和对取得执业资格人员的注册管理工作。培训要坚持考培分开、自愿参加的原则,参与考试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得参与培训工作和参加考试。
人事部负责审定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和审定命题;确定合格标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执业资格考试的有关工作。各地人事(职改)部门会同当地有关业务部门负责本地区执业资格考试的考务工作。
职业资格与学历的区别
职业资格与学历文凭不同,学历文凭主要反映学生学习的经历,是文化理论知识水平的证明。职业资格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
学历的概念
学历指一个人的学习经历。同等学历指具有与某级教育相同层次的学历或者获得同级教育但非同一学科、专业的毕业证书包括相应的学位 。例如,一般认为,我国中等专业学校或者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具有同等学历。同等学历的概念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具有参考意义。如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同等学历考生跨学科、专业报考硕士生、博士生;在学位工作中出现的非本学科、专业毕业的同等学历申请者跨学科、专业申请硕士、博士学位等。此外,近年来在职业资格考试的报考条件中也会经常出现同等学历的概念。
凡不持有国家教育部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的考生,均属同国家教育部规定: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者经两年(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或两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可以报考硕士生,招生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具体的业务要求。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两者应按报考学校的要求出具证明自己同等学力水平的材料,经报考学校审核符合要求发给准考证。经初试通过后,如准许参加复试,都还要加试考试科目。
学力的概念
在职业资格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经常会碰到同等学力与同等学历的问题,学力是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简称,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同等学力一般是指学习经历不同,但在知识水平和学力能力方面达到同等程度的人员。同等学力的概念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经常出现,通常指申请学位者或报考研究生的考生,虽然没有大学本科或者硕士生、博士生学历 包括获得相应的学位 ,但通过自学或其它途径达到了相当于大学本科或硕士生毕业以及博士生申请论文答辩时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就是说,同等学力是非本科、硕士生毕业者报考硕士生、博士生,以及不具备硕士生、博士生学历的人员申请硕士和博士学位时的必要条件。在我国,同等学力资格须经申请人所在单位证明以及接受其报考或申请单位的审核。
资格证书
经资格考试合格的人员,由国家授予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作用
资格证书是证书持有人专业水平能力的证明。可作为求职、就业的凭证和从事特定专业的法定注册凭证。
有效范围
资格证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效。
分类
资格证书包括《从业资格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证书由人事部统一印制,各地人事(职改)部门具体负责核发工作。
执业资格注册登记制度
执业资格实行注册登记制度。注册是对专业技术人员执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未经注册者,不得使用相应名称和从事有关业务。
注册管理机构
国务院有关业务主管部门为执业资格的注册管理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注册,并报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备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职改)部门负责对注册工作的监督、检查。
取得《执业资格证书》者,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到指定的注册管理机构办理注册登记手续。逾期不办者,执业资格证书及考试成绩不再有效。
执业资格注册的条件
申请执业资格注册,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
(二)取得《执业资格证书》
(三)身体健康,并能坚持在相应的岗位工作
(四)经所在单位考核合格。 再次注册者,应经单位考核合格并取得知识更新、参加业务培训的证明。
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确定必须由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充任的关键岗位及工作规范,并负责检查监督关键岗位的执业人员上岗及执业情况,对违反岗位工作规范者要进行处罚。
对已在须由取得执业资格人员充任的关键岗位工作、但尚未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要进行强化培训,限期达到要求。对经过培训仍不能取得执业资格者,必须调离关键岗位。
F. 职业资格的定义是什么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职业资格分别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合格者授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从业资格
从业资格是政府规定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某种专业技术性工作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
执业资格
执业资格是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工作实行的准入控制,是专业技术人员依法独立开业或独立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职责分工
职业资格分别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合格者授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对申请人专业(工种)学识、技术、能力的认可,是求职、任职、独立开业和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
职业技能鉴定
劳动部负责以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鉴定和证书的核发与管理(证书的名称、种类按现行规定执行)。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它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只要从事国家规定的技术工种(职业)工作,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就业上岗。
职业资格准入分类
职业无贵贱之分,但有难易,社会责任大小之分,因此国家会采取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简单可分为注册类资格(注册会计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安全员),执业类资格(执业医师,执业律师,大法官,大检察官,执业中医师,执业护士,公务员),许可类资格(教师证,钳工证,焊工证,证券从业类,保险类)。其他未特别强调的可参照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或无一定的职业资格要求(农民,捡垃圾,扫马路)。不同类的职业资格准入取得方式不同,有的要求必须通过全国性统一考试,有的无要求。有的甚至要求取得资格证书前必须在相关行业类从内从事相关工作一定的时间(律师,医师)。
国家职业资格等级
初级技能(五级),中级技能(四级),高级技能(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
资格取消
截至2013年底,各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共有560项,还有地方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575项。
国务院部门设置实施的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资格,如果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并不密切,或者自身不宜采取职业资格方式进行管理的,建议按程序提请修改法律法规后,也予以取消。
国务院行业部门、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学会自行设置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原则上予以取消,确实需要保留的,经过批准后,纳入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制度管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自行设立的职业资格,一律由地方取消。
G. 职业资格的名词解释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职业资格分别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合格者授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从业资格通过学历认定或考试取得。执业资格通过考试方法取得。
H. 劳动法规定什么职业要持证上岗
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只要从事国家规定的技术工种(职业)工作,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就业上岗。
2017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制定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共计140项职业资格。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59项,含准入类36项,水平评价类23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81项,含准入类5项,水平评价类76项。
这些职业资格基本涵盖了经济、教育、卫生、司法、环保、建设、交通等国家重要的行业领域,符合国家职业资格设置的条件和要求。
准入类职业资格关系公共利益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均有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作为依据;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社会通用性,技术技能要求较高,行业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确实需要。
(8)劳动法职业资格概念扩展阅读: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称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特别注意,”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与“特种作业操作证“是两种不同的证件,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特种作业操作证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颁发。两者没有共同点,不通用,证书全国有效。
I.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含义是什么
什么是职业资格?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职业)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什么是职业资格证书?它有哪些用途?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健身教练、健美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从事健身知道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由国家统一印制,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发,它是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涉外劳动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正的有效证件。简而言之,获取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就获得了国家颁发的从事这贡职业的“执照”。
J.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基本定义
我国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是从50年代开始形成的传统的八级技术等级制度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演变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和技术等级标准的基础上确立的。从94年起,我国就开始试行新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并通过立法在《劳动法》(95年)、《职业教育法》、《职业资格证书规定》、《职业技能鉴定规定》等法律法规上确定了职业技能鉴定的基本法律地位和政策保障。
现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6号《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从2000年7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是由原技术等级证书和技师合格证书合并构成。
为什么要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资格证书是国际上唯一通用的从业资格证明。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国的国际化进程逐渐加快,随着2001十一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外资企业将大量进入中国,对我国劳动力的素质将有更高的要求。我国实行自己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是为了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者就业和增强就业管理,适应外资企业对我国劳动力素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