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飞跃起诉和申诉
❶ 请问申诉、上诉、起诉、抗诉这几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申诉,是指公民或法人,认为对某一问题的处理结果不正确,而向国家的有关机关申述理由,请求重新处理的行为。 一般是对终审判决不服的提起申诉(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不作为的时候,原告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申诉)
上诉,是指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内,依法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的活动。 (行政中的二审用该词)
起诉,就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对所提起的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 (行政法中的一审使用该词)
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认为确有错误,提请人民法院再审判的活动。它是人民检察院监督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行政诉讼再审发动的两个情况:一是人民法院决定再审,二是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当事人的申诉只是引起再审的一种材料来源,并不必然导致再审程序的发生。)
形象的理解也可以:
起诉是第一次找法院要求处理
上诉是对一审判决不服,要求二审
抗诉是检察院对判决不服,要求二审或再审.
申诉是对二审也不服,要求再审
❷ 行政法有疑问
案件分析;某县兽药门市部从我省一家制药厂购进一批兽药在本县出售。后县农牧渔业局兽药监督员王某发现兽药质量存在不稳定现象,遂取走部分样品检验,结果发现该药品不符合国家标准。农牧渔业局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对该门市部 处以没收该种药品,违法所得以罚款的处罚。该部门不服处罚决定,向该县人民政府申请复议,政府经审查维持原判决定,门市部仍然不服,遂向该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问;(1)本案中存在哪些法律关系?(2)那些是属于行政法律关系?
诚请 各位高手帮忙给我分析分析案件吧!在此我谢谢了
❸ 行政法里,能够提出“申诉”的情形有哪些
行政申诉状是行政诉讼当事人认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依法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的法律文书。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62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❹ 论起诉、上诉、申诉、抗诉的区别联系
申诉,是指公民或法人,认为对某一问题的处理结果不正确,而向国家的有关机关申述理由,请求重新处理的行为。 一般是对终审判决不服的提起申诉(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不作为的时候,原告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申诉)
上诉,是指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期限内,依法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的活动。 (行政中的二审用该词)
起诉,就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对所提起的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 (行政法中的一审使用该词)
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或裁定,认为确有错误,提请人民法院再审判的活动。它是人民检察院监督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行政诉讼再审发动的两个情况:一是人民法院决定再审,二是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当事人的申诉只是引起再审的一种材料来源,并不必然导致再审程序的发生。)
形象的理解也可以:
起诉是第一次找法院要求处理
上诉是对一审判决不服,要求二审
抗诉是检察院对判决不服,要求二审或再审.
申诉是对二审也不服,要求再审
❺ 申诉、抗诉、上诉的区别
1、其实上诉和抗诉之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适用主体不一样,其中如果是被告一方对一审法院作出的判决不服的话,则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上诉。
但如果是检察院认为法院的判决不合理的话,则此时就是抗诉了。
2、刑事案件上诉,二审法院有可能开庭审理,也有可能不开庭审理,而如果是刑事抗诉案件,则二审法院应当开庭审理。
3、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审理要求的诉讼活动。
(5)行政法飞跃起诉和申诉扩展阅读:
上诉是指当事人对人民法院所作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判决、裁定或评审决定,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声明不服,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活动。
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审理要求的诉讼活动。
1、主体不同。有权上诉的主体,刑事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独立、完整的上诉权。被害人没有上诉权,但有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权利。
2、理由不同。上诉不需要任何理由,只要不服就可以上诉。抗诉必须是人民检察院认为原裁判确有错误。
3、提起方式不同。上诉的方式,既可以采用书状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抗诉的方式,不能采用口头形式,应当提交抗诉书。
4、上诉、抗诉的途径不同。上诉的途径:提出上诉既可以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提出。
抗诉的途径:提出抗诉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并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检查院,不能直接向第二审法院提出。
❻ 行政诉讼与行政申诉的区别是什么
申诉是部门内部人员对内部行政行为的救济,比如,对单位的处分不服的可以申诉。诉讼是对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就是民告官
1班26号
❼ 关于行政法中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先和你说说他们的性质和区别。
行政复议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行政管理职权时,与作为被管理对象的相对方发生争议,根据相对方的申请,由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其它机关依法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
行政复议,以书面审查为主,以不调解为原则。行政复议的结论做出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注意:只要法律未规定复议决定为终局裁决的,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仍可以按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请诉讼。
注意:当事人提出行政复议,必须是在行政机关已经做出行政决定之后,如果行政机关尚没做出决定,则不存在复议问题。
行政复议以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为前提。行政管理相对方提出复议申请是因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产生的。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争议的活动。
简单来说:复议的任务是解决行政争议,而不是解决民事或其他争议。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与要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人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是两个并行的法律救济制度。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而言,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都有对其合法权益保护的救济功能。但两者有着区别,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制度,是在行政诉讼之前进行的。而行政诉讼是司法救济,由人民法院作出诉讼裁决,是最终的解决办法,也被称作“司法最终救济”原则。两者比较而言。
现在回答你的问题:申请了行政复议,如果对复议结果不服,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后15日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不是所有的案件都可以进行诉讼的。
行政诉讼不受理的案件有:1、国家行为。2、刑事司法行为。3、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4、抽象行政行为。5、驳回当事人对行正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6、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7、法定行政终局裁决行为。8、行政机关作出的涉及该行政机关公务员权利、义务决定的行为。9、行政调解行为。10、法定行政仲裁行为。
我国《行政复议法》第16条第2款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
同时进行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是给自己找麻烦,也不符合规定。你只要分清两者的区别,什么类进行什么诉讼就好了。行政复议不服再进行行政诉讼就行了。
❽ 行政法能够越级上诉吗
法院给了裁定吗?裁定不予立案的话可以提起上诉;没有裁定的话要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或者起诉。
第四十二条 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七日内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二条规定:“受诉人民法院在7日内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的,起诉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或者起诉。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予受理;受理后可以移交或者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理,也可以自行审理。
❾ 行政法中,公务员收到行政处罚后可以申诉还是行政复议,还是提起行政诉讼 三者什么区别啊
按照中国现有法律,只有既是外部行政行为又是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行为才可内以提起行政诉讼容。
公务员受到作为内部行政行为的行政处罚,例如降级、记过等,是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只能申诉、复议。如果是作为外部行政行为的处罚,比如罚款、拘留等,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复议、申诉。
行政复议、申诉、诉讼是三种不同的行政救济。复议和申诉的受理主体都是行政机关,复议的适用范围较广,几乎所有行政行为都可以复议。但是申诉一般只涉及内部行政行为。行政诉讼的主体是司法机关,是行政纠纷的最后救济途径。
有关公务员的处分问题,建议你了解一个概念——特别权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