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合同的劳动法的约束
1. 关于劳动法
估计是劳务派遣,甲公司将某项工作承包给了乙公司,甲乙两公司之前有合同。你们是乙公司招聘过来的,被派到了甲公司工作。虽然工作地点在甲公司,但劳动关系在乙公司,应与乙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甲公司将劳务费支付给乙公司,乙公司在将工资支付给你们,同时为你们缴纳社会保险,如果发生劳动争议,应该投诉乙公司。
现在已经没有临时工这个概念了,只要在一个公司工作,就是与这个公司建立了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就应该签订劳动合同,单位必须为所有劳动者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等等)。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关系,只要有事实劳动关系就行。
你要是乙方的人,属于劳务派遣,就应该乙方给你缴纳社会保险费。不过还要看乙方是公司还是自然人,也就是甲乙之间的合同中乙是人还是单位,要是单位你们就归该单位管,这家单位负责你们工资保险等,要是个人(其实是不允许的),你们找甲就行,你们会被认同是甲单位的职工的。
2. 劳动法关于承包合同可扣工钱的规定
承包属于合同法调解的承揽合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调解劳动关系。你这到回底是什么合同?答按《最低工资规定》劳动者获得工资的前提是劳动者在法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提供了正常的劳动。如果没有在应该的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可以减发工资,可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但是法定节假日,休假日,参加社会活动等,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
3. 出租车签订的承包合同受劳动法保护吗
受合同法调整,不受劳动法调整。
4. 厨房承包合同和劳动法通常会有那些冲突的地方
由于厨房工作的性质特殊,在劳动时间和节假日会有一些冲突,看你如何把握了。
5. 承包合同中违背承包方意愿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有关不得收回、调整承包地等强制性规定的约定是否有效
对这一问题,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五条作了规定,即承包合同中违背承包方意愿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有关不得收回、调整承包地等强制性规定的约定无效。
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为了切合实际地落实这一政策,维护好这一制度,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符合法律的规定。如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八条规定,土地承包应当遵循自愿、民主协商、公平合理,承包方案应当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承包程序合法等原则。第十九条规定,土地承包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第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第二,承包工作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订并公布承包方案;第三,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第四,公开组织实施承包方案;第五,签订承包合同。第二十一条规定,发包方应当与承包方签订书面承包合同。承包合同一般应当包括以下条款:(一)发包方、承包方的名称,发包方负责人和承包方代表的姓名、住所;(二)承包土地的名称、坐落、面积、质量等级;(三)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四)承包土地的用途;(五)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六)违约责任。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要求发包方应当与承包方签订书面承包合同,其目的是通过合同明确双方在土地承包关系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便于监督、督促双方履行合同所确定的义务,同时对于防止争议和解决纠纷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发包方与承包方签订土地承包合同,首先应当遵守合同法的规定,如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坏社会公共利益。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等。其次,由于土地承包涉及党在农村的政策,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发包方与承包方在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时还应当遵守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如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受国家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承包方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除这一情况外,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承包期内,如果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承包期内,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对个别农户之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承包合同中约定不得调整的,按照其约定。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如果发包方与承包方签订的承包合同中有违背上述规定的内容,该内容无效,即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承包合同中违背承包方意愿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有关不得收回、调整承包地等强制性规定的约定无效。”
有效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国家给予法律保护。无效合同由于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对当事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国家不予保护。合同无效分为整个合同无效和部分合同无效。合同部分无效的,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如果在承包合同的若干条款中,有部分内容违法了农村土地承包法有关收回、调整土地的规定,那么只是该部分款无效。无效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6. 公司把项目包给个人是否受劳动法律的约束
一、如果公司把软件项目包给个人,这属于技术开发合同法律关系,不受劳动法约束。
二、如果你公司是从别人那里承包了一个大项目,包出去的属于大项目中的主要部分,那么你们应经过发包人同意才行,如果是非主要部分,可以自行决定。但是无论如何,你们要为承包你们项目的个人向发包方承担法律责任。
7. 我跟厂里面签了承包合同,又签了劳动合同,那张有法律效力
都具有法律效来力。
劳动合同是以源劳动者的身份和用人单位签订的,规定了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同时也受劳动法保护。
承包合同是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目的。承包人应按照与定作人约定的标准和要求完成工作,定作人主要目的是取得承包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因此定做人只求工作结果,不求工作过程。
但是劳动合同却约定了劳动者应该做的工作内容,且完成整个工作内容期间受劳动合同法和公司规章制度所约束。
8. 承包合同何时生效承包方何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承包合同是承包方与发包方达成的,明确当事人双方土地承包有关权利义务的协议。签订承包合同的程序以及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将会导致合同无效,无法实现当事人签订合同的目的。对承包合同的生效,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
合同的成立是指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内容形成合意。对于合同的成立时间,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这是合同成立的一般规定。同时,合同法第三十二条又对书面形式合同的成立作出了特别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已明确规定土地承包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因此,承包合同成立的时间应当是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之时。但是,实践中对当事人虽没有签字或者盖章,然而却进行了履行合同主要义务的行为,就可以得出合同已经成立的结论,而不去管要约承诺的程序何时完成。对于这种情形,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在签字或者盖章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合同生效是指合同产生法律约束力。合同的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效力。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依法受到合同的约束,必须遵循合同的规定,依照诚实信用的原则,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不得滥用权利,违反义务。这是合同的对内效力。在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时,当事人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取得对方的同意,才能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2.合同生效后产生的法律效力还表现在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产生一定的法律约束力。这属于合同的对外效力。合同生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侵犯当事人的合同权利,不得非法阻挠当事人履行义务。
3.合同生效后的法律效果还表现在,当事人违反合同的,将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使当事人依照合同的规定承担责任,对对方当事人进行补救。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同时,第五十九条、第六十条等也对承包合同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
9. 单位承包经营劳动关系的认定有哪些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雇佣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一种法律上的关系。在实践中,许多劳动关系并不仅仅通过雇佣的方式来体现,在个人承包中,承包者与发包方也有可能会构成劳动关系,那个人承包劳动关系如何认定?小编将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为您详细说明。
一、承包人所雇用的劳动者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1、在合法的承包关系中,承包人具有经营自主权,该权利包括有权决定是否雇用他人以及雇用何人。《劳动合同法》规定“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关系”,所以判断劳动关系的依据是用工事实。因为承包人具有经营自主权,所以承包人与所雇劳动者之间是独立的用工关系,劳动者与发包人之间并无用工事实,所以也不存在劳动关系。但是,基于发包人允许承包人以其名义从事经营并从中获利的事实,根据《劳动合同法》第94条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发包人须作为共同当事人承担连带责任。
2、如果该劳动者原来就是发包人单位的职工,那么,在发包人未与其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前,该劳动者依然与发包人建立劳动关系。该劳动者从属于承包人劳动,是履行劳动合同的一种方式。如此,发包人与承包人成为劳动者的共同雇主,发生劳动争议的,可比照劳务派遣规定执行。
二、发包单位与承包人是否为劳动关系怎么认定?
根据承包人是否发包单位的职工,有两个规定。
其一,《关于企业内部个人承包中保险待遇问题的复函》(劳险字[1992]27号)规定:“企业与职工个人签订承包合同,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一种方式。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并未改变企业和职工的劳动关系,也未改变承包者的职工身份,因此企业应按照国家现行政策保障职工的社会保险权益。企业单位在“承包合同”中将伤残亡风险推给职工个人,这种做法不符合我国宪法和职工社会保险的政策规定,其中,关于伤残由个人负责的条款不具有合法性。”
其二,《关于私人包工负责人工伤保险待遇支付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5]11号)规定:“私人包工负责人与发包单位没有劳动关系,而只订立了经济承包合同,若承包合同中对其工伤问题有明确约定,从其约定;若承包合同中没有约定,则由其本人承担自己的工伤待遇。”
判断劳动关系,在于用工事实。合法的承包关系中,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如果承包人原系发包人单位职工,则这种承包行为是双方履行劳动合同的一种特殊方式,双方劳动关系依然存续。但是,这种劳动关系是虚的劳动关系,其“实”在于承包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其并不受发包人的劳动管理和纪律约束,承包人是为自己的利益自主劳动,而非为发包人劳动,彼此之间并不具有人格从属性和组织从属性。无论承包人身份如何,发包人无须对承包人承担劳动法上的责任。但是,如果发包人以职工名义为承包人参保的,作为社会保险行政关系当事人,应承担相应义务。双方就责任承担有约定的,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由承包人自行承担责任。
拉萨律师网页链接
要确认双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关键在于双方是否有用工事实的存在。个人承包劳动关系中,发包方与承包方是用工关系,发包方负责承包方的社保,并对承包方的经营进行管理。但如果承包方仅承包发包方的项目,且经营管理都由承包方自行负责,双方就不存在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