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集体诉讼法
1. 集体诉讼的介绍
集体诉讼 [Class action]渊源集体诉讼的渊源是英国衡平法院的“息诉状”(the bill of pence),但其却最先在美国开花结果。含义集体诉讼是指,多数成员彼此间具有共同利益,因人数过多致无法全体进行诉讼,得由其中一人或数人为全体利益起诉或应诉。
2. 集体诉讼费用怎么计算
集体诉讼费用按照其各自的诉讼标的额来缴纳诉讼费。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是按照比例分段累计交纳,比如说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法律依据】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
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3. MIR162的集体诉讼
“转基因玉米出口中国遭拒,美国农民起诉瑞士种子公司”,据路透社等媒体7日报道,美国农民已至少在5个州对瑞士转基因技术巨头、先正达集团(SyngentaAG)提出集体诉讼,要求其赔偿因中国退运造成的数十亿美元损失。起诉书认为,该公司虚假宣传一种转基因技术“将获得中国批准”的美好前景,在美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结果“摧毁”了美国对中国的玉米出口市场,并致使美国玉米价格大幅下跌。中国学者郑风田7日告诉《环球时报》,这几年中国在玉米方面进口量增加很快,主要是中国养殖业的需要,但转基因产品进口在中国获得许可变得越来越难,因为中国的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日益敏感。
据路透社报道,10月3日,美国农民集体在玉米种植大州——艾奥瓦州、伊利诺伊州、内布拉斯加州、堪萨斯州和密苏里州的联邦地区法院提起诉讼,指控先正达公司2011年贸然向美国市场销售名为“MIR162”的转基因玉米种子,没有考虑到这种玉米未获主要买家——中国的进口许可。农民们称,他们受到中国会批准进口先正达转基因玉米预期的“误导”,因为先正达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马克2012年4月曾在一次电话会议上称,他预计北京方面“会在几天内”为这些玉米扫清障碍。但直到现在,中国仍然没有批准进口这种转基因玉米。
4. 我们很多人被骗了,个人诉讼和集体诉讼哪个好
建议集体诉讼,集体诉讼在法律上称为共同诉讼,被骗的多人委托律师解决,可以平摊律师费和诉讼费,比个人单独维权更有利,而且集体向法院起诉要赔偿金不是每个人都要到法庭的。
【法律分析】
集体诉讼是指,多数成员彼此间具有共同利益,因人数过多致无法全体进行诉讼,得由其中一人或数人为全体利益起诉或应诉。共同诉讼的标的更大,更容易让法院认真处理,但是共同诉讼不是所有情况都可以有选择权的,必要共同诉讼就不能选择,必要的共同诉讼与必要的共同诉讼人,诉讼标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共同诉讼有两种。共同被告之一同意或承认对方诉讼请求的。同时二人也必须共同起诉,即使因合并审理而形成了共同诉讼,是指案件的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或两人以上、履行自己的诉讼义务。共同诉讼中的共同诉讼人就是必要的共同诉讼人,可能都是原告也可能都是被告。集体诉讼是被骗的人都需要提起集体诉讼,然后被骗人中可委托三至五个人作为诉讼代表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二条 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对诉讼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
第五十三条 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5. 提起集体诉讼的条件
法律分析:提起与“污染环境”以及“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相关的集体诉讼,应满足四个条件:(一)有明确的被告;(二)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三)有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初步证据;(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五十五条 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在没有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或者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规定的机关或者组织提起诉讼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支持起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 第二百八十四条 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提起公益诉讼,符合下列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一)有明确的被告;(二)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三)有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初步证据;(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6. 集体诉讼与集团诉讼的定义与区别
集体诉讼是中国法上的概念,也叫做代表诉讼,是指多数主体诉讼合并为一个,由选出的代表参与诉讼过程,所产生的判决对全体生效。
集团诉讼是美国法上的概念,大概类似我国的集体诉讼,但是人数更广泛,有公益诉讼的性质。
7. 中国是否有集体诉讼
一、当然有,不过法律上称为共同诉讼,我国民事诉讼法第第五十三条对此有如下规定。
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
三、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对诉讼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
(7)消费者集体诉讼法扩展阅读:
一、集体诉讼是指,多数成员彼此间具有共同利益,因人数过多致无法全体进行诉讼,得由其中一人或数人为全体利益起诉或应诉。
二、所谓的集体诉讼就是代表人诉讼。在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中,没有规定这个制度。
三、集体诉讼的威力在于,只要有一个人发起诉讼,其他所有相同利益受损者会一呼百应,最终导致的赔偿数量会非常惊人。
四、目前,在中国《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出现了较多起影响力较大的劳动争议集体维权案件,其中要求同工同酬案件较为突出。
五、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和人民法院在受理劳动争议集体诉讼案件时,有采取代表人代表立案的形式,也有采取个人单独立案再合并审理的形式。
8. 消费者集体投诉说明了什么
消费者集体投诉说明了大家都被骗了
9. 集体诉讼的劳动争议集体诉讼
目前,在中国《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出现了较多起影响力较大的劳动争议集体维权案件,其中要求同工同酬案件较为突出。较为典型的如张家口某发电厂75名集体工要求与全民工同工同酬待遇案件;湖南省某电力公司集体工要求与全民工同工同酬案件等。
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和人民法院在受理劳动争议集体诉讼案件时,有采取代表人代表立案的形式,也有采取个人单独立案再合并审理的形式。集体诉讼案件关系到一方区域的稳定,因此,对待集体诉讼案件,审理机关应当尤其谨慎,及时高效的适用法律进行审理或作好双方的调解与和解工作,不得懈怠拖延。
集体诉讼制度的最主要特点在于,除了首席原告外,其他受害者都不需要直接参加诉讼,甚至都无需知道有这样一个诉讼案的进行。一旦赔偿额确定,各个受害人都会按照比例得到赔偿额。并且,任何不愿参加集体诉讼的成员必须亲自申请退出,否则就算是自动参诉。这样打一个官司,就不需要很多人参与,律师只需要和首席原告交涉就可以了。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协调成本。
其次,集体诉讼的另一个特点是,集体诉讼是胜诉才收费,或者叫“诉讼风险”制收费,部分诉讼费用先有首席原告支付,而其他分散的受害者都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这就极大降低了劳动者打官司的成本。并且,由于集体诉讼的标的额足够高,采证较为容易,从而使得律师有积极性主动为劳动者打官司。这就为寻求律师的法律帮助提供了空间。
因此,这种具有惩罚性质的事后的诉讼机制可以使企业主动为劳动者安排带薪休假,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制度安排。
10. 集体诉讼最多可以诉讼多少人
集体诉讼最少是三人以上。而对于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并且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是代表人对被代表人的权利进行重大处分的,则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
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
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对诉讼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
第五十三条
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