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5版)》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专员会的要求,属为高校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编写的专门教材之一。《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5版)》全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行政法的一般原理、原则及行政法、行政法学的历史发展;行政法主体的一般理论及行政主体的职责、职权、管理手段与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行政行为的一般理论及行政行为的性质、特征、构成要件、合法要件与各种类别行政行为的运作程序;行政救济的一般理论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性质、功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管辖、程序与裁判标准;行政赔偿的一般理论及行政赔偿责任构成要件、归责原则、赔偿范围、方式、标准与程序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5版)》主要以我国行政法治实践和行政法学说为基本研究素材,同时吸收、借鉴了国外行政法学研究的大量成果。《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5版)》在继承、批判和扬弃国外行政法学的控权论、管理论、行政权力本位论、相对人权利本位论等各种学术流派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和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法学理论体系框架。
㈡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内容简介
行政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律部门之一,其规范众多,内容丰富,涉及国家生活和版社会生活的权各个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行政诉讼法则是保证行政法贯彻落实和发展完善的最重要的程序法。两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以行政职权的拥有和行使为主线,对行政主体、行政职权、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救济及行政诉讼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通过对这些重要问题的研究,力图勾勒出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轮廓与主要内容,旨在使学习者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小论文)怎么写
就用下边论文的格式
[摘要]
[关键词]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
二、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缺陷分析
三、我国行政主体在执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行政主体的改革设想
。
[参考文献]
[1] 江永清.《行政处罚》.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35-51页
[2] 江永清.《行政处罚法适用手册》.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63-82页
[3] 徐继敏.《行政处罚法的理论与实务》.法律出版社,1996年:109-133页
[4] 马怀德.《中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26-48页
[5] 皮纯协.《行政处罚法原理与运作》.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年:94-107页
[6] 应松年、马怀德.《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学习辅导》.人民出版社,1996年:94-106页
[7]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92-117页
[8] 雷新华.《论依法行政与行政监督》载《行政法研究》.2001年,第7期:29页
[9] 庞京城.《论行政监督》载《海南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32-34页
[10] 石东坡 《论行政法制监督机制的完善》载《云南行政学院报》.2001年,第1期:45-46页
[致谢]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刘春萍老师的精心指导,刘老师从开题的论证直到最后论文的撰写都给予了特别细致、耐心的指导,使本人得以顺利的完成此论文。在次,我对刘老师在次论文撰写期间给予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㈣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很简单。一个是程序法
一个是是实质法
就像民法和民事诉讼法一样
行政诉讼法是程序法。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行政诉讼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立法程序法等等。
行政法是实体法。实体法是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以及职权和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等等。
㈤ 怎么论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一个是是实质法
一个是程序法
行政诉讼法是程序法。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行政诉讼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立法程序法等等。
行政法是实体法。实体法是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以及职权和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等等。
㈥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评析
1、此案并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可诉范围,某公司无权提起行政诉讼。
法律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解释》第一条第二项不属于受案范围”“(三)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
此处的仲裁是法定机构以中立身份按照法定程序对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作出有法律拘束力的裁决行为。“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所规定的仲裁,目前主要是劳动争议仲裁。
因此,案中的劳动保障局作出的《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的行政行为不属可诉范围。
2、《工伤认定办法》第十四条 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劳动保
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分析:(1)李某与公司虽然没签订劳动合同,但有实质上的劳动关系,因此应认定二者之间关系属于劳资关系。
(2)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因此本案争点应在,李某是否在上班途中。根据工伤认定办法,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为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因此,本案中,用人单位应向劳动保障局举证李某并不是在上班途中。估且不论在劳动保障局制作《工伤结论通知书》时,是否有通知用人单位举证。在后来用人单位向法院起诉,证明不是上班途中的两个理由,
(一)李某发生车祸的时间是早上6点30分,而其上班的时间应该是早上6点45分,其案发的地点到公司最少需要半个小时,按照公司的《考勤管理规定》即使没有车祸也是迟到的;(二)车上载着其妻子,因此无法判断李某是在上班的途中,很有可能是送其妻子到某处。
这两个理由只是用人单位的猜测,并不充分,并不能因为载着其妻子,和可能迟到,就推定李某并不在上班途中。
而且根据民法中的公平责任原则和衡平原则,判定应向有利于雇员的一方。
因此,李某应属于工伤。
㈦ 大学本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到底要学什么
一般是先学习最为基本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理论,如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然后开始学习具体的的行政法法规,主要有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
㈧ 什么是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很简单。一个是程来序法
一个是是实质法
就像源民法和民事诉讼法一样
行政诉讼法是程序法。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行政诉讼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立法程序法等等。
行政法是实体法。实体法是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以及职权和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等等。
㈨ 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合理与合法原则
行政法书上都有的。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