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性质标准可分为

行政法性质标准可分为

发布时间: 2022-03-16 17:02:31

① 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法可分为

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法可分为实体行政法和程序行政法。

② 行政法有哪些特点是什么行政法可划分为哪些类别

特征:

(1)行政法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这是因为行政法涉及的社会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纷繁丰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难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统一法典。

(2)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

由于现代行政权力的急剧膨胀,其活动领域已不限于外交如国防、治安、税收等领域,而是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变动性。

与其他部门法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的变动性,需要经常进行废、改、立。

分类:

(1)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行政法规范可分为下述三大类:

①关于行政组织的法律规范。一部分是有关行政机关的设置、编制、职权、职责、活动程序和方法的法律规范,其中职权、职责规范是行政组织法规范的核心;再一部分是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双方在录用、培训、考核、奖惩、晋升、调动中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关系的法律规范。

②关于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双方权利(职权)、义务(职责)关系的法律规范。

③关于监督行政权的法律规范,即监督主体对行政权进行监督的法律规范,最主要的有行政监察、行政审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法律规范。

(2)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行政法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部门行政法。

①一般行政法是对一般的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监督法、行政救济法等。

②部门行政法是对部门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经济行政法、军事行政法、教育行政法、公安行政法、民政行政法、卫生行政法等。

基本原则:

  1. 合法行政。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2.合理行政。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

3.程序正当。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4.高效便民。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5.诚实守信。

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

6.权责统一。

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行政处罚实施的条件是:一切违反相关法律的行为。

(2)行政法性质标准可分为扩展阅读:

行政立法的体制:

(1)国务院立法(制定行政法规)。

(2) 国务院各部、委立法(制定部门规章)。

(3)国务院直属机构立法(制定部门规章)。

(4)地方行政机关立法(制定地方行政规章)。

(5) 特别行政区政府立法。

③ 行政法的分类

1、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行政法规范可分为下述三大类:

(1)关于行政组织的法律规范。这类规范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关行政机关的设置、编制、职权、职责、活动程序和方法的法律规范,其中职权、职责规范是行政组织法规范的核心。

再一部分是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双方在录用、培训、考核、奖惩、晋升、调动中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关系的法律规范。

(2)关于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双方权利(职权)、义务(职责)关系的法律规范。这类规范数量最多,涉及面最广。

(3)关于监督行政权的法律规范,即监督主体对行政权进行监督的法律规范,最主要的有行政监察、行政审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法律规范。这一类规范数量虽不是最多,但十分重要,是行政法律制度的重点之一。

2、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行政法可分为:

(1)一般行政法:是对一般的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监督法、行政救济法等。

一般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范围广,覆盖面大,具有更多的共性,为所有行政主体所必须遵守。

(2)部门行政法:是对部门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经济行政法、军事行政法、教育行政法、公安行政法、民政行政法、卫生行政法等。在行政法学上,人们通常在行政法总论中研究一般行政法,而在行政法分论中研究部门行政法。

(3)行政法性质标准可分为扩展阅读:

行政法是规定国家行政主体的组织、职权、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以及对行使行政职权的法制监督,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系统。

行政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三大部分:

(一)行政组织法;

(二)行政行为法;

(三)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法。

行政法的这三个部分分别调整着不同的行政关系:

行政组织法主要调整内部行政关系; 行政行为法,主要调整行政管理关系;

行政法制监督、行政救济、行政责任法主要调整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补充定义: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④ 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法可分为

法律分析:可分为三大类:1、行政组织的法律规范:一部分是有关行政机关的设置、编制、职权、职责、活动程序和方法的法律规范,其中职权、职责规范是行政组织法规范的核心;是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双方在录用、考核、奖惩、晋升、调动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2、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这类规范数量最多,涉及面最广。3、监督行政权的法律规范:最主要的有行政监察、行政审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法律规范。这一类规范数量不是最多,但十分重要,是行政法律制度的重点之一。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⑤ 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法可分为

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法规范可分为三大类:

1、行政组织的法律规范:一部分是有关行政机关的设置、编制、职权、职责、活动程序和方法的法律规范,其中职权、职责规范是行政组织法规范的核心;是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双方在录用、考核、奖惩、晋升、调动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2、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这类规范数量最多,涉及面最广。

3、监督行政权的法律规范:最主要的有行政监察、行政审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法律规范。这一类规范数量不是最多,但十分重要,是行政法律制度的重点之一。

(5)行政法性质标准可分为扩展阅读:

行政法基本原则分为实体性基本原则和程序性基本原则。

一、行政法的实体性原则:

1、依法行政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3、越权无效原则;

4、信赖保护原则;

5、比例原则。

二、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则:

1、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2、行政公开原则;

3、行政公正原则;

4、行政公平原则。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法则,是贯穿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同时又高于行政法具体规范体现行政法基本价值观念的准则。

⑥ 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

行政法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部门行政法。

行政法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内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容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一般行政法规定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国家机关及其负责人的地位、职权和职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考核、奖惩;有关行政体制改革和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等等。



(6)行政法性质标准可分为扩展阅读: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的精髓,贯穿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和行政法制监督之中,是指导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废除并指导行政法实施前基本准则。对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国内外行政法学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概括和归纳。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⑦ 行政法包括那几类

行政法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这一分类是以行政法所调整的事项范围和领域的大小为标准划分的。一般行政法是指涉及多个行政领域或较大范围的行政事项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特别行政法是指调整和规范特定行政事项或特定行政领域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这一分类是以行政法规范性质的不同为标准划分的。实体行政法是指规定当事人的地位、资格、权能等实体内容的行政法规范的总称。
3.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救济法
这一分类是以行政法规范的作用为标准划分的。行政组织法是指关于行政组织的设置、编制、职权和职责、活动原则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作用是解决国家行政权的设定和配置问题;行政行为法是调整行政组织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其作用是规范国家行政权的运用;行政救济法是对行政违法行为和行政不当行为进行监督和补救的法律规范,其作用是对国家行政权的控制。

⑧ 行政法的性质是什么

行政法性质突出地表现为国内公法,这一性质也体现了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国内公法这一特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是公法而非私法;二是国内法而非国际法。
行政法属于公法从而与私法相区分。所谓公法与私法,概括地说,即:公法是关于国家的、政治的、支配的、法律的、公益的规范的法。行政法规范的内容是国家公共管理问题,它所调整的对象是政府与公民间的关系,它所规定的行政的主体、行政活动往往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因此,行政法一般被公认为典型的公法形态。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社会福利国家的形成和给付行政的发展,使得公法与私法的区别日渐相对化和淡薄,出现私法的公法化(如社会保障法)、公法的私法化(如经济行政法领域)趋势,公私法的界限更加模糊。行政法虽可借鉴司法规则,但它不可能完全适用相同的规则,总会有所区别,在性质上主要表现为公法性质。公法与私法的相对差异,无论在现实的法律制度上还是在理论解释上,都是不能否认的。正如陈新民教授所断言:“中国迟早要承认公、私法的差别”。
行政法属于国内法从而与国际法特别是国际行政法相区分。行政法基于一国国家主权而制定,效力及于本国领域。因此在性质上属于国内法而非国际法(主要规范国与国之间或国际组织的法)。随着国际关系日益密切,各国政府及其部门在行政领域内的合作日益广泛和频繁,“国际行政法”名称也开始出现于行政法论著之中。但国际行政法在性质上应属国际法,属于国际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法律渊源主要表现为国际条约及行政协定、国际组织自身的章程和国际惯例。我们不能将国际行政法定性为行政法(国内法)的一部分。国际条约及国际惯例也可作为行政法的法律形式渊源,但也不能因此认为行政法属国际法范畴。

⑨ 实体行政法和程序行政法是以行政的什么为标准划分

实体法是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以及职权和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宪法、行内政法、容民法商法刑法等等。

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如行政诉讼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立法程序法等等。

(9)行政法性质标准可分为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行政权作为一种国家权力,其有权命令相对人进行一定的行为,而相对人必须服从,行政权代表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决定了它在行使时具有高于个人权利的性质,在具体的行政法制度上,都表现出了这一特点。

如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行政优先权和行政优益权,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因复议和诉讼而停止执行等等。

在分析案例时,往往首先需要判断其中的行为是否是行政行为,以决定是否属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范围。判断的依据是不是一种国家权力的运行,相对人有没有必须服从的义务或者特征。

热点内容
合同法法律快车 发布:2025-08-12 08:47:06 浏览:802
工会工作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12 08:25:44 浏览:863
法律顾问党员 发布:2025-08-12 08:17:46 浏览:607
法学的区别 发布:2025-08-12 08:17:11 浏览:483
村业余文艺宣传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12 08:09:51 浏览:863
诉讼担保函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12 08:09:44 浏览:668
免费企业法律顾问 发布:2025-08-12 08:08:05 浏览:403
行政法通关 发布:2025-08-12 08:00:06 浏览:256
民事诉讼法有关被告 发布:2025-08-12 08:00:05 浏览:684
2017年513经济法图片 发布:2025-08-12 07:54:22 浏览: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