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二审中有举证期吗

民事诉讼法二审中有举证期吗

发布时间: 2022-03-17 22:40:46

㈠ 举证期限的规定

一、民事诉讼法举证期限的规定有哪些具体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在民事诉讼中有关“举证时限”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

2、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3、举证期限: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5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

4、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5、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6、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当事人提起反诉应当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7、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8、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二、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1、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其提供相应的证据。

2、当事人因客观原因逾期提供证据,或者对方当事人对逾期提供证据未提出异议的,视为未逾期。

3、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采纳。但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的,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训诫、罚款。

4、当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对当事人予以训诫。

5、当事人一方要求另一方赔偿因逾期提供证据致使其增加的交通、住宿、就餐、误工、证人出庭作证等必要费用的,人民法院可予支持。

综上所述,针对普通程序,一审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需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如果当事人在举证方面的确存在困难,可以在举证期限内向法院申请延期。法院会根据提供的事实和理由决定是否给予延期。

㈡ 民事诉讼举证期限

民事诉讼举证期限一般为十五日。
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在一审普通程序中,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但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指定的举证期限可以少于三十日。前述规定的举证期限届满后,针对某一特定事实或特定证据或特定原因,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酌情指定当事人提供证据或反证的期限,该期限不受“不得少于三十日”的限制。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举证期限可以少于三十日。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审理,举证期限少于三十日的,法院应当为当事人补足不少于三十日的举证期限。但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举证期限可以少于三十日。
当事人在一审答辩期内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法官应当在驳回当事人管辖权异议的裁定生效后,重新指定不少于三十日的举证期限。但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法院可以指定少于三十日的举证期限。违反法定程序被发回重审的,法院在征求当事人的意见后,可以不再指定举证期限或酌情指定举证期限;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的,法院可以要求当事人协商确定举证期限,或者酌情指定举证期限。上述举证期限不受“不得少于三十日”的限制。二审中提出新证据的举证期限。二审中,当事人申请提供新的证据的,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不受“不得少于三十日”的限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三条 答辩期为15天,因而举证期限不少于15天,以便当事人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做到从程序上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原告是先取证后起诉,有充分的调查取证时间,原告的举证期限的权益是得到保护的。法院向被告送达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后,被告才开始调查取证,法院要在规定的期限内结案,当然要限制被告的举证期限。

㈢ 民诉中,二审、再审中举证期限有何规定

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是很重要的。有人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证据准备充分就需要充足的时间。那么民诉举证期限是多久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介绍民诉举证期限的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如何确定举证期限

1、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2、当事人没有协商的,法院可以直接指定举证期限。该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30日。

二、举证期限可以少于30日的情况

1、一审普通程序,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只要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少于30日。

2、上述举证期限届满后,法院酌情指定当事人提供证据或者反证的期限的,该期限可以少于30日。

3、一审简易程序,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可以少于30日。

如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法院应当补足30日的举证期限。但当事人同意不补足,可以不再补足。

4、二审程序中,当事人提出新证据,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可以少于30日。

5、因证据或者事实原因发回重新审理的案件,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不受30日的限制。

6、当事人双方就举证期限达成协商,经法院认可的,也可以少于30日。

三、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的情况

1、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法院应在驳回异议后,另行指定不少于30天的举证期限。经当事人同意的,可以少于30日。

2、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内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出反诉的,法院应当根据案件情况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3、在诉讼程序中,需要追加当事人或者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法院应当为新参加诉讼的人重新指定举证期限。此期限内,也适用于其他当事人。

举证期限从当事人收到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开始计算。

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㈣ 二审和再审都没有举证期间吗

首先,民事诉讼中二审审查的范围是与上诉请求有关的事实和适用法律。二审时已认定在一审期间证据已全部提交完毕。因此没有再设举证期限。只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四十二条中规定:当事人在二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二审开庭前或者开庭审理时提出;二审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并对新证据做了解释:
《证据规定》第四十一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新的证据”,是指以下情形:
(二)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关于再审:
当事人根据民诉法第一百七十九条提出再审的:有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证据规定》第四十四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再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新的证据”,是指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再审程序中提供新的证据的,应当在申请再审时提出。

因此,再审和二审中确实没有再另设举证期间,但当事人有提交新证据的权利以及时间规定。

㈤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举证期限是多久

民事诉讼中有关“举证时限”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

2、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3、举证期限: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5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

4、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5、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6、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7、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8、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3条规定,当事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74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的,不得迟于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当事人申请保全证据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相应的担保。

(5)民事诉讼法二审中有举证期吗扩展阅读:

民诉法新解释关于举证期限

《解释》第九十九条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

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申请提供反驳证据或者对证据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该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解释》规定人民法院确定一审普通案件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十五日,第二审案件提供新证据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十日,修改了此前人民法院确定一审普通案件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二审案件没有举证期限,若提供新证据,除不开庭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以外,其他应在开庭前或开庭审理时提出的旧规定。

同时《解释》规定在缩短庭审前准备阶段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的同时,又给当事人提供了在之后提供反驳证据或补正证据的机会;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方式——简单规定法院指定举证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更符合民事诉讼实践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㈥ 案件二审中过举证期限可以提出新证据吗

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相关规定: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第三十五条
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的限制,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
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也就是说,一般是应当在举证期限界满前提出,但如果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是可以例外的.我国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新证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
(一)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经人民法院准许,在延长的期限内仍无法提供的证据;
(二)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
那么,要认定是否是新证据,关键是看是否构成其条件.
二审时针对“新证据”的举证时限为二审开庭审理前或开庭审理后.
从这些规定上看,在二审新证据的认定,法院是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热点内容
天津合同律师 发布:2025-08-11 20:43:21 浏览:433
成立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团 发布:2025-08-11 20:38:47 浏览:817
离岸公司有法律行为吗 发布:2025-08-11 20:26:12 浏览:235
60岁以上用工免责声明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8-11 20:20:04 浏览:732
法院和邮政合作 发布:2025-08-11 20:18:28 浏览:943
公司承诺函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8-11 20:12:39 浏览:29
法院u盘 发布:2025-08-11 20:11:30 浏览:623
司法所法制宣传总结 发布:2025-08-11 19:47:35 浏览:511
交不起法院罚金 发布:2025-08-11 19:43:13 浏览:124
法律对共同饮酒责任的规定 发布:2025-08-11 19:27:00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