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从轻处罚行政法

从轻处罚行政法

发布时间: 2022-03-18 03:48:43

1. 《行政处罚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将( )

《行政处罚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将不予处罚。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14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第二十一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一)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

(二)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三)70周岁以上的;

(四)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

(1)从轻处罚行政法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条也明确地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这就从法律上明确了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感化、挽救原则要求司法人员在办理未成人案件中要正确处理惩罚和教育的关系。

要将教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司法人员对未成人要坚持攻心为主,像父母对孩子、教师对学生一样,针对其个人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认识到自已行为的危害性。

2. 行政处罚中,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法律支持

行政处罚中存在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运用是允许的。具体什么情况是配合行政机关办案,什么情况是认识错误较好,违法行为较轻,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等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全要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对证据的收集以及执法程序中对案件的审核中严格执行,只要行政处罚主体合法、程序合法、处罚有依据、违法事实清楚,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处罚的过程中大家还是要注重程序的合法,还有证据的收集,无论以后复议或者诉讼都不会有问题的。

3. 行政法中从轻与减轻处罚的区别

从轻是在法定的处罚程度根据具体的事实选择适用较轻的处罚;比如说某是违反行政规定,按照法律规定处500至1000元的罚款,根据具体情况适用500来说将就是从轻了。
减轻是低于法定的处罚程度范围处罚。即比如说某是违反行政规定,按照法律规定处500至1000元的罚款,根据具体情况,符合法律规定的减轻情节,那么适用400元就是减轻了。

4. 从旧兼从轻原则只适用刑法

“法不溯及既往”是一个法律的普遍原则。在一般的民商事法律当中,除非特别作出明确的规定要“溯及既往”,那么,没有规定的情况下,都适用不溯及的原则。 法律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制定、审批程序,公开公布之后,才能实施,并且一般情况下,不得约束法律实施之前的行为,因为那时没有这个法律实施,不能因为要惩罚这个行为,制定一个法律,那样就乱套了。 补充: 没有。 民事部分就不说了,不会出现这个原则。行政法部分倒是有可能,不过,行政法同样忌讳事后制定法规来处罚之前的行为。到目前为止,我国行政法部分也没有这个原则。 追问: 可是,不管从旧兼从轻还是从新兼从轻,的效果都是一样的有利于当事人,适用条件也是未决案件(即未审理或虽审理但未判决) 从这个来看刑法和行政法都属于公法领域 回答: 是属于公法领域。但是,这个原则需要明确的规定,才能付诸实践。行政法更多的是“法不溯及既往”。 注意一下:刑法涉及到新法与旧法以及对犯罪行为追诉的问题,所以明确规定这个原则。 而行政法更多的是不可以事后制定法规来处罚之前的行为,虽然也存在一个违法行为的追诉,但是,那个追诉与刑法上的追诉是不同的,除非依据当时的行政法认为实施的行为违法,才能发生追诉。如果当时的行政法没有规定,或者不认为行为违法,也不会产生行政法上的追诉。 所以,这个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其他回答(10)风4级2009-05-27是的。法不溯及既往这一个原则始于罗马法,确定于美、法德等国的法律,并为许多国家共同遵守。但这一原则并不是绝对的。立法者鉴于维护某种利益目的,往往也针对具体情况,在法中作出有溯及力或有一定溯及力的规定。从旧兼从轻原则就是法不溯及既往所要求的。我国除刑法,民法等法律通常也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5. 关于我国刑法、行政法、民法等法律对于因年龄问题不予、免于或者减轻处罚是如何具体规定的

刑法:14岁以下不追究刑事责任,14到16周岁之间对八种特别严重的刑事犯罪追求刑事责任专,属如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等。16周岁以上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要追究的。精神病人在精神病发病期间也不追求刑事责任。14到18周岁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并且不能被判处死刑。
行政法:行政法是各种行政法律法规的总称,我只说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规定吧。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
民法:10岁以下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对其民事行为负责;10周岁到18周岁之间(或16岁以上以自己能力生活)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对与其智力相当的行为负责;18周岁或以独立能力生活的16周岁以上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承担民事责任。
够相信了吧。

6. 行政法中从轻与减轻处罚的区别

从轻是在法定抄的处罚程袭度根据具体的事实选择适用较轻的处罚;比如说某是违反行政规定,按照法律规定处500至1000元的罚款,根据具体情况适用500来说将就是从轻了。
减轻是低于法定的处罚程度范围处罚。即比如说某是违反行政规定,按照法律规定处500至1000元的罚款,根据具体情况,符合法律规定的减轻情节,那么适用400元就是减轻了。

7. 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之后能否减少罚款恳请懂行政法规的帮我!

你好:
在行政处罚过程中,当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之后,是不得减轻或减少处罚的。因为行政处罚是在通过法制科、案审领导小组同意,经局长签字后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一经作出就不得改正。如果只是在告知的程序中,当事人提出申请和程述,行政机关认为可以减轻的,只能在处罚决定书下达之前进行减轻处罚。
如果一但处罚决定书下达之后,处罚决定没有任何的错误,就是说证据充分,事实清楚,程序合法。那么处罚决定就无法更改了。
有一种办法,也不叫减少处罚,就是说你经济十分困难,你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半年内分期交纳罚款,如果行政机关同意,这样也可以打一下法律的擦边球吧。

8. 行政法有自首..立功吗

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中有规定:第十九条 违反治安版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权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一)情节特别轻微的;
(二)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
(三)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
(四)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
(五)有立功表现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也有类似规定:第二十七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9. 《行政处罚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将给予什么样的处罚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内加以管教;已满十容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负刑事责任。”

也即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只对自己实施的这八种严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严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则。

(9)从轻处罚行政法扩展阅读

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可见,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是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年龄阶段。这是未成年人犯罪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表明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刑事政策精神。

我国刑法第17条第4款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这里的收容教养是对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的一种保安处分措施。

10. 哪些情形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根据《行政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第二十七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10)从轻处罚行政法扩展阅读

中国的行政处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警告:指行政主体对违法者提出告诫或谴责。

2、罚款:指行政主体强制违法者承担一定金钱给付义务,要求违法者在一定期限内交纳一定数量货币的处罚。

3、没收财物(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等):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将违法行为人的部分或全部违法所得、非法财物包括违禁品或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收归国有的处罚方式。

4、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这是指行政主体依法收回或暂时扣留违法者已经获得的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或资格的证书。目的在于取消或暂时中止被处罚人的一定资格、剥夺或限制某种特许的权利。

5、责令停产、停业:这是行政主体对从事生产经营者所实施的违法行为而给予的行政处罚措施。它直接剥夺生产经营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权利。只适用于违法行为严重的行政相对方。

6、行政拘留:也称治安拘留,是特定的行政主体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在短期内剥夺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热点内容
海南大学法律硕士学制 发布:2025-08-11 18:03:41 浏览:590
会签名却只盖章有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11 18:03:41 浏览:690
商法的程序 发布:2025-08-11 17:56:15 浏览:569
有没有土方法治灰指甲 发布:2025-08-11 17:48:44 浏览:608
瓯海法院副院长 发布:2025-08-11 17:47:15 浏览:243
寻甸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8-11 17:36:59 浏览:12
离婚律师艳艳 发布:2025-08-11 17:36:20 浏览:199
个体工商户的公章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11 17:35:07 浏览:434
上海交大法律硕士2011年分数线 发布:2025-08-11 17:34:54 浏览:301
法院和检察院职权 发布:2025-08-11 17:19:17 浏览: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