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的平等性
1. 你觉得行政法中的行政主体法律地位平等吗
这问题你首先要搞清行政主体的概念,不可望文生义。外部行政法律关系有两个主体,一是行政主体,二是行政相对人。行政主体是指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个自己承担责任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行政相对人是受行政行为作用的社会主体。所以你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对于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地位问题,在行政过程中是不平等的,而在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过程中地位则是平等的。
2. 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具有不对等性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地位“平等下的不平等性”。
一、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性质不完全相同。
二、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数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权利义务是另一方所不具有的。
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必定是行政机关或者根据法律的授权代行某种行政职能的社会组织。
2、行政法律关系的成立往往以行政机关单方面的的行为为根据。
3、作为主体的一方行政机关可以直接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对方当事人履行义务或接受制。
4、主体之间的争议通常通过一定的行政程序予以解决。
3.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行政法律关系抄的特点:
1、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
(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中必有一方主体是行政主体,不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不可能是行政法律关系
(2)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不能由另一方当事人代替,各自的地位和法律角色是确定的。在我国的行政诉讼关系中,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被告只能是行政主体,他们也不能互为原被告。
2、主体资格的受限制性: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无论是行政主体还是行政相对人都要受到一定资格和条件的限制。
3、主体地位“平等下的不对等性”
具体表现为:
(1)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2)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的数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权利义务是另一方不具有的。
4. 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对等性
行政法律关系的不对等性体现在:
1、双方主体地位不平等。
2、行政法律关系版的变更不以双方当事人意权思表示一致为前提。
3、行政主体可以单方面设立行政法律关系。
4、行政主体可以对行政相对人行使强制权。
(4)行政法律的平等性扩展阅读:
多重行政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多重、内容多重、主体与内容的多重交叉。在此举一案例:公民甲(侵害人)实施了殴打公民乙(被侵害人)的治安违法行为,公民乙请求公安机关处理,公安机关对公民甲做出治安行政处罚,由此就形成了主体与内容交叉复合的行政法律关系。
其中,主体一方为公安机关,主体另一方是侵害人甲和被侵害人乙(主体多重)。公安机关同时行成的法律关系有两种,一是与公民甲形成的处罚与被处罚的权利义务关系,二是与公民乙形成的保护与被保护的权利义务关系。
5. 单项选择题教育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A.平等性 B.双边性 C.有偿性 D.隶属性
D(平等性和有偿性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产生行政法律关系的行政行为多为单方行为,因此B错)
6. 试述当事人双方在行政诉讼中法律地位平等的内容
在行政诉讼中关于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的具体规定,同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有不同,它有自己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在行政诉讼中的被告是行政机关,它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处于管理者的主导地位,而在行政诉讼中的原告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他们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处于被管理者的服从地位。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机关的单方面的意思表示决定着大多数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但是,当双方发生行政争议依法进入行政诉讼程序后,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和作为原告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行政机关不能再以管理者、领导者的身份自居。
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法律地位平等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 行政诉讼双方当事人都是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这意味着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完全平等,也就是双方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没有高低之分,亦无贵贱之别,也没有领导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处于相同的法律地位,共同受人民法院裁判的约束。
2 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由法律规定。
7.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是否具有统一性
行政法律关系抄主体地位“平等下的不平等性”。
一、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性质不完全相同。
二、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数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权利义务是另一方所不具有的。
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必定是行政机关或者根据法律的授权代行某种行政职能的社会组织。
2、行政法律关系的成立往往以行政机关单方面的的行为为根据。
3、作为主体的一方行政机关可以直接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对方当事人履行义务或接受制。
4、主体之间的争议通常通过一定的行政程序予以解决。
8. 行政法有什么特点
行政法的特点:
行政法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这是因为行政法涉及的社会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纷繁丰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难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统一法典。
行政法散见于层次不同、名目繁多、种类不一、数量可观的各类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之中。
凡是涉及行政权力的规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规范。重要的综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国和国外主要有:行政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开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
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由于现代行政权力的急剧膨胀,其活动领域已不限于外交如国防、治安、税收等领域,而是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这就决定了各个领域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均需要行政法调整,现代行政法适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内容也更加丰富。
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变动性,与其他部门法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的变动性,需要经常进行废、改、立。
(8)行政法律的平等性扩展阅读:
现代国家,行政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它调整的主要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指向的乃是行政权力的规范与约束,在国家的变迁中承担着促使传统“行政国”向现代“法治国”转型的功能。就中国而言,依法治国的核心环节,在于如何实现对强大的政府权力的依法治理。
对庞大的行政组织系统进行有效的规制。不同于其他邦联制国家,我国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格局,需要一部统一的法律为行政组织提供行为指引,这便是制定“行政基本法”的国情背景。
传统观点认为,行政法很难生成一部统一的法典,因为生活中的行政关系太过广泛多样且稳定性低,很难以一部法典进行格式化规范。这样的理由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更有说服力,政府主导的改革不仅让社会始终处在不断转型之中。
也让政府的行政权力和治理方式处在变换之中,从而让制定统一行政法典的努力更显徒劳。这样的认知突出反映在改革开放之初的立法转向上,学者们一开始也试图勾勒出类似《民法通则》一样的行政法典框架,但随后的改革与治理实践使得这一探索困难重重。
9. 行政法双方法律地位不平等,而行政诉讼法双方法律地位平等。
这个论断,前半句不正确,后半句是正确的。
在任何一种法律关系中,法律主体专的法律地位都属是平等的。平等的意思是说,都平等的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的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对任何行政机关、相对人来说,都没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因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不属于平等的主体,乙方处于管理的位置,另一方处于被管理的位置,这是处于垂直法律关系中的法律主体,这种垂直关系,只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享有不同的权利义务,并非法律地位的不平等。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10. 怎样理解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法律地位的不平等性
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平等性,实际上是为了实现双方在法律上的实质平等而对双专方权利属进行的不对等分配,是一种“平等下的不对等”。
行使行政权的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行政法律关系地位的“不对等性”既不能简单的解释为行政主体的命令和行政相对人的服从,也不能简单的被理解为行政主体一方只行使权利而作为另一方当事人的行政相对人只履行义务这种权利和义务不对应的情况。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
(10)行政法律的平等性扩展阅读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中必有一方主体是行政主体,不然法律关系不可能是行政法律关系。
(2)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不能由另一方当事人代替,各自的地位和法律角色是确定的。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被告只能是行政主体。
2、具有不对等性。
3、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法定的。
4、所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具有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