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构成表怎么做更适应劳动法
1. 计件工资如何设定才符合劳动法
1,可以考虑将劳动合同订立为以完成一定工作量为标准的劳动合同,这样劳动时回间由员工决定,但答必须在合同期内完成工作量,怎么安排有员工来决定,这样可以避免劳动时间的问题。
2,即便员工不要求企业缴纳社保,即便已经注明是员工自愿,但只要他不干了,去投诉,企业必须补交,因为这一条款直接违反劳动合同法,该条款无效,无论做什么样的备注,企业违法在先,因此不建议不交社保。另外,社保缴费企业部分是由企业承担的,如果要纳入员工工资里,变相转嫁给员工,那也违法,也就是说,社保部分,单位部分必须是单位独立承担,否则日后投诉的话也是单位倒霉。
2. 工资表如何回避劳动法
做的工资和发的不一样
3. 公司员工工资表怎么做
在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制作工资表了。下面我们先分析工资表的结构,之后再给出工资表的样表,并详细讲解工资表中各项目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了解工资表的结构
工资表是详细记录工资、基本福利发放情况的表格,原则上要清晰明了、逻辑关系明确、数据准确,一般的工资表包括以下结构。
1.表头、表尾
表头一般包括文件名称、统计周期和打印日期三项。大多数企业的工资是一月一发,所以工资表一般是一月一做,文件名称一般为“××公司××××年××月工资明细表”。统计周期是指工资的计薪周期,企业一般采取“自然月(1—30/31日)”“16日—次月15日”或“21日—次月20日”等几种方式,可依据企业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打印日期是指出表日期,一般在制作好工资表并准备签批前填写此日期。
表尾一般包括备注、页码和工资表签批人员、日期。备注是要对工资表进行特别说明或补充说明的事项。工资表签批流程一般包括“制表人”“审核人”和“批准人”,如签批人较多,可以增加“一级审核人”“二级审核人”或“HR经理审核”“业务部门经理审核”等,来区分不同的审核、批准级别或职位人员。
2.员工基本信息
员工基本信息是工资表最左侧的几列固定项,用于明确员工的基本信息,一般包括“序号”“部门”“姓名”等,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如“工卡号”“职位”“二级部门”等。原则上,员工基本信息要尽量简短。
3.税前工资细目及总额
绝大部分工资科目都是税前工资。在这部分主要体现工资的具体细目,一般采用“基本/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增项-绩效工资减项+补贴/津贴增项-补贴/津贴减项+其他工资”的模式。
在明确工资细目的基础上,要计算出汇总额,即以上述明细加减后得到的结果。
4.社会保险/公积金个人和公司部分
请注意,社会保险(五险)和公积金的个人缴纳部分是列入税前扣款的。虽然社会保险(五险)和公积金的公司缴纳部分不对个人扣款,但仍列入工资表中,用于人工成本总额统计。
5.考勤
考勤扣款也是列入税前扣款部分的。一般使用考勤扣款的汇总数,但也有使用考勤扣款各细目的,如“迟到扣款”“事假扣款”等。
6.个人所得税
一般是指个人所得税总数,但也可细分为“税前总额”“扣税基数”“速算扣除数”“个人所得税额”等细项。
7.税后增减项
对税后的增减项要特别注意,尤其是税后增项,需要查询相关税法来确定。
8.工资实发额
这一项是指实际发到员工手里的工资额。
9.工资总额
这部分一般包括“公司工资支出合计”“公司福利支出合计”和“公司人工成本支出合计”三项。这部分体现在工资表中主要是为人工成本总额统计做准备工作。
10.其他补充信息
除以上工资表项目外,还可以添加其他补充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账号”“发薪地”“备注”等。
工资表样表
通过分析工资表的结构,我们可以得出通行的工资表样表,见表。
工资表样表
工资表各项目的计算及注意事项
1.工资表中的主要逻辑关系
工资表中主要包含以下几种逻辑关系。
(1)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补贴=工资总额;
(2)工资总额-养老(个人)-医疗(个人)-失业(个人)-住房(个人)-考勤扣款-个人所得税+其他补贴-其他扣款=工资实发;
(3)养老(公司)+医疗(公司)+失业(公司)+工伤(公司)+生育(公司)+住房(公司)=公司福利支出合计;
(4)工资总额-考勤扣款+其他补贴-其他扣款+公司福利支出合计=公司支出合计。
2.工资表制作的工具
一般公司规模不大或内部信息化建设较弱时,多使用Microsoft Excel制作工资表。在用Excel制作工资表时,注意多使用Excel中的工具来保证准确性和提高效率。以下就是用Excel做工资表时常用的小工具。
● 设置计算公式:加、减、乘、除、IF、SUM、COUNT、ROUND等;
● 统计:自动求合(∑)、分类合并、分类汇总等;
● 数据分析:排序、筛选、数据透视表等。
有些公司配备内部MIS系统或购买了专业的E-HR系统,其中包含薪酬模块,基本的思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配备系统后可大大减少工作量,提高效率和准确度。
3.工资表中人员的增减项
(1)人员的增减需要参考准备工作中的《新进员工统计表》和《离职员工统计表》;
(2)如有重名时,需要单独加注标记;
(3)离职人员当月变更工资内容后,下月再从表中删除。
4.工资表的人员部门调整项
(1)人员部门调整主要参考准备工作中的《调动员工统计表》;
(2)在当月可能会分两个部门做同一调动人员的工资,按照出勤情况进行工资拆分;
(3)注意在下月中删除原部门人员,避免重复计算。
5.工资表中基本工资项
基本工资项的数额需要综合参考准备工作中的《新进员工统计表》《离职员工统计表》《调动员工统计表》《转正员工统计表》《工资调整统计表》等几个表的相关内容,工资表中的调整量一般不大。
6.工资表中的绩效工资项
绩效工资项的数额主要参考准备工作中的《绩效考核结果表》,辅助参照《新进员工统计表》《离职员工统计表》《调动员工统计表》《转正员工统计表》《工资调整统计表》等几个表的相关内容。
绩效工资一般调整量比较大,尤其是实行计件、按月提成、按项目考核等制度时,考核周期越短,绩效工资的月度调整量就越大。
7.工资表中的税前税后补贴项
税前税后补贴项的数额主要参考准备工作中的《员工补贴统计表》和《员工扣款统计表》,辅助参考《新进员工统计表》《离职员工统计表》《调动员工统计表》《转正员工统计表》《工资调整统计表》等几个表的相关内容。
一定要注意补贴、扣款项的个人所得税前和个人所得税后的区分,原则上大部分补贴都是税前的,只有符合劳动法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放在税后;属于个人承担的支出扣款必须放在税后,如宿舍费、班车费等。如何确定税前税后补贴项需要认真学习相关税法规定,或咨询当地税务机关,否则,在企业接受税务审计时,可能会被要求补缴税款。
8.工资表中的社保、公积金
社保、公积金项的数额主要参考准备工作中的《员工社保/公积金统计表》。在工资表中,一般会把社保、公积金的个人和公司缴纳部分都放进去,应注意在计算实发工资额时不要误算社保、公积金的公司缴纳部分。
9.工资表中的考勤扣款
考勤扣款项的数额主要参考准备工作中的《员工考勤统计表》,辅助参照《新进员工统计表》《离职员工统计表》《调动员工统计表》《转正员工统计表》等几个表的相关内容。
考勤扣款额计入工资表时是一个合计额,而且,有部分企业还会设定如“每月迟到3次以内且每次迟到10分钟以内不扣款”等人性化的条款,所以需要注意考勤计算的准确性。
10.工资表中的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项的金额是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要求计算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内容在本章第4小节会做详细叙述。
11.工资表中的总额统计
工资总额统计基于工资表内容的全面、完整,这也是把社保、公积金的公司缴纳部分也放入工资表中的原因。工资总额统计是薪酬总额预算和统计分析的重要基础。
12.其他注意事项
(1)原则上,工资表内数额均以“元”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两位,即计至“分”;
(2)工资表做完后打印,每页均须有表头和表尾;
(3)制表人、审核人、审批人签批需要每页都签字,并填写日期;
(4)工资表原件(包括准备工作的相关表格)原则上保存五年以上。
4. 计件工资单的构成有哪些才符合劳动法
1、计件工资单的构成符合劳动法的情形,可以参考如下规定:
2、《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第四条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第五条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包括:
(一)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
(二)实行结构工资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
(三)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
(四)运动员体育津贴。
第六条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包括:
(一)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二)按工作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三)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第七条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
(一)生产奖;
(二)节约奖;
(三)劳动竞赛奖;
(四)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
(五)其他奖金。
第八条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一)津贴。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年功性津贴及其他津贴。
(二)物价补贴。包括: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
第九条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第十条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
(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二)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5. 工资结构表怎么做
以下是我们公司工资结构图片,你可以参考一下,具体内容请看下图。
6. 拿月薪人员按劳动法里做工资条怎么做
按照倒扣的方法。
比如上海现在的最低工资是2190.
那么社保公积金要扣除比回如600,补贴有500
那么我们就答得保证扣除工资是2190+600+500=3290;
当然这个不交所得税,如要所得税也得提前加上;
每月工作时间21.75,那么每小时工资至少=3290/21.75,这就出小时工资
再计算员工工资的时候=工时工资+加班工资+补贴
7. 工资明细表怎么做
在做工资表之前,需要准备一些材料。
1、人员名单,哪些人需要进入工资表之内
2、工资金额信息
3、人员考勤情况
4、销售人员的提成奖励
5、当月罚款及奖励情况
用三栏式的,三栏式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栏。应付职工薪酬明细一般包括工资、福利、社会保险、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帐页要按明细分。
过次页和承前页的余额应该记本年合计,这样以后的帐就不用在翻看加计前面的数据了,只以承前页的数据就行了。余额当然是本月的余额,或者说截止到你过次页时的余额,上月包括上月以前的余额全部都会结转到你的本月余额里去。
(7)工资构成表怎么做更适应劳动法扩展阅读: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发放职工工资、办理工资结算是通过编制“工资结算表”来进行的。
工资结算表一般应编制一式三份。一份由劳动工资部门存查;一份按第一职工裁成“工资条”,连同工资一起发给职工;
一份在发放工资时由职工签章后交财会部门作为工资核算的凭证,并用以代替工资的明细核算。由于工资结算表是按各个车间、部门分别编制的,因此,只能反映各个车间、部门工资结算和支付的情况。
8. 如何根据劳动法制定工资表
根据劳动法制定工资表应当注明劳动者的姓名、工号、入职日期、专底薪、上班属天数、平时加班的时间以及金额、周六日加班的时间以及金额以及各种补助以及津贴、公司应当扣除的社保、住房公积金以及罚款等,并要求员工本人签字确认。
一般工资条需要劳动者本人签字确认,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银行转账的形式进行发放工资,但是工资条一般要保存两年以便劳动部门来查询。
9. 一份符合劳动法的工资表格式,应付劳动部门检查的,谢谢!
只要是当月发放的工资不低于当地的最低工作,都是合法的。应付劳动部专门检查的工资,那就把你想属要表达的东西放上去,而且总额不低于最低工资就可以了。如果是员工有借款,就可以低于最低工资。
应付劳动部门检查很容易,关键是下面有很多员工呢,如果是有人检举单位,你是人事部门或者做工资的,你这么做风险很大,如果被判定做伪证,你是要负责任的。
10. 工厂里面的工资表要怎样做才符合劳动法
工厂里面的工资表要有入职日期、月份、出勤天数、底薪、加班工/时、应发金额、实发金额、签名、审批等,并且到有员工签名确认。
一般用人单位在发放工资时,都需要员工对工资表签字确认的,并且要保留两年,以便劳动部门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