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诉讼法一事不再理的原则

诉讼法一事不再理的原则

发布时间: 2022-03-20 02:44:52

1. 一事不再理原则

一事不再理原则的法律规定是: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五、七项
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不予受理。

2. 什么是一事不再理原则

该原则就是对判决、裁定已经产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的被告人,不得再次起诉和审理。

一事不再理在我国又被称为禁止重复起诉原则,是民事诉讼制度的一项约束性原则。该约束性原则的目的在于,避免被告应诉的负担过重、司法资源的浪费以及因矛盾判决造成司法秩序的混乱等。

所谓“一事”是指同一当事人、就同一法律关系,而为同一的诉讼请求。因为这个同一事件已在法院受理中或者已被法院裁判,当然就不得再起诉,法院也不应再受理,避免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也避免当事人纠缠不清,造成讼累。



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判断标准

1、前诉与后诉的当事人是否相同。

判断是否重复诉讼,首先就是要看当事人是否相同。如果前诉与后诉的当事人是不同的,那么就不会构成重复诉讼,因为民事诉讼是一种“只要达到纠纷相对性解决之程度即可”的纠纷解决手段。

2、前诉与后诉的审判对象(请求对象)是否相同。

如果前诉和后诉在审判的对象(诉讼上的请求、诉讼标的)上是相同的,那么后诉就会因为构成重复诉讼(一事再理)而被法院予以拒绝。

3、前诉与后诉在主要争点上是否是共通的。

如果前诉与后诉在其主要争点方面是共通的,那么后诉的提起也同样应被视为重复诉讼。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一事不再理原则

3. 法律上“一事不二诉”原则指的是什么(具体点)

“一事不二诉”原则即“一事不再理”原则,就是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的被告人,不得再次起诉和审理。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7项规定,任何人依一国法律及刑事程序经终局判决判定有罪或无罪开释者,不得就同一罪名再予审判或判刑。因此一事不再理原则是现代刑事诉讼普遍应遵循的国际准则。

1、民事诉讼中,一事不再理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当事人不得就已经向法院起诉的案件重新起诉;

第二,一案在判决生效之后,产生既判力,当事人不得就双方争议的法律关系,再行起诉。

从法院角度讲,就是不得再受理。 所谓“一事”是指同一当事人,就同一法律关系,而为同一的诉讼请求。因为这个同一事件已在法院受理中或者已被法院裁判,当然就不得再起诉,法院也不应再受理,避免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也避免当事人纠缠不清,造成讼累。

法条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四十七条 当事人就已经提起诉讼的事项在诉讼过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后再次起诉,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构成重复起诉:

(一)后诉与前诉的当事人相同;

(二)后诉与前诉的诉讼标的相同;

(三)后诉与前诉的诉讼请求相同,或者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前诉裁判结果。

当事人重复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2、刑事诉讼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解释

九、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

第177条:在宣告判决前,人民检察院要求撤回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审查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的理由,并作出是否准许的裁定。

第117条:(四)依照本解释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裁定准许人民检察院撤诉的案件,没有新的事实、证据,人民检察院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十、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

第188条: 对于自诉案件,人民法院经审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六)除因证据不足而撤诉的以外,自诉人撤诉后,就同一事实又告诉的;

上述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之所以会有如此不同的规定(民诉中一般受理,刑诉中一般不受理),其根本在于民诉中当事人有相当大的诉权处分权。

3、行政诉讼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解释

⑴ 第36条: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原告撤诉后,原告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准予撤诉的裁定确有错误,原告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应当通过审判监督程序撤销原准予撤诉的裁定,重新对案件进行审理。

⑵ 第37条:原告未按规定的期限预交案件受理费,又不提出缓交、减交、免交申请,或者提出申请未经批准的,按自动撤诉处理.在按撤诉处理后,原告在法定期限内再次起诉,并依法解决诉讼费预交问题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

(3)诉讼法一事不再理的原则扩展阅读

案例:

8岁中年妇女赖某因在市场档铺与邻居郑某发生口角,被郑某的儿子踢了屁股一脚,赖某在一年半时间内3次起诉郑某,要求郑某赔偿医疗费、营养费、精神损失费等费用。记者昨日从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获悉,该院第一次判决支持了赖某医疗费损失1078.4元后,第二次、第三次均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2014年11月26日,在东莞市塘厦镇某市场,48岁中年妇女赖某与邻居47岁的郑某是相邻档铺,当天双方发生了争执,赖某对郑某骂个不停,郑某儿子实在忍不住,用脚踢了赖某屁股一下,赖某扑倒在地,郑某老公送赖某到医院做了X光检查,并支付150元检查费,检查结果显示问题不大。但其后,赖某越想越生气,向当地派出所报警,双方在民警主持下达成调解,由郑某支付给赖某500元,双方以后互不追究。

虽然赔了钱,但赖某依然怒气难消,分别于2015年1月7日、2015年10月28日、2016年4月19日起诉郑某,第一次起诉要求郑某赔偿误工费、伙食费、营养费、医疗费等9000元,第二次起诉要求被告郑某赔偿医药费2451元,第三次起诉要求被告郑某赔偿医疗费、误工费、伙食费、营养费、精神损失费,共计9374.36元。

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法院已于2015年3月30日作出第一次判决,支持了原告赖某医疗费损失1078.4元。赖某不服提起上诉,东莞中院依法维持原判。由于赖某第二、三次起诉,均无法证明提交的医疗费用票据与其受伤的关联性。法院作出的第二、三次判决均驳回了赖某的诉讼请求。

来自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的主审法官表示,赖某在第三次起诉时,法院明确告知其诉请的部分医疗费已经在前两次生效判决处理过,起诉人再次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根据“一事不再理”原则,法院对已处理过的医疗费票据不予受理,仅对新提供的票据予以立案,后法院认为该票据和原告受伤没有关联性予以驳回。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一事不再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屁股被踢一脚起诉3次 法院“一事不再理”

4.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事不再理原则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的被告人,不得再次起诉和审理。

1.根据民诉意见第144条:当事人撤诉或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当事人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原告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可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七)项的规定不予受理。

2.《精神损害赔偿解释》6条:当事人在侵权诉讼中没有提出赔偿精神损害的诉讼请求,诉讼终结后又基于同一侵权事实另行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法院不予受理。

5. “一事不再理”是哪个法律规定的具体是哪一条

《民事诉讼法》第124条第五项规定:“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该条是我国关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法律规定。

6. 一事不再理原则法律规定

“一事不再理”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原则,又称“禁止重复起诉”原则,起源于罗马法的诉权消耗理论,意思是对于已经裁判并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的诉权已经消耗,不得再行提起诉讼,否则构成重复起诉。此原则对于已经起诉或者正在审理的案件也适用。

我国现行法律对于“一事不再理”的规定主要有两处:

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订)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五)项,“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该规定系“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一般性规定,但是对于何为“一事”即如何判断重复起诉没有具体规定。

二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四十七条,该条规定了重复起诉的判断标准。

“当事人就已经提起诉讼的事项在诉讼过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后再次起诉,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构成重复起诉:

(一)后诉与前诉的当事人相同;

(二)后诉与前诉的诉讼标的相同;

(三)后诉与前诉的诉讼请求相同,或者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前诉裁判结果。

当事人重复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事不再理原则案例
当事人在前判决生效后又提起诉讼,后诉的诉讼主体、诉讼标的和诉讼请求与前诉同一的,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构成重复起诉。

案情

浙江省义乌市吉甘特进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甘特*司)与东阳市天怡服饰有*公司(以下简称天*公司)于2012年4月27日订立合同,约定由吉甘特*司向天*公司订购服装,吉甘特*司先行支付货款的30%作为定金。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吉甘特*司以天*公司加工的货物质量不符合要求为由向义乌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天*公司返还货款16966.4元并支付违约金56300元。而天*公司则提起反诉,要求吉甘特*司支付货款140750元和违约金56300元,并继续履行合同。

裁判

义乌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天*公司已按约完成了生产,但吉甘特*司并未依约支付剩余货款,其行为已构成违约,故判令合同继续履行,吉甘特*司支付天*公司货款98525元及违约金56300元;天*公司交付涉案货物

7.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关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区别

第一,行政诉讼中的“一事不再理原则”一般都是参考民事诉讼中的这一原则。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五款被普遍视为是“一事不再理”原则的法律渊源。该条款规定,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第二,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判断标准

(一)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四十七条第一款明确了重复起诉的构成条件,按照该规定,法院应从当事人、诉讼标的、诉讼请求三个方面对后诉是否构成重复起诉进行考量和认定。

  1. 当事人相同。按诉讼法理论,当事人的“同一性”并不仅限于前诉与后诉的当事人名称相同,即使数量不同也不影响构成重复起诉。比如前诉为多人共同诉讼,则只要后诉中诉讼请求与诉讼标的与前诉相同,则无论前诉中共同诉讼人是否全部参与,都不影响构成重复起诉。因此,满足该条件的关键是,后诉的当事人是否是前诉裁判中所约束的人。

2.诉讼标的相同。诉讼标的相同是指诉讼对象相同,即前诉和后诉的当事人所主张的实体权利或法律关系相同。该条件是判断诉讼标的同一的核心要素,目前对判断诉讼标的观点各抒己见,但都莫衷一是。

3.诉讼请求相同。诉讼请求是指当事人通过法院向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具体权利。同一诉讼请求是指当事人相同的实体权利的主张。

若当事人又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就同一诉讼请求再行起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即使前诉与后诉的诉讼请求有所不同,但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了前诉的裁判结果,就构成实质上的同一。

第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四十八条所规定,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发生新的事实,当事人再次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如何理解“发生新的事实”是能否被法院受理的关键点。

其中“发生新的事实”,需满足以下条件:

1.“发生新的事实”是指生效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发生的事实,而不是原生效裁判未查明或涉及的事实,也不是当事人在原裁判中未提出的事实。

2。原审裁判结束前已经存在的事实,当事人应主张而未主张的事实,不属于“新的事实”。判决生效后获取或制作的,用以证明裁判生效前已发生事实的补强证据,不属于“新的事实”。

3.“新证据”的提出不能等同于“发生新的事实”,只有新提供的证据能证明双方争议的主要纠纷,也证明了新的事实,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受理。(注意:新的证据必须是生效判决书做出后新发生的。

(7)诉讼法一事不再理的原则扩展阅读:

另外在行政处罚中也参考“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一、何为“一事不再罚”原则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法理学上的概念,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以上的同种类处罚。“一事不再罚”作为行政处罚的原则,目的在于防止重复处罚,体现“过罚相当”的法律原则,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24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按此规定,“一事不再罚”可界定为:行为人的一个行为无论是违反一个规范,还是数个规范;受一个行政主体管辖,还是数个行政主体管辖,可以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但罚款只能一次。

参考法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四十七条

当事人就已经提起诉讼的事项在诉讼过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后再次起诉,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构成重复起诉:

(一) 后诉与前诉的当事人相同;

(二) 后诉与前诉的诉讼标的相同;

(三) 后诉与前诉的诉讼请求相同,或者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前诉裁判结果。

当事人重复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百四十八条

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发生新的事实,当事人再次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四条

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一) 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诉讼;

(二) 依照法律规定,双方当事人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三) 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争议,告知原告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

(四) 对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五) 对判决、裁定、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申请再审,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

(六) 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在不得起诉的期限内起诉的,不予受理。

8.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事不再理原则是什么

是指:对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的被告人,不得再次版起诉和审理。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四十七条 ,当事人就已经提起诉讼的事项在诉讼过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后再次起诉,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构成重复起诉:

(一)后诉与前诉的当事人相同;

(二)后诉与前诉的诉讼标的相同;

(三)后诉与前诉的诉讼请求相同,或者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前诉裁判结果。

当事人重复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8)诉讼法一事不再理的原则扩展阅读

一事不再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情形:

1、同一诉讼标的的案件,已经为前诉法院所判决,且判决已经生效,当事人对此又提起诉讼,法院将不予受理;

2、同一诉讼标的的案件,前诉法院已经受理正在诉讼系属中,尚未作出生效判决(具体包括:前诉案件已经审理但没有作出裁判;前诉案件一审已经作出判决,但该判决尚未生效;前诉在上诉过程中尚未作出生效判决),当事人向后诉法院再行起诉的,后诉法院将不予受理。

热点内容
傅仪在法院 发布:2025-07-30 13:35:35 浏览:891
行政法律关系包括 发布:2025-07-30 13:32:55 浏览:237
经济法自己看书 发布:2025-07-30 13:18:45 浏览:759
滑雪场法律责任规定 发布:2025-07-30 12:56:02 浏览:596
仲裁能否适用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7-30 12:37:53 浏览:33
经济法主体广泛性 发布:2025-07-30 12:35:36 浏览:895
劳动法关于支付工资解释 发布:2025-07-30 12:20:12 浏览:488
刑事诉讼法精神病的医学鉴定 发布:2025-07-30 12:07:22 浏览:702
民事诉讼法少数服从多数 发布:2025-07-30 12:04:29 浏览:64
新劳动法主动法 发布:2025-07-30 12:04:29 浏览: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