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工作间歇时间
⑴ 劳动法规定的上班时间每天是多少小时
按照国家统一作息时间:
上午早08:00——11:30;
下午14:00——17:30 ;
不是24小时值班;
法定节假日、公休日不受理投诉。
劳动局包括劳动分局和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
一: 劳动分局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劳动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实施市制定的劳动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2、综合管理辖区内城乡劳动力就业、流动就业、涉外就业;综合管理辖区内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和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3、综合管理辖区内各类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负责辖区内企业劳动合同鉴证、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仲裁工作;
4、依法行使劳动行政监督检查权,监督检查辖区内企业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组织查处劳动违法案件,处理劳动关系方面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负责劳动信访工作;负责劳动普法工作。
5、综合管理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承办劳动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要任务是:
1、负责辖区内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城乡劳动力就业、流动就业的具体服务工作;
2、负责辖区内政策性就业安置、失业职工再就业的服务工作;
3、受委托承办用工申报、招用外省劳工和招工广告的核准工作;
4、负责劳务扶贫和劳务合作工作;负责辖区内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服务工作;
5、 负责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工作;负责流动就业统计工作;负责临时工调配费核缴工作。
⑵ 新劳动法对劳动间歇时间有什么具体规定
我是律师,就你抄说的情况是单位的规定不合法,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每周工作40小时,劳动者的劳动间歇时间一周不间断休息不少于24小时。单位确实因生产经营需要,必须延长工作时间时,应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协商后,单位可以在劳动法规定的延长工作时数禸决定延长工作时间,对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强迫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劳动者有权拒绝。若由此发生的争议,可以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予以处理。
⑶ 劳动法 连续上班时间有规定吗
劳动法对于连续上班时间没有具体的规定,但是连续工作15个小时是不合法的。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3)劳动法工作间歇时间扩展阅读:
《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第五条规定,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一)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
(二)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
(三)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
从综合工时制的特点来看,其基础仍然是标准工时制,虽然允许一定周期范围内员工工作时间综合计算,允许具体的某日(或某周)可以超过法定标准工作,但是仍然要坚持一定周期内总的工作时间及平均工作时间都不能违反法定的标准。
《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人社部官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网络
⑷ 新劳动法对上班时间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规定: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1、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2、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4)劳动法工作间歇时间扩展阅读:
劳动时间的界定:
1、准备结束时间系指劳动者在工作日(班),为完成生产任务或作业的准备和结束所消耗的时间;
2、作业时间系指劳动者直接用于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或作业所消耗的时间;
3、劳动者自然需要的中断时间系指劳动者因自身的生理需要而必须中断正常工作的时间;
4、工艺中断时间系指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中,因工艺技术特点的需要使工作必须中断的时间。
⑸ 劳动法如何规定工作时间
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是不超过八小时的,而且每周平均工作时间是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的。但是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用人单位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但是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若因特殊原因的,可以每日延长不得超过三小时,每月延长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法律分析】
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也就是加班。二、加班工资怎么算:1、平时加班,单位应该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作作为报酬;2、休息日加班,单位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作为报酬;3、年休假加班:须经职工本人同意,如加班应该按照职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三、加班工资计算公式: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基数÷21.75x天数x300%,法定节假日小时加班工资=加班工资基数÷21.75x小时数x300%,休息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基数÷21.75x天数x200%,休息日小时加班工资=加班工资基数÷21.75x小时数x200%,平日延时加班工资=加班工资基数÷21.75÷8x小时数x15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⑹ 请问新劳动法工作时间是怎么规定的
你好: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国务院令第174号)第三条 职工每日工作版8小时权,每周工作40小时。
一般来说属于加班。例外是有的企业每天上班不到8小时,比如每天6小时,这样周六上班就不属于加班,因没有超过每周40小时的限制。如每天7小时,则周六有2小时属于加班。周六加班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2倍)的工资报酬
⑺ 什么是工作日的间歇时间有什么具体规定
工作日的间歇时间,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休息和用膳时间,包括一个工作日内的间歇时间和两个工作日之间的间歇时间。
一个工作日内的间歇时间,是指职工在每日的工作岗位上生产或工作的过程中的工间休息时间和用膳时间。工间休息时间和用膳时间因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的不同而有不同,一般休息1至2小时,最少不能少于半小时。间歇时间一般于工作4小时后开始,不算作工作时间。有的岗位由于生产不能间断不能实行固定的间歇时间,应使职工在工作时间内有用膳时间。有些单位实行工间操制度,即在上午和下午各4小时的工作时间中间规定20分钟的休息时间,一般在工作两小时后开始,这种工间操时间与间歇时间不同,计入工作时间。
两个工作日之间的间歇时间,是指职工在一个工作日结束后至下一个工作日开始的期间内所享有的休息时间。其长度应以保证劳动者的体力和工作能力得到恢复为标准,一般为15至16小时。实行轮班制的,其班次必须平均调换,一般可在休息日之后调换。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⑻ 劳动法对每天的工作时间有规定吗
劳动法对工作时间的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其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第三十九条
企业应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⑼ 劳动法规定每月工作时间是多少小时
规定每周工作5天,每天8小时,超过这个时间的都是加班,法定节假日也应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