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有关于劳动法的案例

有关于劳动法的案例

发布时间: 2022-03-24 21:38:39

⑴ 有关劳动法的案例

「案例」

严某是某市一家外资企业的员工,该企业经营效益一直不错,员工的工资及奖金均是按月发放的。1998年由于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出口数量剧减,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员工的工资无法按月结清。于是,经过企业领导与员工协商,该企业财务部以企业的名义向严某等员工出具欠条。严某的欠条上写着:某外资企业欠严某1998年4月份工资及奖金人民币一千五百元,于明年1月还清。1998年4月至12月,严某共收到这样的欠条9张。1999年1月,严某等拿着欠条向企业财务部领取现金,可是财务部只付给员工两个月的工资和奖金,严某等人不服,拿着“工资欠条”诉诸法院,法院以劳动争议未经仲裁为由不予受理。企业领导对严某等人说:“按照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只有60天,4至10月的工资已经超过申请仲裁的时效了,你们不要再告了,等公司经营情况好转就把工资补发给你们。”严某不知该如何是好?

「评析」

这起劳动争议并没有超过申请仲裁的时效,严某等人完全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要求企业支付1998年4月到10月的工资和奖金。首先,严某等人与企业之间有关“工资欠条”不能兑现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必须先申请劳动仲裁,法院不予受理的做法是正确的。本案中严某等人与企业之间的纠纷虽然在形式上体现为欠条不能兑现,但严某与企业之间并不是一般的债权债务关系。“工资欠条”纠纷在本质上仍属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关于拖欠工资的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规定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

因此,严某必须先申请劳动仲裁,只有在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情况下,才能向法院起诉。其次,本案并未超过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5条进一步规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就本案而言,严某的工资和奖金虽然是从1998年4月份开始无法按月领取的,但由于企业向严某出具了工资欠条,并承诺在1999年1月份还清。因此,在1999年1月之前严某并不知道自己领取工资的权利受到侵害。本案中“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应该指严某向企业要求兑现“工资欠条”但遭到拒绝之日,从这一天起的六十日内严某均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企业支付1998年4月至10月的工资和奖金。

⑵ 有关劳动法的案例分析,请高手帮忙

【案例】小李托亲戚找朋友好不容易进了一家公司,当时没有签合专同,进去后干的属活很杂,工作岗位不固定,每个月领的工资也不一样。一年后,他多次与公司协商签订劳动合同,想把工作岗位、内容、工资等各方面固定下来,可公司总是以“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个能干杂活的人”,“公司效益不固定工资也不能固定”,“如果不想干就另谋高就”等各种理由予以推托。结果,他干了一年多,合同也没签成。后来公司换了个老板,一上任就把他辞退了。
【解析】《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但未规定法律责任方面的保障条款。为此,《劳动合同法》在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小李的要求是合法合理的,而公司辞退他是违法的,因为公司实际上与他已经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⑶ 有关劳动法案例2

仲裁委员会应当支持赵小姐的请求,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根据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意见的规定,除了劳动法25条规定的情形之外,劳动者在医疗、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自动顺延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赵小姐正处于孕期,已经符合该规定的条件,因此单位这时中止劳动合同不仅不合情理,也是不合法的。所以应当支持赵小姐的请求,将劳动合同顺延。

⑷ 关于劳动法的案例分析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中应规定劳动内容。对于劳动内容法律没有明确专规属定,但是单位根据员工工作能力有权调整工作岗位,这一点毋庸质疑。因此虽然公司具有侵犯劳动者权利的嫌疑,但劳动者举证相当困难。一般劳动仲裁首先调节,达到双反认可的程度,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确实适应这一岗位,劳动仲裁最终很可能驳回你的仲裁请求。

⑸ 关于劳动法方面的案例

你这样的劳动纠纷首先要到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只有对仲裁不服才可以向法院起诉。回

你与该单位是否有签答订劳动合同? 如果没有的话,你可以以你上说的证据证明你与该单位有事实劳动关系。在仲裁的时候,你可以申请调取录像,以及当时发放工资的你有签名的资料,以及凡是单位持有的对你有利的证据。

依据劳动合同法,你可以主张 未签订合同的 双倍工资,和辞退的经济补偿金。

只要当地司法环境还可以,胜诉很大。

⑹ 关于劳动法,我求教案例一条。

可以肯定地说甲某的权益受到了侵害。
1、单位应该给甲某签定劳动合同,并办理社保缴费。
2、虽然甲某与报社未签订合同,但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因此如果单位要求甲某离岗(我的理解是辞退,专业术语:解除劳动关系),是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⑺ 有关劳动法的案例问题

张某在该单位有14年的工龄,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张某的医疗期应当是12个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者的法定医疗期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在其治疗6个月后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所以张某可以依法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合同至12个月法定医疗期结束,再视其是否能够胜任工作由单位决定是否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张某不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的赔偿金,按照张某的工龄,2008.1.1前的工龄每满一年赔偿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算一年。2008.1.1后的工龄每满一年赔偿二个月工资,不满半年赔偿一个月工资,满半年不满一年赔偿二个月工资。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
第三条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⑻ 一个关于劳动法的案例

1. 该航空这么做(仅以你提问中的描述而言), 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迄今没有任何法律法规禁止此类行为.
2. 不知你所说的"加强此类员工的保护"是指什么, 是他们的劳动合同么?
至少从现有的信息看来, 该公司并没有侵害"此类员工"的任何权利, 自然也无从谈起什么"保护"

⑼ 关于劳动法的案例

保险不是厂子里自行进行的保险公司的保险.社会保险应当是单位直接缴纳给国家指定的经授权的保险经营机构.

工伤认定,其中一条是"上下班途中,遭遇机动车伤害的",所以你的朋友属于工伤,并且应当享受到工伤保险.

这不是单位可以决定的,而是由法律规定的.

补充:

助动车的确不是机动车. 你朋友不能享受工伤. 只能向助动车肇事人要求赔偿,协商不成的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热点内容
道德与法制2017节目 发布:2025-07-27 18:58:29 浏览:535
水在道德经 发布:2025-07-27 18:57:10 浏览:478
魔法学院联系 发布:2025-07-27 18:55:33 浏览:78
2014民法马特讲义 发布:2025-07-27 18:54:53 浏览:290
cma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7-27 18:52:30 浏览:664
刑事诉讼法56条内容 发布:2025-07-27 18:49:25 浏览:330
英特东华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7-27 18:41:10 浏览:333
刑事诉讼法只能两名代理人 发布:2025-07-27 18:28:54 浏览:239
许建峰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2025-07-27 18:18:14 浏览:849
呼和浩特刑事律师 发布:2025-07-27 18:09:40 浏览: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