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淼行政法学内容
㈠ 行政法学罗豪才,张树义,胡建淼 谁的书比较好
个人感觉 胡建淼 的好些。
㈡ 行政法制的构成要素
1.两要素说。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者都持此观点,当然,在要素的具体涵义上存在较大差异。如英国的依法行政由越权无效和自然公正组成。越权无效的核心内容是:越权的行政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这既约束行政实体行为,也约束行政程序行为。自然公正则指:一方面,任何人或团体在行使权力可能使别人受不利影响时,必须听取对方的意见,每个人都有为自己辩护和防卫的权利。无论在行政上,还是司法上,任何人不能未经审问就受处罚,行政裁判官和司法官必须听取对方意见才能作出判决。另一方面,避免偏私,“不能自己作自己的法官。”(注:参见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51~177页。)美国的依法行政构成两要素表现为基本权利和正当程序。前者指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服从法律,但这种法律必须旨在保护而不是摧残人类固有的基本权利。后者指法律的实施必须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进行。 (注:参见王名扬:《美国行政法》, 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116页。)台湾学者则主张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包括法律优越和法律保留。(注:参见翁岳生:《法治国家之行政法与司法》,台湾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版,第225~229页。)中国大陆也有学者认为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有两项:(1 )行政活动必须根据法律;(2)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 (注:转引自胡建淼:《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1页。)
2.三要素说。认为依法行政由三方面的因素构成。如日本有学者提出依法行政的三项内容为:(1)法律保留。建立议院内阁制、 议会制的民主主义,通过国会对行政进行政治限制。(2)法律优先。 行政立法、行政裁量和行政手续中存在着立法权优先的要求或者立法的统治问题。(3)司法救济。通过法院对行政进行司法方面的事后救济。(注:参见〔日〕和田英夫:《现代行政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版,第27~28页。)法国的依法行政也包含了三项内容:行政行为必须根据法律;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机关必须采取行动来保证法律规范的实施。(注:参见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05~207页。)
3.四要素说。依法行政构成的四要素说主要见诸中国学者的著述中。如有的学者归纳为:(1 )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遵守法律;(3)任何行政职权的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4)任何违反上述三点规定的行政活动,非经事后法律认许,均得以宣告为“无效”。(注:参见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8页。)有的学者归结为:(1) 所有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行政法律规范;(2 )任何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都不得享有行政法律规范以外的特权;(3 )一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都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自始无效;(4 ))一切行政违法主体,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注:参见应松年主编:《行政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0~42页。)还有学者认为,依法行政就是要使一切行政管理活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使行政管理活动合法化的前提条件;有法必依,是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办事;执法必严,是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宪法和法律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高度的严肃性,不许有任何的任意性,行政活动都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违法必究,在行政法范围内,主要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对其违法行为向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群众承担应有的责任。(注:参见侯洵直主编:《中国行政法》,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5页。)
4.五要素说。台湾学者张载宇对依法行政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素,即:(1)行政权之作出,不得与法规相抵触。 不问法规规定之形式如何,均有拘束行政权的效力。行政权的行使必须遵守法规,不得与法规相抵触。(2)行政权非有法规依据, 不得使人民负担义务或限制其权利。人民与国家的一般权利义务关系,并非权力服从关系,而为行政法规所规定,人民对国家的义务与权利,自以法规所规定者为准。行政机关不得滥用其权力,使人民负担义务或限制人民权利。且因行政权之作用为人民设定权利或免除其义务后,行政机关自身亦应受其拘束,不得任意更改。(3)行政权非有法规依据,不得为特定人设定权利, 或减免其义务。行政机关对于法规在同一情形下应为同一的适用。即对于人民权利的设定或义务的免除,均应依据法规为同等的措施,不得有例外的歧视。若无法规的依据,对于特定人赋予超过一般规定的权利,或免除一般规定所课之义务,均属违法。(4)行政得自由裁量, 须受法规之限制,并符合公意。裁量不得超越法规所定之界限,如裁量超过其界限,则为违法。另外,裁量须适合于社会公意,如不合公意则为不当。(5)行政法规之适用,由行政机关本其职权主动为之。 如社会秩序不良,行政机关应主动适用治安或交通等法规,以维护或整饬秩序,而无须等待人民之请求。此与司法官适用法律采不告不理原则不同。(注:参见张载宇:《行政法概要》,台北汉林出版社1970年版,第99~ 101页。)
㈢ 行政法学问题
(1)B(2)C
㈣ 行政法学界著名学者
姜明安、莫于川、马怀德、杨建顺、胡建淼、杨海坤
㈤ 胡建淼的介绍
胡建淼 ,男,汉族,1957年11月生于浙江省慈溪市。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硕士学位。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兼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行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浙江大学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主管人事、财务和外事工作。
㈥ 胡建淼行政法核心观点
治理现复代化关键在法治制化
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衡量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法治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同步性,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也是法治化的过程。
推进两大改革,建设法治中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中国将启动全面深化的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明确提出,建设法制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
政府职能怎么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市场需要法治政府,社会需要法治政府,人民需要法治政府。而法治政府必须是职能真正转变的政府,是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的政府。
㈦ 胡建淼的人物经历
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行政法学硕士学位;1990年起,任杭州大学法律系副主任、副教授;1992年起,任杭州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兼法律系主任、教授;1995年起,任杭州大学副校长;1996年起,兼杭州大学法学院院长;1998年,同时任杭州大学党委常委;1998年9月-2007年10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01年起,担任浙江大学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博士生导师;2007年10月任浙江工商大学校长。
2010年12月28日任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 因工作调动,不再担任浙江工商大学校长,党委委员、副书记职务。
自1990年以来,曾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德国基尔大学、法国马赛大学等作过访问学者或学术交流。自1987年来,共出版《行政法学》、《比较行政法——20国行政法评述》等著作(含合著)74部,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1篇。国家重点学科“宪法与行政法”学科带头人,浙江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㈧ 胡建淼的科研成果
胡建淼在行政法学研究上的成果,主要在于形成或强调3种理论,即“双线理论”、“动态理论”和“中观行政法学理论”。他的格言是:中国需要有“法的经验”,但更需要有“法的理性”。他将为寻找与筑建后者而奋进。 《外国公法译介与移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06月
《国家赔偿的理论与实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04月
《公共行政组织及其法律规制暨行政征收与权利保护》,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04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01月
《行政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11月
《中外行政法规:分解与比较》,法律出版社,2004年08月
《外国宪法诉讼:案例及评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06月
《外国宪法诉讼:法规及评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06月
《行政诉讼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03年06月
《行政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04月
《行政诉讼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02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01月《行政强制法研究丛书(共四本)》,法律出版社,2003年01月
《行政强制》,法律出版社,2002年11月
《行政违法问题探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
《行政法学(教学参考书)》,法律出版社,2000年04月
《宪法学十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09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06月
《比较行政法—20国行政法评述》,法律出版社,1998年7月 行政主体责令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属性,《中国法学》2009/01
公共摄像监视与公民隐私权保护,《法学》2008/06
中国内地与澳门行政诉讼若干制度之比较,《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8/Z1
论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的审查深度,《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6
美国管理性征收中公共利益标准的最新发展——以林戈尔案的判决为中心的考察,《环球法律评论》2008/06
论公共摄像监视——以隐私权为中心,《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04
行政驱逐出境若干基本问题探析,《法学》2007/11
论最小侵害原则在行政强制法中的适用,《法学家》2006/03
有利法律溯及原则及其适用中的若干问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6
论法规违宪审查建议权,《法学家》2005/02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与中国的行政立法——以《行政诉讼法》、《国家公务员法》为例,《中国法学》2005/05
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法律新课题——《个人信息保护法》研究,《科学学研究》2005/06
中国行政诉讼范围的演变与趋向——划定·限制·恢复·拓展,《政法论坛》2005/05
政府管理与信息公开之法理基础,《法学论坛》2005/04
其他行政处罚若干问题研究,《法学研究》2005/01
中国行政法学的理论模式及发展展望,《法制现代化研究》2004/00
论行政领导人行政责任的准确认定,《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6
我国行政程序法的模式与结构——依据对世界上行政程序法规范结构的统计与透视,《政法论坛》2004/05
行政明确性原则初探,《江海学刊》2004/05
公共利益概念透析,《法学》2004/10
论合意理念在行政领域中的渗透——基础、表现及其支撑系统,《法学杂志》2004/04
WTO与中国行政救济制度的改革,《浙江社会科学》2003/02
论中国“行政强制执行”概念的演变及定位,《法治论丛》2003/01
论中国台湾地区的行政执行制度及理论,《法学论坛》2003/05
我国行政法上的强制执行:行为、定性及立法归属——兼论《行政强制法》或《行政程序法》与《行政诉讼法》对现行行政强制执行行为在调整范围上的划分,《政法论坛》2003/04
现代行政视野中的事实行为——行政环境、蕴含与诉讼,《行政法学研究》2003/01 《中外行政强制制度的现状及中国行政强制制度的改革》,国务院法制办,2002年05月01日
㈨ 行政法学的内容简介
该书对行政法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进行了简明阐释。全书分为四版章:行政法概念、行政主权体与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法、行政救济与国家赔偿法。
全书内容精当、用语简洁易懂,是初学法律的本科生易于接受的法学教材。
㈩ 求 胡建淼的<<行政法学>>笔记
参考答案 真正的友谊,有如健康失去时,始知其价值。--英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