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追诉期

劳动法追诉期

发布时间: 2022-03-28 22:43:32

劳动法中的诉讼时效是一年,这个时效是从哪一天开始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内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容。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⑵ 劳动法一年的时效是除斥期间还是诉讼时效

所谓一年的时效,劳动者及其近亲属和工会申请工伤认定时效为一年,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一年。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⑶ 劳动法辞退赔偿诉讼时效2015

用人单位解除劳来动关系自(辞退)分以下三种情况:
1、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的,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法》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八十七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的本人工资;
2、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解除劳动关系的,其中符合《劳动合同法》四十六条规定的,应该支付你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本人工资;
3、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也不需要提前通知。

⑷ 劳动纠纷追诉期是多久

首先,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那么先申请调解委员会调解专。

其次,无法调解,属那么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最后,不服裁决,那么上诉法院解决。
法律依据:《劳动法》
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第八十二条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60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第八十三条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于2008年5月1日起执行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⑸ 劳动纠纷追诉期限是多久

劳动关系纠纷的追诉期是一年。提出追诉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纠纷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劳动纠纷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⑹ 劳动诉讼时效规定

劳动诉讼时效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纠纷必须先提交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不服之后才能告到法院。因此,如果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八十四条
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
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八十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

⑺ 劳动法的追诉期不是一年,为什么十几年前的劳动纠纷法院也受理

劳动纠纷受理时限一年是指发生纠纷申请劳动仲裁的时限,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合法权益受侵害之日起一年内。依据法律的规定,劳动仲裁委员会超过仲裁时间未对劳动争议进行仲裁的,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三条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⑻ 劳动法怎么解释诉讼时效的

劳动法没有规定诉讼时效,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才对诉讼时效有规定。

⑼ 国家劳动法对超时加班追诉期是怎么规定

加班费含在工资里面,也被看做是工资的一部分,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有效投诉期是违法行为发生日起,两年内。

⑽ 在劳动法中的所有纠纷,的追诉期的期限

一般起诉时间是2年

工伤的起诉时间是1年

如果 过了追诉期 只能 申诉

举证一般都是谁主张 谁举证 但是 劳动法 很多部分有明确规定 举证责任是倒置的

换句话说 用人单位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付举证责任

热点内容
央视法治频道镜子2 发布:2025-07-22 10:08:29 浏览:682
旅游法规旅游消费者权益条例 发布:2025-07-22 10:08:29 浏览:682
法院双打 发布:2025-07-22 10:07:52 浏览:774
电大的法学论文题目 发布:2025-07-22 10:02:42 浏览:489
民法通则八十八条 发布:2025-07-22 10:01:19 浏览:534
社区矫正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7-22 09:38:21 浏览:974
法律援助会会 发布:2025-07-22 09:36:53 浏览:440
南平中级法院 发布:2025-07-22 09:32:26 浏览:486
如何做好法官助理工作 发布:2025-07-22 09:24:19 浏览:501
刑事诉讼法230 发布:2025-07-22 09:21:17 浏览: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