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对于劳动者太不公平
A. 这种合同在劳动法面前有效吗对我们职工是不是太不公平了
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到劳动部门领取的正规合同,而且还要经劳动部门盖章鉴定方可,单位一份,你自己一份
你看看以下的几条都是与你的情况相关的条款,认真读一下吧,我想对你会有帮助的
《劳动合同法》规定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十七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第二十六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B. 为什么这年头工人都那么心黑呢 我觉得劳动法对于那些小企业不公平
你这样认为只能说明你的法律意识不够。不是工人的心黑,而是工人的法律维权意识提高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利益都进一步提高了。用人单位的违法用工成本大为增加,而对于合法用工的用人单位,其用工成本并未明显增加。假如你作为企业主在以前有违法用工的行为,那么现在工人拿起法律武器只是维护了其合法的权益,法律对于你的违法用工当然会有相应的惩罚。合法用工,和谐劳资关系,对于劳资双方都是双赢的。如果企业主对于其员工非常仁义,相信绝大多数员工都会将心比心,都会努力工作回报企业主。相反,如果企业主经常“压榨”员工,那么员工势必对于企业主不会忠心,不会积极工作,到最后撕破脸皮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自然是很正常的。
C. 劳动合同法有没有规定劳动者在工作期间不能遭受不公平待遇
劳动合同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而设立的,不能保证你不遭受不公平待遇。如果你认为你遭受了不公平待遇,而且是用人单位一方的过错,触犯唠叨劳动合同法,导致你的损失,那么你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进行投诉,让公司赔偿你的损失。
D. 劳动法对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待遇有什么相关解释
同工同酬,法律是有规定,你来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就其本质讲,同工不同酬是身份社会的遗毒,是契约社会的身份印记。
英国著名法学家梅因说过,任何社会的进步都是“从身份到契约”的进步。在身份社会中,身份等级关系是法律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基础。身份等级越高,所能分配到的法律权利就越多,反之则越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本质上要求打破身份和等级观念,契约和法律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基本方式,身份不再是权利地位不平等的标准和印记。而同工同酬则是消除身份印记的重要标志,是契约社会的体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同工不同酬在中国却异常普遍。
中国人有着深厚的身份等级观念,许多人包括执法、司法官员对因身份造成的同工不同酬现象都习以为常。这种思想观念上的认同感,是消除同工不同酬的一大障碍。而更大的障碍则是法律的缺陷和漏洞,以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劳动法》虽然规定分配要体现同工同酬,但由于目前对同工不同酬问题没有法律界限和法律追究,即使发生劳动争议,劳动仲裁也缺乏明确而具体的处理办法。对违法者无以制裁,同工不同酬又能给单位带来直接利益,哪个单位能不趋之若鹜?加之严重失衡的劳资关系,维权可能丢饭碗,同工不同酬于是泛滥开来,也就不足为怪了。
E. 公司对待员工不平等,这样违反劳动法吗
有的人工资几万,有的人工资两千,难道这也是不公平吗?是的,这世界对有能力的人和没能力的人是不一样的,对勤劳的人和不勤劳的也不一样。
F. 现在劳动法对务工人员太不公平了。厂里干几十年一点补偿都没有,为什么
如果建立了劳动合同关系或劳务派遣合同关系的,在终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时都会有经济补偿。
G. 关于劳动法,这是我们公司规章制度,我觉得不公平,但是又不知道不公平在哪,麻烦大家告诉下
不合法。
实际上,劳动合同法对旷工没有明确规定,属于企业的管理制度。不过,工资支付条例是有先关规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企业规定多少小时旷工、旷工多少小时开除属于内部管理制度。如果你签合同时制度你已经知晓,则该制度合理。但是扣减工资部分是不合理的,请看: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H. 劳动法对企业主太不人道,无法维持.....生存
劳动法确实有这种现象,但是要是没有,还要你们单位人事干嘛?就是想办法规避问题的嘛
I. 劳动法不公平什么时候换法
我国的劳动法律中,没有换岗就调薪的专门规定。
对于换岗,用人单位应和劳动者协商,并重新商定报酬、工作时间等,然后签订补充合同或者修改原来的劳动合同即可。
依据:《劳动法》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即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同等岗位、付出等量劳动且取得相同劳动业绩的其他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J. 现在的劳动法对单位不公平!!!只能针对大型企业,对个体太不公平!!应该另制一套!!
订立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并公示,如犯就依规章制度进行处罚,首先如果员工想投诉单位也必须有理,如单位已做到履行所有法律规定,员工也无法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