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审判制度

民事诉讼法审判制度

发布时间: 2022-03-31 06:27:10

『壹』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民事诉讼中有四项基本制度: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
1.合议内制度是指由三人以上审判人容员组成审判集体对案件进行审理,合议制是相对于独任制而言的,独任制度是指由一名审判员独立地对案件进行审理;
2.回避是指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不参加案件审理;
3.公开审判制度是指法院审理案件,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的制度;
4.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理即告示终结的制度。

『贰』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开审判制度是指凡是一切民事审判都要公开审理

法律中的所有条文都没有一切这么绝对的词语.
民诉的案件,尤其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案件,只要有任何一方当事人要求不公开审理的情况下,法院都要尊重当事人的申请要求,进行不公开审理.
所以你这句话是错的.

『叁』 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合议制度

合议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除简单的民事案件和法律规定的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外,对其余一切民事案件的审理,一律实行合议制。合议制的特点是以审判组织的审判活动实现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在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审判中,实行合议制时,可以邀请陪审员参加;二审合议庭则必须由审判员组成,不得有陪审员参加。

回避制

度回避是指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遇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不参加该案件的审判和不执行有关的任务。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回避有当事人申请回避和审判人员自行回避两种。法律规定回避的情形有三种:①审判人员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②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③审判人员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上述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公开审判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的基本内容就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的全部过程,除合议庭评议案件外,一律向群众公开和向社会公开。对群众公开是指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允许群众旁听;向社会公开是指允许记者采访报道。对民事案件的审判,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可以不公开审理。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0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两审终审

制度两审终审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就宣告终结的制度。当事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的民事案件所作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对案件继续进行审判。上一级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再提起上诉。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它所作的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判决、裁定,就是终审的判决、裁定,不得提起上诉。

『肆』 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包括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和两审终审制度。

合议制为由若干名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的制度。实行合议制,是为了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能力上的不足,以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

回避制度,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判过程及结果应当向群众、社会公开。

两审终审制度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后即告终结的制度。



(4)民事诉讼法审判制度扩展阅读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如果无故不履行,另一方当事人可向有管辅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强制执行应提交申请强制执行书,并附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丈书。申请强制执行,还须遵守申请执行期限。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两年。

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这里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l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1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伍』 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的公开审判制度

公开审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判过程及结果应当向群众、社会公开。所谓向群众公开,是指允许群众旁听案件审判过程(主要是庭审过程和宣判过程);所谓向社会公开,是指允许新闻记者对庭审过程作采访,允许其对案件审理过程作报道,将案件向社会披露。
根据法律规定,公开审判也有例外,下列案件不公开审判:
一是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包括党的秘密、政府的秘密和军队的秘密;
二是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三是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所谓商业秘密,是指技术秘密、商业情报及信息等,主要包括生产工艺、产品配方、贸易联系、购销渠道等当事人不愿公开的工商业秘密。无论是公开审理的案件,还是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时一律公开。

『陆』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与基本原则是什么

1.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A.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B. 对外国实行同等专原则和对等原则。

C. 法院调解自属愿和合法原则。

D. 辩论原则。贯穿整个诉讼,实体和程序均可

E. 处分原则。当事人启动,实体和程序均可

F. 检查监督原则。仅对“审批活动进行监督”

G. 支持起诉原则。主体只能是“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 ”;个人不能成为支持起诉的主体

2. 民事诉讼基本制度

A. 合议制度。 3 人以上组成,选民和重大的特别程序用之

B. 回避制度。

C. 公开审批制度。国密、隐私、商密外,宣判一律公开

D. 两审终审。例外最高院、特别程序、督促、公示催告、破产

『柒』 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的两审终审制度

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对于第二版审人民法院作出的终权审判决、裁定,当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抗诉。

相关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一百七十五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捌』 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包括哪些

1、合议制度。由3名以上的审判人员组成审判集体,代表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版理并作出裁权判的制度。

2、回避制度。法院审判某一民事案件时,执行审判任务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与案件有一定利害关系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退出审理活动的制度。

3、公开审判制度。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审理过程应向社会公开;即使不公开审理,也要公开宣判的制度。

4、两审终审制。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实行两审终审制,当事人对一审裁判不服可以提起上诉,有利于法院对一审确有错误的裁判及时纠正。

(8)民事诉讼法审判制度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法以及其周边法律制度如法院组织法和法官法等保障着民事诉讼的正义性,确保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程序利益不受侵蚀。

程序规则的严格性并不等同于程序的复杂性,其含义是指确保当事人权益的强行性规定不得违反,否则即产生一定的程序制裁。

『玖』 有关民事诉讼法庭审制度的一些规定

法庭调查是开庭审理的首要中心环节,是对案件进行实体性审理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当事人争议的事实,通过当事人的陈述和证人作证,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并就每一证据材料进行质证,以查明案件事实,审查核实证据,从而为下一步的法庭辩论奠定基础。
依照规定,审判长宣布进入法庭调查阶段后,应当告知当事人法庭调查的重点是双方当事人争议的事实。当事人应当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反驳对方主张的,也应当提供证据或说明理由。
《民事诉讼法》第124条规定:法庭调查应当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当事人陈述 2、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3、出示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 4、宣读鉴定结论
另外,根据《证据规定》第61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1-2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 5、宣读勘验笔录

法庭辩论是在合议庭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根据此前法庭调查已经基本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证据材料,各自阐明自己的观点,论述自己的意见,反驳对方的主张,相互进行言词辩论的活动。
《民事诉讼法》第127条规定: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原告及其代理人发言 2、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3、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答辩 4、互相辩论

『拾』 法院的审判制度主要有哪些

法院的审判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公开审判制度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除法律另有规定,一律公开进行。

公开审理的案件,要先期公布案由、当事人的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允许公民到法庭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和报导,定期公开宣判的应当先期公告。

总之,应当把法庭审判活动的全过程,除了合议庭评议外,都公布于众。

2、辩护制度

任何刑事被告人都有权获得辩护。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辩护人,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人为他辩护。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告人都有权为自己辩护。

3、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案件的公正审判,而要求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该项制度的基本内容有:

4、合议制度

合议制度,指由若干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制度。实行合议制,是为了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个人能力上的不足,以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

按合议制组成的审判组织,称为合议庭。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不同的审判程序中,合议庭的组成人员有所不同。

5、两审终审制度

这是我国案件的审级制度,它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就宣告终结的制度。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当事人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人民检察院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抗诉。

经过二审的判决或裁定,即发生法律效力。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在上诉期限内当事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就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10)民事诉讼法审判制度扩展阅读:

缺席审判制度正式写入刑事诉讼法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26日在京闭幕。会议以170票赞成、2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

作为规范刑事诉讼制度的一部基本法律,刑事诉讼法在1979年制定以后,经过了1996年和2012年的两次修改,这次是第3次作出修改。

此次刑诉法修改的一大亮点和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新增了缺席审判制度。

为什么要增设这项制度?法律作出了哪些具体规定?在随后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王爱立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

王爱立说,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对推动司法机关积极履职、丰富惩治犯罪的手段、促进反腐败国际追逃工作来讲,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可以使一些案件得到及时的处理和及时固定一些证据,避免因为时间过长,证据灭失情形的发生。同时,对外逃的犯罪分子及时作出法律上的否定评价,可以彰显法治权威,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王爱立特别指出,规定缺席审判制度还有一个因素。

在2012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增加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这个程序实际也是在被告人缺席的情况下,对他的违法所得和涉案财产进行没收的一个程序。

据王爱立介绍,鉴于是第一次在刑事法律中规定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为了确保这一制度正确公正实施,立法机关对案件的适用范围作了严格限制。

一类是贪污贿赂犯罪,一类是严重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犯罪,需要及时进行审判,而且要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同时,还要求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境外,排除在国内潜逃的适用。

规定了一系列的条件,目的是保证缺席审判得到正确适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王爱立说。

此外,为了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在设计相关条款时,新的刑诉法对缺席审判的管辖级别要求比较明确,即由中级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同时要求法院要将传票和起诉书副本送达境外被告人,保证被告人的知情权。

还对委托辩护权和上诉权以及提出重新审理的权利都作了一些明确规定,给缺席审判的被告人充分的程序保障。(记者 朱宁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审判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缺席审判制度正式写入刑事诉讼法

热点内容
合同法的四个特征 发布:2025-07-21 02:00:18 浏览:65
民法龙卫球 发布:2025-07-21 01:58:00 浏览:185
劳动合同法选择题解析 发布:2025-07-21 01:47:50 浏览:466
我的依法治国梦 发布:2025-07-21 01:39:54 浏览:393
人事档案是否属于行政法律关系 发布:2025-07-21 01:39:19 浏览:753
北京理工大学法律硕士2020录取名单 发布:2025-07-21 01:35:03 浏览:378
论语下道德 发布:2025-07-21 01:24:00 浏览:351
法院牌买车 发布:2025-07-21 01:23:15 浏览:626
党课两准则四条例 发布:2025-07-21 01:09:37 浏览:357
CF条例 发布:2025-07-21 01:05:25 浏览: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