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法律概念指在劳动过程中

劳动法法律概念指在劳动过程中

发布时间: 2022-03-31 09:37:44

❶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

是的,劳动者在劳来动源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根据《劳动法

第五十六条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❷ 劳动法的概念,特点是什么

劳动法(labour law),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这些法律条文规管工会、雇主及雇员的关系,并保障各方面的权利及义务。我国的劳动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1.保障职业稳定,从而保证社会稳定。

2.强调劳工代表的作用3. 解雇程序复4.法律制定是一个问题,法律的执行又是另一个问题。

❸ 劳动法中的劳动指什么

社会劳动
社会劳动的特点有利他性、有偿性、目的的社会性、实现方式的社会性。
义务劳动、家庭保姆、国家公务员等,不 受劳动法调整。

❹ 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是什么

法律分析: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调整的对象:主要是劳动关系。所谓劳动关系,是指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❺ 劳动法中劳动者的概念

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一般将其理解为狭义的职工,即“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并且已依法参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公民”。

从适用对象来看,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家庭直接雇用的保姆以及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等不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

广义的劳动者指具有劳动能力的所有公民。狭义的劳动者仅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所有公民。

(5)劳动法法律概念指在劳动过程中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各项权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劳动者有平等就业的权利。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职业的权利。

2、 劳动者有选择职业的权利。是指劳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才能、爱好的职业。

3、 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随着劳动制度的改革,劳动报酬成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所签订的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4、 劳动者有权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这是保证劳动者在劳动中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对享受劳动权利的主体切身利益最直接的保护。

5、 劳动者享有休息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6、 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疾病和年老是每一个劳动者都不可避免的。社会保险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一种客观需要。

7、 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所谓受教育既包括受普通教育,也包括受职业教育。

8、 劳动者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因执行《劳动法》或履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规定引起的争议。劳动关系当事人,作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各自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双方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分歧。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用人单位、工会和职工代表组成。劳动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同级工会、用人单位代表组成。解决劳动争议应该贯彻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

❻ 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

您好,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

❼ 劳动立法和劳动法

劳动立法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劳动法律法规的创制,二是指现行劳动法律和行政法规规范。本课程这两种含义兼用。劳动立法的重要性是由它所调整的对象和所包括的内容决定的。劳动力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的充分使用,劳动关系的合理调整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劳动立法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劳动立法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在它通过劳动关系的发展和完善,使经济基础得到巩固和发展。因此,劳动立法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劳动立法与劳动争议处理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立法的完善有利于减少劳动争议,而劳动争议的妥善处理又有利于推动劳动立法。劳动立法侧重从实体法方面研究劳动法律问题,而劳动争议处理则侧重从程序法方面分析劳动法律问题。劳动立法是预防劳动争议的前提条件,也是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的重要保证,劳动争议处理通过依法协调劳动关系,保证了劳动立法的威严。

劳动立法是立法学的一个分支。在整个立法体系中,包含着调整不同社会关系的各种立法。劳动立法便是其中之一。劳动立法所要调整的是社会关系中的一种特定社会关系即劳动关系和与劳动关系密切相关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发生的原因(人们参加劳动过程)、涉及的方面(劳动者、劳动力使用者、工会和雇主组织、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和内部的内容构成了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劳动立法就是研究这种社会关系的学科。劳动立法曾作为民法社会法的一个组成部分,19世纪末,开始从民法和社会法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劳动立法不断完善的结果。劳动争议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在本课程在中,两种概念兼用。当研究劳动争议的发展变化和总体趋势等内容时,使用广义的理解;当研究具体劳动争议的处理时,则使用狭义的概念。劳动争议是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之一,它产生在劳动关系形成之后,以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为内容,是劳动关系不能协调发展的滞态反映。劳动争议处理,是依照法定原则(或双方当事人的约定)、程序,由特定组织(第三者或法定机构)对争议事项进行调查、责任认定,调解或作出处理决定,防止矛盾扩大和激化,维护劳动关系健康和协调发展的行为。我国在处于转型经济时期,由于原有的劳动法律法规穷尽所有劳动问题,因此,劳动争议发生在所难免,学习如何识别和处理劳动争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世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看,最主要的是三种:一是心理学模式,即将心理学方法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二是数理模式,即将博弈论、控制论、信息科学、计量技术等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三是法学模式,即将法律法规引入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强调依法管理。可见,劳动立法与劳动争议处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领域。

劳动立法与劳动争议处理的理论流派主要有两个:国家干预主义,即主张私法公法化;个人主义,即主张公法私法化。

目前,劳动立法与劳动争议处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劳动立法的体系

2、人力资本产权关系

3、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

4、劳动关系中的非正规组织

5、变化中的劳动关系(灵活就业、国际经济一体化、跨国劳动等)与劳动争议

6、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与体制

,

❽ 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离不开调整劳动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明确以下几点:劳动法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它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是一种独立的法律部门。
《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而制定颁布的法律。从狭义上讲,我国《劳动法》是指1994年7月5日八届人大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从广义上讲,《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以及调整与劳动关系密切相隧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法》作为维护人权、体现人本关怀的一项基本法律,在西方甚至被称为第二宪法。
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等。
以上内容,在有些国家是以各种单行法规的形式出现的,在有些国家是以劳动法典的形式颁布的。劳动法是整个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❾ 什么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

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应该是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明确规定的,约定的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签的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相关权利义务。如单位提供生产工具生产设备义务。劳动者奉献自己的劳动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义务等等,供参考。

热点内容
合同法的四个特征 发布:2025-07-21 02:00:18 浏览:65
民法龙卫球 发布:2025-07-21 01:58:00 浏览:185
劳动合同法选择题解析 发布:2025-07-21 01:47:50 浏览:466
我的依法治国梦 发布:2025-07-21 01:39:54 浏览:393
人事档案是否属于行政法律关系 发布:2025-07-21 01:39:19 浏览:753
北京理工大学法律硕士2020录取名单 发布:2025-07-21 01:35:03 浏览:378
论语下道德 发布:2025-07-21 01:24:00 浏览:351
法院牌买车 发布:2025-07-21 01:23:15 浏览:626
党课两准则四条例 发布:2025-07-21 01:09:37 浏览:357
CF条例 发布:2025-07-21 01:05:25 浏览: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