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法2015年修改
⑴ 行政诉讼法最新修改是哪一年
法律分析: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行政诉讼法。第一次是在2014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一条 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⑵ 行政诉讼法修改内容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内容如下: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行政机关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上述增加的内容是《旧法》中不从规定的,它明确了法院必须依法立案的法定职责。登记立案制度及上级法院直接立案审理制度的确立,是解决立案难问题的重大举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⑶ 《行政诉讼法》做了哪些重要修改
行政诉讼法 第36条 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延期提供。
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了在行政处理程序中没有提出的理由或者证据的,经人民法院准许,被告可以补充证据。
⑷ 2014年行政诉讼法做了哪些重要修改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二、第二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前款所称行政机关,包括依照法律、法规授权作出行政行为的组织。”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也可以委托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四、将第十一条改为第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
“(一)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二)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三)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五)对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六)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
⑸ 2014行政诉讼法修改多少法条
您好抄,2014年修改《行政诉讼法》是该法实施24年来作出的首次修改,法律条文由75个条文增加至103个条文,修改条款的地方总共是61项,修改的内容涉及到整个制度体系具体包括:行政审判价值取向的调整,加强对当事人诉权保护,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完善行政诉讼管辖制度,完善行政诉讼证据制度,建立民事行政争议交叉的处理机制,确立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确立行政诉讼有限调解,加大行政机关不执行判决责任等内容。
《行政诉讼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扩大行政诉讼被告、可诉行政行为和原告及第三人范围
(二)完善起诉期限和形式制度,强化法院受理职责,破解“立案难”
(三)完善管辖制度,强化行政机关应诉职责,破解“审理难”
(四)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证据制度
(五)强化行政机关执行职责,破解“执行难”
(六)修改后《行政诉讼法》进一步强化了行政诉讼法律监督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⑹ 行政诉讼法2017修订的内容有哪些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做了修改。
根据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具体修正内容如下:
第二十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拓展资料:
行政诉讼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资产阶级国家以后的产物。现代国家的行政法,同刑法、民法不同,大多数国家的许多行政法律文件中,都既规定了实体法规范,又同时规定了相应的程序法规范。而在刑法领域和民法领域中,实体法同程序法已基本分开,形成了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民法、民事诉讼法等相对独立的法律部门。
中国行政诉讼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法典中比较集中地规定的一些行政诉讼法律规范,和分散规定在其他许多法律、法规中的行政诉讼法律规范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部重要的基本法律。
参考资料: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⑺ 行政诉讼法有几次修改
1、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2014年11月1日表决通过了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国家主席签署第1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这是行政诉讼法自1989年制定后作出的首次修改。
2、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⑻ 2015年会修改行政诉讼法吗
2013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正版案(草案)权》。 2013年12月31日至2014年1月30日,修正案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后,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各方面的意见,对修正案草案作了修改,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2014年8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对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2014年9月20日。这是最新动态。
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修订历史
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89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6号公布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4年1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修订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